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接受新輔助化療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進行開腹與機器人輔助間歇性腫瘤細胞減滅術的比較
研究目的:比較接受機器人與開腹間歇型腫瘤細胞減滅術(Interval debulking surgery,IDS)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情況。評估輔助化療與新輔助化療作為獨立變量對該患者群體生存情況的影響。設計:回顧性隊列研究。設置:單個三級醫療中心。患者:咨詢婦科腫瘤學家后,共有93例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在初次腫瘤細胞減滅術前接受新輔助化療。干預措施:2011年-2018年,所有患者在同個三級醫療中心完成新輔助化療后接受機器人或開腹IDS。排除標準包括在治療期間接受少于3個或超過6個周期的新輔助化療或同時確診其他惡性腫瘤。測量方法和主要結果:共納入93例患者(機器人IDS組43例,開腹IDS組50例),兩組患者間中位年齡無差異(63.0歲 Vs 66.2歲,P=0.1)。所有患者中,91%獲得了理想的腫瘤細胞減滅效果(57% R0,34% R1),R0的比率不受手術方式的影響(開腹IDS組52%,機器人IDS組63%,P=0.4)。接受開腹和機器人IDS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總生存期(OS)無差異(PFS:15.4個月Vs 16.7個月,P=0.7;OS:38.2個月 Vs 35.6個月,P=0.7)。無論哪種手術方式,細胞減滅到R0可以改善PFS和OS。亞組分析顯示,總化療周期gt;6與PFS降低(HR=3.85;95% CI:1.52~9.73)和OS降低(HR=3.97;95% CI:1.08~14.59)獨立相關,尤其是在接受機器人IDS手術的患者中。當單獨分析時,新輔助化療和化療周期數對存活情況均無影響。結論:在這項對晚期卵巢癌患者行新輔助化療后接受IDS術的回顧性研究中,機器人輔助手術的使用不影響手術成功率或腫瘤學生存指標。機器人IDS組患者在IDS術前接受gt;6周期化療會導致PFS和OS的下降,這值得進一步研究。
(摘譯自J Minim Invasive Gynecol. DOI: 10.1016/j.jmig.2020.11.015. PMID: 33248314)
紀妹(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2 機器人輔助與傳統經陰道自然腔道內鏡手術子宮切除術的結果比較
研究目的:評價機器人輔助經陰道自然腔道內鏡手術(R-vNOTES)與傳統的經陰道自然腔道子宮切除術(T-vNOTES)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設計:回顧性圖表分析。設置:三級學術設置?;颊撸杭{入符合婦科良性指征行子宮切除術患者114例。干預措施:在研究期間,由同一名微創婦科醫生實施T-vNOTES或R-vNOTES子宮切除術。測量和主要結局:這項研究的主要結果是手術等效性,主要通過T-vNOTES和R-vNOTES子宮切除術之間的手術時長衡量。次要手術指標包括預估失血量、住院時間、術后疼痛程度和中轉腹腔鏡或開腹的病例數。共有79例女性接受T-vNOTES子宮切除術,35例女性接受R-vNOTES子宮切除術,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P=0.37)、預估失血量(P=0.27)、住院時間(P=0.06),以及術后1周、2周、3周疼痛程度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78、0.36、0.38)。T-vNOTES子宮切除術組中共有6例患者中轉,R-vNOTES子宮切除術組中無中轉病例,但兩組患者中轉率無統計學差異,且無中轉開腹病例。結論:與T-vNOTES相比,R-vNOTES子宮切除術是一種可行的手術方式,可成為婦科醫生的選擇??赏筠D器械能夠讓單孔腹腔鏡手術方面經驗不足的外科醫生在進行微創入路子宮切除術時更快掌握vNOTES手術。
(摘譯自J Minim Invasive Gynecol. DOI: 10.1016/j.jmig.2021.05.014. PMID: 34033911)
紀妹(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3 老年子宮內膜癌患者腹腔鏡與機器人手術的比較:一項回顧性多中心研究
引言:老年子宮內膜癌患者的臨床發病率增加,成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在這群患者中,微創手術已被證明可以改善手術和臨床結局。本研究的目的是評估接受腹腔鏡和機器人手術的子宮內膜癌患者的圍手術期結果和腫瘤學結局。材料和方法:這是一項回顧性的多機構研究,選擇2002年4月-2018年10月接受微創手術、年齡≥70歲的子宮內膜癌患者。由于研究設計的非隨機性質及腹腔鏡組和機器人組之間的回顧性比較可能產生的分配偏倚,本研究進行傾向性評分匹配分析(PSMA)。結果:共納入537例內膜癌患者,其中腹腔鏡組346例,機器人組191例。兩組患者在手術結果和生存結局方面無統計學差異。對188例患者進行PSMA分析(腹腔鏡組94例與機器人組94例配對),腹腔鏡組中位預估失血量較高(P=0.001),機器人組中位手術時長較高(P=0.0003)。兩組患者的無疾病生存期(P=0.890)和總生存期(P=0.683)無顯著差異。結論:本研究表明,腹腔鏡和機器人手術相比,機器人手術失血量更少,手術時間更長。然而,沒有證據表明兩種手術方式的生存結局誰優誰劣。因此,應該對每個患者進行單獨評估,以確定最佳的手術方式。
(摘譯自Front Oncol. DOI: 10.3389/fonc. 2021. 724886. PMID: 34631553)
紀妹(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4 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根治性腎切除術:腹腔鏡手術和開腹手術的系統綜述和Meta分析
背景:根治性腎切除術(Radical neph-rectomy,RN)是治療大體積和局部進展性腎癌的首選方法。盡管機器人輔助根治性腎切除術(Robot-assisted radical nephrectomy,RRN)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目前尚不清楚其是否比腹腔鏡下根治性腎切除術(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LRN)或開放性根治性腎切除術(Open radical nephrectomy,ORN)更具優勢。目的:比較機器人手術、腹腔鏡手術和開腹手術在腎癌根治術中的療效。方法:在MEDLINE、Embase和Web of Science中進行系統檢索,查找RRN與LRN或ORN進行比較的回顧性和前瞻性研究。使用薈萃分析評估圍手術期安全性、有效性、生存率和成本效益等結果。分別使用加權均數差(WMD)和比值比(OR)比較連續變量和二分法變量,使用Newcastle-Ottawa量表進行質量評估,并使用敏感性分析以評價估值的穩定性。結果:共納入12項研究,入組64 221例患者。結果發現,與LRN術相比,RRN術具有更長的手術時間(WMD=37.44min,P=0.03)、更短的住院時間(WMD=-0.84d,P=0.02)和更高的總費用(WMD=4 700美元,Plt;0.001)。與ORN術相比,RRN術具有更短的住院時間(WMD=-3.06d,P=0.002)、更少的總體并發癥(OR=0.56,Plt;0.001)、更低的估計失血量(WMD=-702ml,P=0.01)和更高的醫院總費用(WMD=4 520美元,P=0.004)。另外,在所有分析中都存在較高的異質性。結論:接受RN術治療的腎癌患者中,與ORN術相比,RRN術似乎具有一些關鍵優勢,包括更短的住院時間和更少的并發癥。與LRN術相比,RRN術提供了相似的手術結果,但總費用較高。然而由于研究之間的高異質性和大多數結果的低穩定性,這些研究結果應限制在這類分析內進行解釋。因此,需要進行長期隨訪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來獲得更確切的結果。
(摘譯自Eur Urol.DOI: 10.1016/j.eururo. 2020. 10.034. PMID: 33218826)
吳芃,黃芃鋮(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鐘家雷(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5 機器人與腹腔鏡下腹股溝疝修補術的患者結局報告:PROVE-IT隨機對照臨床試驗
前言:在美國,盡管機器人平臺越來越多地被用于腹股溝疝修補,但尚無將其與傳統腹腔鏡手術比較的Ⅰ級證據。本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旨在驗證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腹股溝疝修補術的臨床獲益。目的:探討機器人輔助腹腔鏡腹膜內補片植入式疝修補術能否有效減輕術后疼痛。設計、設置和參與者:俄亥俄州克利夫蘭腹部健康中心登記注冊的一項單盲、前瞻性隨機臨床試驗于2017年9月-2020年1月完成,最短隨訪時間為30d。手術由來自三甲醫院的2名外科醫生完成。試驗對象為預期寬度≤7cm的原發性腹股溝疝或切口疝,且能夠耐受微創手術修復?;颊弑浑S機分配到接受標準化腹腔鏡或機器人腹股溝疝修補術組,使用筋膜縫合和腹膜內補片進行手術。結果:共納入了75例患者,36例行腹腔鏡手術,39例行機器人手術。兩組患者的基線人口統計學資料和腹股溝疝的特征具有可比性。機器人組的中位手術時間更長(146min Vs 94min,Plt;0.001)。每組均有2例患者出現內臟損傷,但均無全層小腸切開或非計劃再次手術患者。術前或術后第0d、1d、7d或30d的NRS-11評分(0~10分評判的疼痛量表)無顯著差異。同樣,患者術后疼痛強度簡表數據和疝氣生活質量評分、住院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相似。但機器人平臺成本更高(總成本比,1.13 Vs 0.97;P=0.03),這是由手術室時間成本的增加所導致的(1.25 Vs 0.85,Plt;0.001)。結論:腹腔鏡和機器人輔助腹股溝疝修補術具有相似的臨床效果。但機器人帶來手術時間和成本增加的同時,并沒有得到相應可觀測到的臨床獲益。
(摘譯自JAMA Surg. DOI: 10.1001/jamasurg. 2020.4569. PMID: 33084881)
吳芃,黃芃鋮(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鐘家雷(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