班主任是整個班級的靈魂所在,在教育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時代教育模式下,小學班主任必須充分認識到班主任角色的新內涵、新定義,努力轉變工作理念,切實改進管理行為,以適應新形勢、制定新目標、迎接新任務。長期的教育實踐表明,要想當好一個稱職的班主任,必須同時扮演好三個角色,即慈母、嚴父和摯友,從而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做好一個“慈母”——愛的無私,傾情奉獻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支持和陪伴。在小學校園生活中,學生離開了父母的懷抱,這是學生慢慢獨立的開始,對于尚未完全獨立的他們,班主任應該扮演好慈母的角色,給每一位學生帶去母親般的關愛,在他們遇到困難時及時給予支持,用溫暖的話語鼓勵他們繼續前進。班主任不能因為學生的一次過錯就給他打上永久性的標簽,應當盡可能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的感受,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在遇到一些突發性事件時,班主任應該保持冷靜并顧及學生的情緒,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具體發展情況,給予其更多機會,讓他們在不斷地試錯中找到正確的方法。由此可見,班主任需要有一顆慈母心,不帶任何偏見,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在筆者擔任班主任的過程中,遇到的叛逆學生不在少數,最開始他們不愿意服從筆者的管理,對周圍很多人抱有敵意,但在筆者對他們鍥而不舍的關心之下,他們最后都逐漸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主動反思自己并努力改正自己的錯誤,開始好好學習。
挫折與失敗貫穿人生的始終,人正是在不斷失敗再站起的過程中成長的,然而在小學階段,要求學生自主克服挫折與失敗過于苛刻,在遠離父母的環境下,班主任成了他們最想依靠的人。因此,在學生遇到挫折時,班主任要及時給予關懷和鼓勵;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班主任要用心為他們排憂解難;在學生取得一點進步時,班主任要給他們送上祝福和表揚,這種表揚能夠在他們下次跌倒時給他們重新站起來的力量。筆者在工作中發現,有些父母離異的學生內心比較敏感,缺乏安全感,往往更渴望教師的關注。當這種需求被忽視時,部分學生可能會選擇以較為極端的方式來爭取教師的關注,最終導致不良后果。因此,班主任應該多一點細心,及時發現這些學生的內在需求,用自己真摯、無私的愛心溫暖學生孤寂的心靈。小學階段是學生塑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若在該過程中他們沒有受到足夠的關愛和支持,很可能在未來的人生發展中產生心理健康問題,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學生心靈的守護者,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信任學生,盡力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展示自己、體現自身價值的機會。
口號不能代替行為,沒有落實在具體行動上的關懷不過是虛假的空話,真正的慈母永遠不會只把母愛掛在嘴上,而是在體現每個細節中,班主任亦是如此。小學生內心比較敏感,如果教師只說自己是為他們好,而不付出行動是沒有意義的,甚至會讓他們產生反感。筆者所在班級共有45名學生,筆者對班上的每名學生都一視同仁,并在學習和生活上對他們關愛有加。例如,有學生感覺身體不舒服時,筆者會上前查看他的身體狀況并囑咐他注意休息;有學生不慎摔傷,筆者馬上帶他去校醫室,在校醫的幫助下給他敷藥;對于放學后獨自回家的學生,筆者囑咐其到家后,給老師發短信報平安;等等。學生在筆者的關愛之下健康成長,他們在學校遇到筆者時會親切地打招呼,遇到問題時第一時間向筆者求助,這可能是對一個小學班主任來說最大的激勵吧。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平時所說的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在什么時候進行得最鮮明、最積極、最深刻呢?這就是在教師的情感接觸了學生情感的時候。”因此筆者堅信“教育是愛的修行”。班主任的愛對于學生來說是任何力量都無法替代的陽光雨露。班主任要具備高尚的人格和真摯的情感,用自己的人格影響學生的人格,用自己的真情喚醒學生的真情,用自己的愛心培育學生的愛心,用自己的心靈照亮學生的心靈。
二、做好一個“嚴父”——嚴而有方,獎懲有度
班主任還應該扮演好嚴父的角色。如果說母愛是溫潤的春水,那么父愛就是沉穩偉岸的高山。“無規矩難以成方圓”,在班級日常管理中,首先應從建立健全班級各項常規管理制度入手。班主任的“嚴父”形象重在一個“嚴”字,要有嚴格的規矩、嚴格的紀律,以生為本,獎罰分明,不會因為學生過去有多好而選擇忽略他的錯誤,也不會因為學生過去犯了錯就無視他的閃光點。對于那些平常表現很好的學生,當他們犯錯誤時,筆者不會視而不見,而是會一視同仁,嚴厲地批評他們,督促他們改正錯誤,并保證以后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而對于之前頻繁犯錯的學生,筆者會在他們改正錯誤后進行表揚和贊賞。
近年來,“快樂教育”和“賞識教育”被炒得火熱,然而學生的成長與成才,是一個復雜、艱辛且漫長的過程。筆者認為,沒有失敗的苦痛,學生就不知道成功的甜蜜,沒有嚴苛的批評,學生就會將表揚當作理所應當,班主任工作不是單一方向的理念就能夠概括的,溫室育花草,而不養大樹,只有批評與表揚并存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例如,在某次放學后,小明未做值日就回家了,這已經是他第三次忘記值日了,第二天一到校,班委就建議罰小明打掃一周衛生,但筆者認為獎懲有度才能讓學生真正受到教育,否則學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懲罰的效果會適得其反。于是筆者懲罰小明打掃了三天班級衛生,并在小明完成后對小明進行了鼓勵和表揚,夸他是一個知錯就改的好孩子,后期小明再也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班主任在執行班規時要把握好一個度,嚴而有度才可以使學生更加自覺地遵守班級紀律。
懲罰的本質是亡羊補牢,錯誤已經發生了,如果只是把丟掉的羊找回來,而不是把柵欄修好,未來還會丟更多的羊,班主任應該深刻理解這個概念。在學生犯錯時,班主任應該和學生理性溝通,寬容地表示每個人都會犯錯,并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例如,某一次,有一位學生因為上課說話與科任老師產生了爭執,并且在被批評時沒有承認自己的錯誤。后來,筆者把他叫到辦公室,但并沒有直接批評他,而是詢問他認為會得到什么處罰,他不假思索地表示肯定是向老師道歉然后寫檢討書,筆者反問道:“你覺得這么做你真的能認識到你的錯誤嗎?”隨后,緊張的氣氛稍微緩解了一些,筆者則向他講明了道理,分析了他的行為對科任老師和其他同學的負面影響,在談話完之后,該名學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寫了一封真情實意的檢討書并鄭重地向科任老師道了歉,自此之后他再也沒出現過類似的問題。
三、做好一個“摯友”——無話不說,推心置腹
在學習中,班主任是良師,是嚴父,在生活中,班主任是益友。班主任需要熟悉班里的每一位學生,并且盡快融入學生群體中。例如,筆者在最初擔任班主任時,班上的許多同學并不服從管教。對此,筆者做了如下措施:在班級圖書館投放了很多學生愛看的圖書;用班費買了跳棋、軍旗、乒乓球;課余時間盡量留在教室和學生一起看書、聊天、講故事、猜謎語,或大家一起下棋、打球。漸漸地,筆者與學生更親近了,他們不再把筆者當作對立面,喜歡和筆者一起玩、一起笑,經常會圍在筆者身邊問問題。
班主任的工作包括班級管理和教學,與學生成為摯友不僅有利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同時也方便班主任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學生可能由于害怕、自尊心強等各種原因,不愿意將遇到的困難向父母傾訴,而教師與學生成為摯友則能有效解決該問題。在與學生一起進行活動時,學生可能在交流中無意識地透露出自己目前的煩惱,此時,教師就可以借助摯友身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例如,某一次,筆者與一名學生在課余時間談話時發現他心不在焉,眼神一直看向別處,隨后,筆者在詢問的過程中得知,他與同桌產生了沖突,已經一周沒有進行溝通交流了,為此他感到有些苦惱。最后在筆者的幫助下,他們打開心扉,互相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和對彼此的歉意,和好如初了。
綜上所述,一個稱職的小學班主任必須處理好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在學生面前有針對性地扮演好慈母、嚴父和摯友這三個角色。班主任的工作雖然辛苦、繁雜、責任重大,但只要教師演好這三個角色,明確這三個角色的側重點,抓住教育契機對癥下藥,班級管理便可化難為易了。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花橋國際商務城花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