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自小提琴傳入中國以來我國作曲家先后創作了許多具有民族音樂風格的弦樂作品,小提琴獨奏曲《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作為其中優秀作品之一,將西方曲式結構與中國民族音樂元素巧妙結合,滿足聽覺獨特審美體驗的同時在人文等其它領域也發揮了特殊價值。
關鍵詞:小提琴;中西結合;民族特色;演奏技巧
小提琴傳入中國以后,因其細膩飽滿的音色而深受我國人民歡迎,該樂器以音域較寬、演奏技巧靈活、情感表達豐富的特點推動了我國的作曲家對于小提琴曲的創作熱情。如馬思聰的《思鄉曲》、陳鋼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返葍炐愕闹袊髌啡缬旰蟠汗S般涌現,其中不乏弘揚家國情懷、展現地方特色的民族音樂題材。20世紀70年代這類主題作品的創作達到了高潮。《金色的爐臺》《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苗嶺的早晨》等作品一方面不斷推動著音樂家們對小提琴作品的創作熱情,另一方面更促進了民族風格音樂的流行。本文以《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這部作品為例,闡述該作品體現出來的中西方音樂融合的特點,通過作曲家別出心裁的創作技法和演奏家靈活豐富的演奏技法,使作品在聽覺上產生獨特的審美體驗,在人文等其他領域發揮出其特殊價值。
一、作品分析
(一)作品背景
塔什庫爾干坐落在帕米爾高原西南部的喬戈里峰腳下,風雪連綿,溝壑縱橫。作為我國最西邊的縣城,該縣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相連,有著一縣通三國的特殊地理位置。這里居住著我國唯一的歐羅巴白色人種——塔吉克族,他們性格熱情奔放、能歌善舞,民風十分淳樸,自古以來就居住在帕米爾高原的廣袤土地上。塔什庫爾干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民族結構孕育出該地輝煌的民族文化和獨具特色的音樂風格。小提琴獨奏曲《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就是在歌曲《美麗的塔什庫爾干》(吐爾遜卡爾作曲)和笛子獨奏《帕米爾的春天》(劉富榮改編)兩首作品的基礎上,借用塔吉克族音樂風格素材創作而成。
(二)作品結構
這部作品采用復二部曲式結構,第一部分意在模仿塔吉克人民激昂嘹亮的縱情高歌,第二部分則展現出一副熱烈歡舞的熱鬧景象。兩個部分結構分別如下:
1.第一部分【縱情高歌】
作品第一部分曲式結構如圖1所示。這一樂段引用了歌曲《美麗的塔什庫爾干》中的旋律,引子由鋼琴彈奏發揮其寬闊的音域,用舒展的節奏和柔和的發音來表現帕米爾高原的遼闊,引子最后兩小節采用具有塔吉克族特色的節奏型模仿手鼓敲擊節拍引出小提琴的旋律,樂句a中的增二度音程和終止處小二度上行的裝飾音為這一樂段的旋律增添了神秘的色彩。緊接著以低八度的形式再次重復了這一樂句,隨后進入b樂句通過在高音區的上行旋律來表現塔什庫爾干明朗的陽光。結尾處c樂句再次由鋼琴彈奏旋律,小提琴則模仿冬不拉以撥奏的形式鋪墊和聲并打擊節奏。為使樂曲兩個部分的連接更加流暢自然,在這兩部分之間還有一段小提琴的華彩樂句發揮著平穩過渡的銜接作用。
2.第二部分【熱烈歡舞】
這部分情緒熱烈激昂充分引用了樂曲《帕米爾的春天》中的節奏型[1],在結構上也與其有許多相似之處。如a樂句結束后通過移調的方式在e弦重復了這一樂句的旋律。該樂段的結構特點是在音符密集節奏快速的樂句后,會接一個節奏舒緩突出旋律的樂句來產生對比,然后通過移調的方法再次對前面的樂句進行反復(a+b+a1+b1)。從音樂美學的角度分析,作曲家遵循了音樂音響結構的基本審美規律,充分利用音樂音響結構發展變化的對比性原則[2](即新出現的音樂材料與前面的音樂材料進行對比變化)。避免了在快板部分一直持續激烈的音樂情緒使聽眾產生審美疲憊,滿足了“求異性”心理傾向,獲得了更強的審美體驗。
二、中西方音樂的融合和探索
該作品不僅在結構上別出心裁使中西音樂風格融會貫通,演奏技巧也十分豐富,創造性地運用了中國作品特有的表現手法。
(一)民族風格
除別出心裁的作品結構外,民族音樂材料也為這部作品賦予了獨特的靈魂。
1.混合拍子
作品7/8拍和5/8拍的混合節拍運用,是塔吉克民族豐富多變的節奏節拍特點。7/8拍是單拍子,3/8拍和復拍子4/8拍的組合,5/8拍則是3/8拍和2/8拍的組合。每小節中都有兩個強拍,且不同拍子的轉換使得每小節的強弱拍位置和旋律中的韻律都發生了變化,節奏多樣性和節拍的非對稱性使作品風格更加靈活。
2.調式音階
整首樂曲里出現了頻繁的轉調達數十次之多,調性的變化發展使旋律色彩出現更多可能性,有助于情緒從緩和循序漸進到熱烈激昂。區別于傳統的西洋大小調,塔吉克族音樂屬阿拉伯樂系[3],其特有的3/4音和民族音階,賦予作品鮮明的民族特點。作品采用塔吉克升Ⅲ級七聲調式,音階Ⅱ級音與Ⅲ級音構成增二度關系,這使得調式色彩與西洋大小調和中國傳統五聲調式風格不盡相同。
(二)演奏技法
1.特殊音程和裝飾音的運用
作品里出現了增二度的特殊音程和半音關系的裝飾音,如圖2。
增二度的運用鮮明了音樂的民族色彩,為作品蒙上一層西域的神秘面紗。同樣裝飾音的運用也充分體現著民族的特色,不同于西方作品中裝飾音,這部作品中的裝飾音則多以揉弦的動作使用同指在不經意間變換位置,使樂句的連接緊密自然,旋律更加流暢,演奏者應根據樂句的需要選擇不同的演奏方式和速度,不要因生硬的裝飾音奏法破壞了旋律的“線條感”。
2.同指滑音
滑音的運用更是中國民族音樂風格的典型體現,小提琴的演奏利用同指滑音的方法,即演奏時在換把過程中做出滑音的效果為樂句潤色。演奏者對于滑音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大小、間距的把握是滑音效果好壞的關鍵。
3.節奏節拍與力度控制
作品7/8的節拍較難卡準,很容易拖拍演奏成類似8/8拍這樣對稱的節拍,留意每小節內兩處強拍位置更有助于節奏節拍的穩定。為突出旋律的歌唱性,【縱情高歌】中強拍的奏法也有一定的要求,要以加快弓速方式做出重音效果避免奏出音頭,在弓壓較大的弓根處盡量減小換弓痕跡。這樣的處理方式既能表現出強弱拍的對比性,同時使樂句的連接在聽覺上也更加平滑自然,增加了韻律感和流動性。
力度控制的精確度及力度變化范圍的大小,也是衡量演奏者水平的重要標準。樂曲【熱烈歡舞】部分節奏明快音符密集,更要做出力度變化,有利于樂句的清晰表現。在處理好譜面上表情術語的同時,也要注意曲中個別樂句是由鋼琴彈奏主旋律或是小提琴與鋼琴在旋律上相互交織,在為鋼琴旋律配和聲時小提琴的演奏力度應弱于鋼琴,才能較好地表現出兩個樂器在旋律中的對比和交流。
4.弓段的靈活運用與換弦細節
作品在弓段的運用和換弦細節則是我們達到上述標準的技術保證。在音符密集的樂段可以用中弓偏上半弓的位置進行演奏,這個弓段處更多的運用到小臂與指腕關節的活動,大臂的運動較少,可以省力且清晰地演奏出快節奏樂句中密集的音符。當然弓段的選擇不僅局限于這一個位置,有些演奏家會選擇在中弓偏下的位置運用自然跳弓的技巧來演奏快板,還有一些特殊的樂段如圖3。
所有的音符都標有重音記號,這時可以在弓根處演奏,利用大臂帶來較強的弓壓做出重音的音響效果。同時為突出第二小節里切分節奏的重拍,在弓根處演奏可以為這個強音留出更多的弓長,充分的運出全弓做出更加鮮明的音響效果。
在換弦方式上,也需要根據譜面豐富的變化靈活應對,如圖4。
每小節的后兩拍都從小字一組c跨越到小字三組c,這組15度的音程分別在小提琴的G弦和E弦上,需要隔著兩根琴弦換弦演奏,這樣隔弦的大跨度換弦要充分利用大臂的動作帶動右手手臂和琴弓換弦。以達到快速準確且清晰干凈的換弦效果。而相鄰琴弦之間的換弦,因節奏較快且換弦幅度小,如果大臂動作過多會使換弦顯得十分笨拙,要通過指腕活動帶動琴弓換弦。
5.模仿民族樂器
利用撥奏方法來模仿塔吉克族彈撥樂器冬不拉的音色也是作曲家中西結合的一次大膽嘗試。撥弦的位置會決定音量的變化,越向上靠近指板撥奏出的聲音越強,相反越靠近琴碼撥奏出聲音則越弱,演奏者可以通過這樣一特性來把握撥奏樂句的力度變化。
三、作品的時代價值體現
黑格爾認為,藝術與哲學、宗教都是真理的事業。藝術作為絕對精神的一種樣態,是人類最高精神活動之一。所以藝術不僅僅只是一種宣泄情緒的手段或娛樂工具,它是藝術家用于表達思想的一種方式。正如王德峰教授所說:“藝術何為便是思想何為。藝術是在感性直觀形態中的思想?!彼囆g與時代同樣有密切聯系,從音樂史的角度來分析,藝術的表現形式會因時代的發展產生變化。不同的歷史階段會產生該時代特有的意識形態,而藝術作為思想的感性顯現自然也會體現出該時代的意識形態特征。
作曲家陳鋼通過《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這部作品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以繼承經典為基礎大膽創新嘗試多元融合。既引用民族音樂元素,又采用狂想曲的西方音樂體裁進行作曲,將中西風格巧妙結合,用西洋樂器演奏中國民族樂曲,在傳承與創新之間巧妙平衡。用實踐證明了西洋樂器也能訴說好紅色中國故事,中國人同樣能夠創作出優秀的西方弦樂音樂作品。陳鋼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發揚了勇敢、前衛的探索精神,為我國小提琴曲作品的創作提供了一個新穎的角度。豐富人民審美體驗的同時讓當時的人民群眾逐漸接受認可了這樣一種藝術形式,對西洋樂器在我國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這樣的民族音樂作品在各領域體現著其獨特價值。依托著互聯網的廣泛傳播,音樂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宣傳著這片壯美河山,越來越多聽眾以音樂的形式了解了北疆的茫茫雪山和帕米爾高原萬里晴空上翱翔的雄鷹,感受到雪水消融以不可阻擋之勢匯成溪流迸發出的生命激情,聽見牧羊人回蕩在戈壁婉轉悠揚的神秘曲調,伴隨著鮮明的節拍,仿佛自己也置身在塔吉克族熱烈舞蹈縱情高歌的歡快節日氛圍中。樂曲對塔什庫爾干自然風光與人文面貌的展現使無數聽眾對這片土地心馳神往,吸引著游客來到當地領略不一樣的文化。通過旅游業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有利于塔吉克族音樂文化得以傳承發揚。
四、結語
《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從作品的創作、表演和欣賞三個環節都充分滿足了人的聽覺審美需要,發揮了音樂不可替代的審美價值。作者在創作手法上運用西方的曲式結構和音樂體裁并巧妙融匯民族音樂素材,創造性的引用中國器樂演奏技法,創作出具有民族音樂特色的西洋器樂作品。使聽眾感受到塔吉克民族風情的獨特魅力,獲得良好感性審美體驗。是藝術領域里師夷長技、中西結合的典范,對于民族音樂作品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無論從曲式結構分析還是演奏技巧的角度都值得我們研究學習。
作者簡介:韓有為(2001—),男,漢族,內蒙古烏海市人,本科,湖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音樂表演專業2020級,研究方向為小提琴演奏。
通訊作者:阮婷
參考文獻:
〔1〕陳俊生.小提琴曲《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的審美效應[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142-144.
〔2〕張前.音樂美學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21.
〔3〕譚勇,茍永森,胥必海.塔吉克音樂與東西方的融合:以二胡曲《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為例[J].音樂探索,2010(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