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初中英語教師應提高對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視程度。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更加注重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情況,如單詞、語法、寫作等。從目前的初中英語課堂現狀來看,教師在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沒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主導課堂,導致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二是過于注重分數,導致很多學生只會死記硬背,不會靈活運用英語知識,學習效果無法達到預期。
不同學生在知識基礎、學習方式、思維水平等方面具有差異性,教師在開展初中英語教學時,如果對學生統一標準、統一要求、統一定位,就難以滿足每一名學生的發展需求,難以增強英語教學效果。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理論,可以開展層次化、拓展性、開放式的教學活動,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進而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
一、分層教學理論概述
分層教學理論是一種新型教學理論,教師將其應用于教學中,能夠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學生分層。每名學生由于學習環境、生活環境的不同,存在個性化差異,包括認知差異、知識水平差異、性格差異等。教師要想引入分層教學理論,必須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對學生進行分層。比如,經過綜合考慮,教師可以將領悟能力強、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列為學優生,人數為班級總人數的25%;學習能力一般、英語基礎一般,對英語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不高的學生列為普通生,人數為班級總人數的50%;基礎薄弱,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列為學困生,人數為班級總人數的25%。需要注意的是,學生之間的分層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和進步情況,及時進行調整。
其次,學習目標分層。在完成學生分層后,教師還需要對學習目標進行分層。比如,對于學優生,教師應要求學生掌握并靈活運用英語知識;對于普通生,教師應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對于學困生,教師應要求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其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最后,課堂教學分層設計。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和學習目標分層,對具體的課堂教學進行分層。如在課堂提問時,針對一些簡單的、能夠在文本或者對話中直接找到答案的問題,可以讓學困生回答;針對一些綜合性較強、難度較大的問題,可以讓學優生回答。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能夠引導所有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以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構建新的英語課堂。在英語課堂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開展高效課堂。分層教學理論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并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自我發展等需要,能使學生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找到適合自身的英語學習方法,進而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同時,教師要創新初中英語課堂模式,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教師應用分層教學理論,有助于營造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相互合作,共同提高英語水平。
二、分層教學理論對初中英語教學策略的影響
(一)分層教學對語法教學策略的影響
語法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詞匯教學相比,語法教學的難度更大。教師應用分層教學理論,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一般來說,常見的語法教學策略包括互動式教學策略、語境語篇教學策略、顯性隱性結合策略等,教師可以將分層教學理論與這些語法教學策略相結合。比如,在采用互動式教學策略時,教師要先分析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力水平,然后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保證每個小組都包含各個層次的學生。接著,教師可以給每個小組分配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優生可以幫助普通生和學困生解答一些困惑,同時小組每個成員都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有助于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在采用語境語篇教學策略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收獲,實現共同進步。在采用顯性隱性結合策略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練習,讓學生自己總結相應的語法規則。比如,教師可以設計通關練習,通過簡單的關卡后,才能解鎖難度更高的一關,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不同學生得到鍛煉。
(二)分層教學對閱讀教學策略的影響
除了詞匯教學、語法教學,閱讀教學也是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師在課堂中應用分層教學理論時,應對閱讀教學策略進行相應的調整。比如,對于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創設一些具有難度的英語學習情境,引導他們在英語交流與表達中應用所學知識;對于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采取母語教學法,引導學生對照母語進行學習,加深他們對閱讀內容的理解。
三、分層教學理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參考學情劃分學生類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在運用分層教學策略時,應借助各類措施了解每名學生的實際情況與認知水平,并以此為參考依據劃分層級,指導學生在符合自身認知需要的視域內開展英語學習活動。一方面,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日常習慣、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因素,對其進行分層,設計精準化的分層目標,促使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提高認知能力。另一方面,教師要結合學生在階段性英語學習中的表現來調整他們所處的層次,使進步顯著的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學習退步的學生進行查缺補漏。這樣可以提高教學的合理性與針對性,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實現自我發展。
例如,在教學“How can you become successful leaner”這篇英語小短文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課后翻譯,然后根據學生譯文單詞和語法的準確性,將他們分為基礎水平、可發展水平、高水平三個階段。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弱點,進行針對性訓練,如對于英語寫作不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積累單詞、模擬寫作,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對于寫作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閱讀課外讀本,進行拓展延伸。
(二)針對教情設計分層任務,消除學生認知困惑
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結合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等,設計不同層次的學習活動和學習任務,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個人學習潛力、英語學習態度等方面的基礎上,優化、改進教學方式,消除學生的學習困惑,幫助學生提高認知能力。
例如,在教學“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時,教師可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設定分層任務。比如,A層次學生應根據學過的知識設計不同場合的問題和回答;B層次學生應扮演相應的角色并進行角色對話;C層次學生應能夠記住基礎單詞和句型。通過這種方式,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英語知識,打牢英語學習基礎。
(三)根據需要強化分層引導,拓展課堂教學路徑
進入初中階段,隨著教學難度的增加,學生之間也會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差異。在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時,教師應以問題為載體,鼓勵每一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展示自己、深度融入課堂,通過與同伴的協作、互動,逐步突破認知困境,增強學習自信心,在夯實英語基礎的過程中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此外,教師需注重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評價,讓他們能夠了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
例如,在教學“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時,教師可結合教學目標,指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教師可以對A層次學生提出問題“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對B層次學生提出問題“How do you learn English?”;對C層次學生提出問題“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通過分層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討、交流,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四)營造英語分層教學氛圍,促進課后的教學反思
教師在進行分層教學時,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課后總結、反思,以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同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使其在完成對應任務的過程中獲得進步。
例如,在教學“The spirit of Christmas”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優等生進行背誦默寫;讓普通生了解文章單詞的意思,進行大致的英語翻譯;讓學困生閱讀整篇文章,了解文章的結構和含義。同時,教師可以為層次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英語練習。比如,在學習“Beauty in common things”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讓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講解單詞的含義;讓基礎一般的學生翻譯文章段落;讓基礎較好的學生講述重點語法結構。運用這種方法,教師可以讓英語水平不同的學生共同參與英語課堂,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總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分層教學理論為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教學目標構建、教學措施應用搭建了平臺,指明了方向。教師在實施初中英語分層教學策略時,應深度剖析每一名學生的認知水平、身心發展狀況、學習能力等,并以此為參考,設計教學目標、教學要求的分層,構建具有層次性、差異性、拓展性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貼近“最近發展區”的認知空間內學習英語知識,提高認知能力,進而增強英語學習效果。
(作者單位: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水塘堡彝族苗族鄉田壩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