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在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教學價值。目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還存在較多問題,如學生作文寫作模式化、寫作素材不夠豐富等。一些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不具備系統性的教學理論體系,主要依靠碎片化經驗為學生進行講解。教師應創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式,豐富自身教學經驗,更好地服務于小學生群體。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現有的寫作經驗引導學生進行寫作,并通過積極總結和反復實踐,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師應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相關教學理論,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考慮個體差異,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
在一些小學的作文課堂上,部分教師將完成課程任務視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多以板書的形式向學生傳授相關知識,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注重激發學生參與作文課堂的積極性,這不利于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在寫作教學中,一些教師只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和積累教材中的知識,導致他們的寫作思路狹窄。部分教師在布置作文作業時,只注重數量。學生在完成語文寫作類家庭作業時,只是為了湊夠字數而寫作,學習較為被動。
從學生角度來看,許多學生認為,寫作是語文學習中最難的部分。一些學生由于語言貧乏或自身惰性,逐漸對寫作失去了興趣。部分學生只能進行模仿寫作。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改進對策
(一)重視寫作素材的積累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注重寫作素材的積累,以此來提高寫作效率和寫作水平。為了積累寫作素材,教師除了指導學生閱讀優秀作品,還要帶領學生體驗生活,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讓他們的情感與生活碰撞,迸發寫作靈感,并開展隨筆寫作。
隨筆寫作的主要特點是自由和靈活,學生可以通過觀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產生對生活的感悟,從而積累寫作素材,這樣有助于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如散文隨筆寫作有多種表現形式,學生可以觀景抒情,可以讀物談看法等,且沒有特殊的篇幅限制,沒有字數要求,對于學生來說能夠更加輕松地完成。小學生的思維還處于發展中,在素質教育的引領下,教師不應該將注意力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面,應注重學生思維的發散和提升。隨筆寫作至關重要的一點是,其可以使學生盡情發揮想象力。如此一來,便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經驗。因此,在進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多組織一些貼近生活的活動,讓學生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汲取靈感,進行思考,進而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例如,筆者組織了一次以春天為主題的課外活動,并要求學生在春游活動結束后寫一篇關于“春”的小作文,寫一寫自己在活動中的所見所想,描述一下自己對春天的感受,并向同學分享自己積累的關于春天的好詞好句,以下是教學片段。
學生1:“我曾經讀過朱自清的文章《春》,里面有很多的好詞好句,想與同學們分享一下,‘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教師:“這位同學為我們分享的語句非常優美,很棒。隨筆寫作主要是讓大家寫一下自己在活動中的所見所想。你們覺得這次春游有意義嗎?大家可以說一說你們的感受。”
學生2:“在這次活動中,我看到了春天的美好,樹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
教師:“從這位同學的分享中,老師也體會到了春天的美。那你們覺得以后我們還可以開展哪些主題活動呢?”
學生3:“我覺得可以在課內開展詩朗誦活動,由老師帶領我們誦讀《七律·長征》,以體會老一輩革命家的艱辛。除此之外,還可以多組織我們到室外開展活動,這樣我們在寫作時就有了更多的寫作素材。”
豐富多樣的活動不僅能豐富學生課內外的生活,還能有效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為后期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重視寫作思路的訓練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寫作思路的訓練,避免套路化寫作,在寫作練習中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一些學生寫作時缺乏一定的邏輯性,在寫人、寫物作文中無法突出人或物的主要特點,盡管寫作立意正確,但行文思路混亂。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各種措施,幫助學生厘清寫作思路,告訴他們正確的寫作步驟,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例如,在進行“介紹一種物品”的說明文教學時,筆者先讓學生了解了說明文的概念、寫作要素和文體結構。筆者結合不同的說明方法,如作比較、列數字等,給學生進行了講解和舉例,避免學生不會應用。然后,筆者引導學生選擇一種想要描述的物品,指導他們運用正確的說明方法介紹物品的外形、顏色、用途等,以此來描述物品的主要特點,說明物品的性質、功能。在整個教學流程中,通過現場教學,筆者幫助學生明確了說明文的框架,并使學生具備了說明文的寫作思路。
(三)重視寫作手法的掌握
教師可以引用一些經典課文指導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手法。例如,教師可以結合《白楊禮贊》這篇文章,讓學生了解借物喻人這一表現手法。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讓學生仔細觀察視頻里的環境背景和白楊樹的相關特征,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以下是教學片段。
教師:“《白楊禮贊》這篇文章是一篇著名散文,有誰知道《白楊禮贊》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什么嗎?”
學生1:“《白楊禮贊》主要是贊美白楊樹的。”
學生2:“這篇文章采用了象征手法,通過白楊樹歌頌了抗日軍民力求上進、堅強不屈的革命精神。”
教師:“這兩位同學都說得非常好。白楊樹不是平凡的樹,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借喻手法,借白楊樹贊美了老一輩的抗日軍民,后期大家也可以運用這種借喻手法進行寫作。”
借此機會,筆者引導學生了解了借物喻人這一表現手法,并要求學生結合生活中常見的花草樹木,如向日葵、爬山虎等,利用該手法寫一篇文章。如此一來,既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又激發了學生的寫作靈感,讓學生能真正地愛上寫作。
(四)重視寫作評價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相互評價對方作文的方式,拓寬寫作視野,提高寫作技能和寫作水平。在閱讀其他學生的作文時,學生可以記下優美的單詞和句子,總結作文的優點和缺點,并寫下合理的評論。這樣,每個學生都可以通過相互學習技能和表達方式,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此外,教師要對學生作文內容、材料收集和閱讀技能進行綜合評價。在批閱學生的作文時,教師應標明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如搭配不當、句式雜糅、句式錯亂、描述與現實生活不符等,同時,列出其中優美的句子,給予鼓勵的評價。教師重視寫作評價能夠充分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創作積極性,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勇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使學生的作文內容與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相融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興趣。
(五)重視后期修改
后期修改是作文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在評價環節結束后,教師可以對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集中進行講解,然后讓學生進行后期修改。例如,在讓學生完成以“二十年后回故鄉”為題目的寫作后,教師要讓學生結合同學評價和教師評價,對自己作文的詞句、修辭和文章結構進行修改。教師要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修改作文,去掉無中生有的內容,可以建議學生在作文中描寫回到故鄉時看到的道路和建筑的變化,也可以描寫與老友久別重逢的場面,并可在此基礎上進行感情的升華,使文章更具真情實感。
教師應加強對學生作文后期修改的指導,引導他們從本質上分析和感知生活。教師應適當利用課余時間,引導學生在修改作文時加深對寫作內容的理解,關注學生寫作意識的提高,引導學生提高描述人和事物特征的能力,鍛煉他們的寫作技巧。
綜上所述,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要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寫作指導,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豐富學生的寫作經驗,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為學生后期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蘇州市楊枝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