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格拉斯的作品向來以艱深難懂著稱,《貓與鼠》的標題和出版有效地利用了讀者的期待視野,吸引著讀者參與文本意義的建構。敘述的間斷性使情節和人物存在大量“空白”,需要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進行“填空”,從而賦予了文本多種解讀的可能。經歷了時空的變換,《貓與鼠》由出版被詰難為色情文學,到如今吸引了一批學者進行研究。
關鍵詞:期待視野;召喚結構;讀者接受
《貓與鼠》作為君特·格拉斯唯一一部中篇小說,首次出版于1961年。這部小說在出版后不久引發了聯邦德國國內一場關于“藝術與色情”的論爭。現今,越來越多的讀者不再拘泥于指責其中的色情描寫,致力于發掘文本的深刻內涵。國內也有一批研究《貓與鼠》的學者,他們大多將研究視角聚焦于《貓與鼠》的主題、象征意義、敘事結構和人物形象,例如侯景娟《二戰記憶與身份認同——君特·格拉斯〈貓與鼠〉試論》,馬婭的《〈貓與鼠〉的象征意義解讀》,李璐的《〈貓與鼠〉的后現代敘事策略及讀者對意義建構的參與》等,較少有從讀者反應批評的視角對《貓與鼠》進行解讀。
一、《貓與鼠》的期待視野
(一)讀者的期待視野
首先,小說出版后引起的論爭使部分讀者形成了特定的期待視野。作家庫爾特·齊澤爾與黑森州勞動、福利和衛生部均對這部小說進行批判,認為該書關于“淫亂”“色情”的描寫過多。負責出版格拉斯全部作品的出版社認為書中有關性的描寫并非渲染色情,而為了表現馬爾克爭強好勝的虛榮心。齊澤爾不滿足于在報刊上發表侮辱格拉斯的言論,他在各種公開場合上攻擊格拉斯,并稱其為“色情作家”,格拉斯極力為自己辯駁:“作家要寫陰暗面;性的方面也是現實的一部分,它與作家汲取素材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盵1]7并為此不惜和齊澤爾鬧上法庭,這場官司最終以格拉斯獲勝為結局,但格拉斯依舊不滿法院的判決。這場論爭和官司無疑擴大了《貓與鼠》的知名度,吸引著讀者,想要一探究竟??梢哉f,在未閱讀文本之前,讀者就已經形成了對《貓與鼠》的定向性期待,并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這部引起巨大爭議和批評的作品的真面目。
其次,小說的標題也極大地激發著讀者的好奇心,促進讀者期待視野的形成。小說標題為“貓與鼠”,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會不斷地在文本中找到有關貓與鼠的描寫。單看小說的標題容易對讀者的期待視野形成一種誤導,讀者會認為這部作品是童話或寓言,但隨著讀者閱讀活動的不斷展開,讀者的期待遇挫。繼而,讀者會根據自己以往的審美經驗和生活經驗,形成新的期待視野,并試圖尋找到小說中貓和鼠的象征意義。最淺顯的象征意蘊是“鼠”象征的是馬爾克的喉結或者說馬爾克本人,而“貓”則是捉弄馬爾克的敘述者“我”——皮倫茨。隨著閱讀的深入,讀者不禁會提出問題:為什么作者要以“貓和鼠”為標題?帶著閱讀的困惑和熱情,他們會自覺地參與到閱讀過程中,不斷向作品本身提出疑問,并在閱讀中解答困惑,進而推動閱讀的進度。
(二)期待重構
隨著讀者閱讀進程的不斷推進,整個故事的發生、發展都與讀者之前形成的期待視野相左,讀者一步步被小說的多重意蘊和敘事方式吸引,從而重新建構自己的期待視野。可以說,如果一味地順應讀者的閱讀期待,“讀者便會感到作品缺乏新意和刺激力而索然寡味”,[2]215反之,“作品意味大出意料之外,超出期待視野,便會感到振奮,這種新體驗便豐富和拓展了新的期待視野”。[2]215《貓與鼠》在順應讀者期待視野的同時,也對讀者的閱讀設置了障礙,引導著讀者對期待視野進行重構。
在小說的開頭,敘述者皮倫茨把棒球場場地管理員的黑貓按在馬爾克的喉結上,使馬爾克的脖子上留下了幾道并不明顯的傷痕。馬爾克因從小體弱多病,比身邊的伙伴晚入學一年,故而其身體的發育要早于周圍的同學。青春期產生的大喉結常使他自卑不已,于是他不斷用各種奇怪的東西來遮住自己的喉結。從他開始用改錐遮擋自己的喉結開始,讀者可以預料在小說的后面,馬爾克會繼續用各種東西遮住這個讓他自卑的喉結。在敘述者的敘事中,皮倫茨不斷強調馬爾克不是個想出人頭地的人,使讀者認為馬爾克是個胸無大志的普通人。但在小說中馬爾克卻通過多次打撈沉船上的物件來證明自己,從最初不會游泳到成為小伙伴中潛水的最強者,甚至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偷走海軍軍官的鐵十字勛章,最后在軍隊里功勛卓著,獲得屬于自己的一枚鐵十字勛章。這些關于馬爾克的描述與讀者心中馬爾克的形象相悖,使讀者推翻了原先建構的人物形象,進行重構。
二、《貓與鼠》的召喚結構
(一)情節和人物的空白
《貓和鼠》這部小說中有許多間斷性敘事,[3]137從而造成了文本的空白。首先,文本的情節結構留有空白。敘述者回憶自己和馬爾克相處的過程都是斷斷續續的,似乎還帶有隨意性。在海軍上尉鐵十字勛章失竊事件中大家一致認為是布施曼干的,參議教師馬倫勃蘭特打了布施曼許多耳光,布施曼不為自己辯解,更加坐實他是小偷的罪名。此時,讀者會被誤導,也認為是布施曼盜走了上尉的勛章。然而,在皮倫茨的敘述中,他不斷暗示是馬爾克偷走了勛章,“除了我以外,還有誰懷疑過馬爾克呢?”[1]68“盡管布施曼把大家的目光都吸引到自己身上,我還是偷偷地回頭望了一眼馬爾克?!盵1]69這時,讀者不免發問,為什么馬爾克要偷走勛章?他又是怎么偷走的呢?這些情節描述的空缺,給讀者留下了一定的懸念,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通過反復閱讀文本,可以知道馬爾克有多種動機盜竊勛章:受到亡父的影響;出于虛榮和盲目的英雄主義崇拜;想用鐵十字勛章來遮住喉結。所以,他趁大家在禮堂高唱《我們熱愛風暴》之時離開,悄悄溜到健身房的更衣室順走了上尉的鐵十字勛章。在搜身時,馬爾克故意將領帶打結處往上推,既是為了遮住喉結,也是為了遮住偷來的勛章。類似這樣的情節還有很多,其中最令讀者疑惑的是馬爾克的結局,他究竟是否溺死于海里,讀者無從得知。
其次,小說中的人物存在許多空白。皮倫茨在敘述中多是談論馬爾克的外貌和他多次潛到沉船里撈物的經歷,以及成年后入伍立功的事跡,對于馬爾克的性格特征和家庭背景的介紹則較為破碎,需要讀者在閱讀時集中注意力,排除敘述的主觀色彩。通過反復閱讀,可以知道,馬爾克自卑敏感,自尊好強,同時又帶點虛榮。他一次次潛入冰冷的水中,每每獲得戰利品總要向自己的小伙伴炫耀一番,引起他們的關注;他深受軍國主義和納粹思想的影響,竭力追求象征軍功的鐵十字勛章;他厭戰和反戰,卻不得不去參軍,成了納粹統治下的殺人機器。正如馬爾克自己說的,“我是自愿報的名,可事后卻不禁搖頭后悔。要知道,我對這事兒沒有多少興致,我指的是兵隊、戰爭游戲以及對尚武精神的大肆渲染。”[1]88二戰期間,在納粹統治下的德國,學校成了政治和戰爭宣傳的工具,立下戰功的學生被邀請回校作報告,學生盲目崇拜戰爭英雄和軍功勛章。全國上下被軍國主義思想毒害,青少年被編入希特勒青年團進行戰前訓練,準確無誤地報出各國的武器裝備成了他們的日常游戲,孩子們崇拜軍人,崇拜戰爭。馬爾克正是在這樣一種環境下,成了戰爭的犧牲品,最終走向自我毀滅。
(二)主題的不確定性
《貓與鼠》中不確定性和空白的存在,使文本具有了召喚和推動讀者參與文學創造、開拓想象空間的可能。伊瑟爾認為“作品”產生于讀者與文本的相遇與交流過程中,是讀者與作者共同創造的產物,因此,它既不純粹是文本中的現實,也不是作者主觀態度的產物。讀者的填空和還原給予文本意義生發的可能性,從而豐富了作品的意蘊?!敦埮c鼠》由于存在著上述特征,其主題有著多重解讀的可能,總結下來有以下幾種。
第一,反思戰爭,反思歷史。納粹上臺后,對人們實行思想控制,個體的道德觀、價值觀早已迷失,受軍國主義文化和狹隘的英雄主義情結的影響,青少年成了深受納粹思想蠱惑、毒害的犧牲品“鼠”?!敦埮c鼠》中校長克洛澤對軍國主義文化推崇備至,他不斷邀請納粹軍人到學校作報告,鼓勵學生充當戰爭炮灰。不僅學校和納粹政府對青少年學生進行軍國主義宣傳,連普通家庭的軍國主義氛圍也十分濃厚。當馬爾克一口氣報出許多軍艦的艦名時,他的姨媽高興得如同少女一樣,使勁鼓起掌來。胡榮在《論君特·格拉斯小說的反思歷史主題》中認為從“但澤三部曲”到《我的世紀》《蟹行》《剝洋蔥》,對納粹“戰爭罪責”的反思構成了格拉斯小說創作一個統一的發展階段。[4]38《貓與鼠》指出納粹上臺后,軍國主義和狹隘的英雄主義對人的理性的摧殘,導致德意志民族全民尚武,崇拜戰爭。可以說,《貓與鼠》在警示全世界人民不要忘記戰爭,不要忘記歷史。
第二,欲望的原罪?!昂斫Y”在德語中是“亞當的蘋果”的意思。[5]123“因為人類的祖先亞當經不住誘惑吃掉了智慧樹上的蘋果,而受到上帝的懲罰,讓果核變成男人的喉結,這個喉結以后就成為人類欲望的原罪象征。更直接地說,‘喉結’等于貪欲。”[6]52皮倫茨多次將馬爾克的喉結比喻成老鼠,可以說,馬爾克是一只被烙上了人類原罪的“老鼠”。通過馬爾克的悲慘遭遇,格拉斯將德意志民族之罪過一層層地剝離在讀者的眼前,以其尖銳而深刻的寓意迫使讀者不得不正視自己靈魂中的罪惡。起初,馬爾克只是通過高超的潛水技術在伙伴中出盡風頭,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后來,他鋌而走險,偷走了上尉的勛章,事發后被開除。為了重獲風頭,他屢立戰功,獲得了一枚鐵十字勛章,希望能像那兩位軍官一樣在母校禮堂作報告,恢復自己的名譽。馬爾克的欲望使他一步步淪陷,最后走向自我毀滅。當回校作報告的愿望破滅時,他在戰場上的殺戮變得毫無意義,厭戰和反戰心理使他無法重回戰場,最后選擇了躲到沉船的服務艙逃避這個世界,或者說他選擇了以死逃避這個被巨型貓王統治的世界。
第三,個體的多重反抗。首先是馬爾克對身體“缺陷”的反抗,[7]75對身份認同的反抗,對納粹統治下的社會的反抗。身處于單親家庭,馬爾克沒有男性家長在青春期為其正確引導,使他一直因為喉結而自卑。為此,他努力用各種奇怪的東西遮住自己的喉結,將領結打得高高的,甚至盜用海軍上尉的勛章來遮住喉結。他是個游離于社會的局外人,找不到自己的定位,為了獲得社會的認可,他屠殺了許多俄軍,立下戰功,希冀勛章能讓他獲得學校、社會的接納。其次是敘事者皮倫茨的反抗。[7]75皮倫茨多次嘲諷、捉弄馬爾克,甚至可以說皮倫茨誘導了馬爾克的死。但在小說中,皮倫茨又時時關注著馬爾克,崇拜著馬爾克,幫助馬爾克在學校禮堂作報告,幫助他逃避這個世界而間接完成自我的反抗。皮倫茨明知馬爾克偷走了勛章,卻沒有當眾揭發他,反而一改往日對馬爾克“落湯雞”“窮光蛋”“可憐蟲”等的稱呼,稱其為“偉大的馬爾克”??梢哉f,皮倫茨正是通過幫助馬爾克完成了自己對納粹社會的反抗。
三、不同時空的讀者接受
(一)普通讀者的接受
1961年,《貓與鼠》出版后不久遭到指責,認為這部小說中的色情描寫有毒害青少年的嫌疑。1966年,《貓與鼠》被改編成了同名電影,然而在影片公映的第二年,全體制作人員都受到外界的攻擊,一些退伍士兵要求刪減影片中有損軍人形象的鏡頭,抵制褻瀆鐵十字勛章的行為。[1]820世紀60年代中期,德國興起了學生運動,新思潮沖擊了德國長久以來的保守主義。受此運動的影響,人們對格拉斯的作品有了新的視角,不再拘泥于文中關于性的描寫,重新審視格拉斯作品的文學價值。雖然現今《貓與鼠》中的色情描寫比較少受到指責,但由于格拉斯的寫作風格比較晦澀難懂,普通讀者一般很難理解其小說的深刻內涵,《貓與鼠》中的大量空白和間斷敘述使普通讀者不明其意,缺乏曲折情節和形象鮮明的人物往往很難吸引普通讀者。國內書評網上較難看到讀者對小說的推崇,豆瓣短評多是十幾年前的評論,讀者大多讀不懂或是沒能堅持讀完,更不用說觀看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了。對比國內,外國書評網也較難看到普通讀者對《貓與鼠》的喜愛。受語言習慣和文化環境等的影響,譯本并不能很好地表現格拉斯的語言特點和行文特色,文本中對德國納粹統治下社會現狀的描寫和馬爾克的墮落歷程難以引起普通讀者的共鳴,加上皮倫茨看似毫無邏輯的敘述,讓讀者一頭霧水。《貓與鼠》在普通讀者群體較難受到喜愛,而在專業讀者的眼中則可從多種角度解讀。
(二)專業讀者的接受
西方學者研究格拉斯《貓與鼠》的角度各異,有從神話原型批評進行切入,也有用榮格的理論來解讀馬爾克,也有學者注意到格拉斯小說中的基督教元素,從宗教的角度分析文本中的基督教思想。弗里德里奇斯邁爾從神話角度切入,研究格拉斯《鐵皮鼓》和《貓與鼠》中的神話、戲仿和淫穢內容,他認為誘惑和墮落的主題作為神話的一個方面在《貓與鼠》中占據核心地位。[10]345另一位學者克羅夫特認為《貓與鼠》中的主人公馬爾克是受力比多驅使的英雄,并分析了力比多英雄循環模式的各個階段。[11]253瑞恩則從抵抗與順從的角度重新詮釋《貓與鼠》,分析馬爾克在納粹統治下作出的個人反抗和反抗的失敗。[12]弗蘭克從鐵十字勛章入手詮釋《貓與鼠》中的英雄主義癥結,認為鐵十字勛章對于墮落英雄的象征意義被大多學者忽略了。[13]2
1987年,由蔡鴻君、石沿之翻譯的《貓與鼠》在《世界文學》期刊上發表。1988年,秦建華《社會的棄兒納粹的犧牲品——淺論君特·格拉斯的〈貓與鼠〉》一文發表在《外國語文》期刊上,是較早的研究格拉斯《貓與鼠》的文章。1999年,君特·格拉斯憑借長篇小說《鐵皮鼓》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2000年,由蔡鴻君、石沿之翻譯的《貓與鼠》由漓江出版社出版。此后,研究《貓與鼠》的中國學者越來越多,有的學者解讀文本中的象征意義;有的揭露小說中反思二戰的主題;有的與西方學者一脈相承,研究主人公的反抗行為;還有的學者從敘事學和語言學的角度對小說進行解讀??偟膩碚f,國內外學者對《貓與鼠》的專章研究相對來說是較少的,對格拉斯其他作品的研究相對來說較多。
四、結語
格拉斯的《貓與鼠》巧妙運用敘事技巧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期待遇挫,間斷性的敘事使文本充斥著許多空白,形成召喚結構,吸引著讀者對文本中的空白和未定點進行補充還原。讀者參與文本的建構賦予小說主題多重意義,無論是反思歷史的解讀,還是從宗教角度對人性欲望的剝離和展示,又或是從個體的角度解讀人物的多重反抗,都豐富了文本的內涵,帶給讀者思考的空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普通讀者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貓與鼠》的深刻內涵,專業型讀者則給小說解讀創造了無限的空間。
作者簡介:廖麗芳(1996— ),女,漢族,江西贛州人,云南師范大學文學院20級文藝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西方文學理論。
參考文獻
〔1〕君特·格拉斯.貓與鼠:但澤三部曲之二[M].蔡鴻君,石沿之,譯.上海:譯林出版社,2005.
〔2〕王岳川.當代西方最新文論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3〕邱嵐.《貓與鼠》在文化詩學中的敘事操作[J].小說評論,2009(1):135-138.
〔4〕胡榮.論君特·格拉斯小說的反思歷史主題[D].南昌:南昌大學,2008.
〔5〕馬婭.君特·格拉斯文本的象征寓言[J].學術探索,2004(5):122-125.
〔6〕周紅.“欲”的剝示——論《但澤三部曲·貓與鼠》賦啟蒙精神的象征意象[J].遼東學院學報,2006(1):51-53,46.
〔7〕王宏健.論君特·格拉斯《貓與鼠》中的多重反抗[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9, 41(5):74-78.
〔8〕董學文.西方文學理論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9〕陳太勝.20世紀西方文論新編[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10〕FRIEDRICHSMEYER E M. Aspects of Myth, Parody, and Obscenity in Grass?Die Blechtrommel and Katz und Maus[J]. The Germanic Review: Literature, Culture, Theory, 1965(3):240-250.
〔11〕CROFT H. Günter Grass?s Katz und Maus[J]. Seminar: A Journal of Germanic Studies, 1974,27(2):177-178.
〔12〕RYAN J.Resistance and Resignation: A Re-Interpretation of Günter Grass?Katz und Maus[J]. The Germanic Review: Literature, Culture, Theory,1977,52 (2):148-165.
〔13〕PLAGWITZ F F. Die Crux des Heldentums: ZurDeutung des Ritterkreuzes in Günter Grass?Katz und Maus[J]. Seminar: A Journal of Germanic Studies, 1996,3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