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俄羅斯科學與高等教育部長法爾科夫于2022年6月27日在國家杜馬發表了重要講話,其主要內容反映了俄羅斯高等教育改革的最新動向:該國將退出“博洛尼亞進程”;基于本國傳統和優勢重建高等教育體系;重建原則遵循國家利益優先性、開放性、基礎性、靈活性及實用性五項關鍵原則。
關鍵詞:俄羅斯 博洛尼亞進程 高等教育改革 法爾科夫
2022年6月27日,俄羅斯國家杜馬就俄烏沖突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發展問題舉行了議會聽證會。期間,俄羅斯科學與高等教育部部長法爾科夫(Валер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Фальков)發表了重要講話[1],主要內容涉及博洛尼亞體系下俄羅斯高等教育發展的現實問題及未來方向,對該內容的解讀有助于了解俄烏沖突給俄羅斯高等教育發展帶來的影響,以及俄羅斯政府部門計劃采取的應對舉措。
一、俄羅斯擬退出“博洛尼亞進程”的原因
俄烏沖突是俄羅斯與西方關系的重要轉折點,反映了俄羅斯與西方之間在安全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分歧正在升級為難以調和的巨大“矛盾”。[2]這種難以調和的矛盾也同樣爆發在高等教育領域,俄羅斯退出“博洛尼亞進程”就是一個例證。
“博洛尼亞進程”是29個歐洲國家于1999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亞提出的歐洲高等教育改革計劃,該計劃旨在整合歐盟的高等教育資源,打通教育體制。由于當時俄羅斯與歐洲保持著友好的外交關系和較為密切的經濟合作[3],同時又基于提升國家競爭力、融入歐洲文化及改革高等教育體系的需要[4],俄羅斯便于2003年9月加入了“博洛尼亞進程”。但自那時起,由于各種問題,俄羅斯對博洛尼亞體系的爭議就一直沒有停歇過。支持者認為實施“博洛尼亞進程”抓住了全球化時代的契機,是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強心劑,對現行高等教育體制進行局部調整與創新,拉近了與歐洲國家高等教育的距離,改變了教育封閉、保守與落后的狀態,提升了國家的“軟實力”。反對者則認為改革將會摧毀傳統的高等教育體系,使本國高等教育的基礎性、嚴謹性、高效率和學術威望蕩然無存,是對國家民族文化傳統的背棄、對高等教育自身優勢的抹殺。[5]
2013年烏克蘭危機爆發后,俄羅斯高等教育國際化遭受重創,歐盟國家開始抵制與俄羅斯高等教育的合作,由此表達對俄外交政策的不滿[6]。自那時起,俄羅斯社會關于批評和廢除博洛尼亞體系的呼聲變得更為強烈,只是這種呼聲一直沒能轉化為決定性的行動。直至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其引發的國際地緣政治局勢的劇烈變化,最終迫使退出博洛尼亞體系被提上俄聯邦政府議程。2022年5月25日,俄聯邦國家杜馬副主席托爾斯泰(Пётр Олегович Толстой)表示,他已與國家杜馬科學與高等教育委員會及俄羅斯聯邦政府共同著手研究退出“博洛尼亞進程”的實際步驟[7]。于是便有了不久之后舉行的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聽證會,俄羅斯科學與高等教育部長法爾科夫在該會議上就高等教育改革問題發表重要講話。
在2022年6月27日的議會聽證會上,法爾科夫從三方面闡述了俄羅斯計劃退出博洛尼亞進程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俄羅斯現代高等教育體系在形成之初,并沒有充分考慮到本國國情的現實需要及利益。他指出,“俄羅斯高等教育體系的現代樣貌是在世紀之交,即20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形成的。然而,該體系的形成基于其他國家的經濟和地緣政治的現實和挑戰。而在那時,俄羅斯有一個根本不同于其他國家的經濟和勞動力市場”[8]。這里的“高等教育體系的現代樣貌”是指加入博洛尼亞體系后,俄羅斯高等教育體制面貌發生了深刻改變,在學位體制、學分轉換制度、質量保障體系、國家教育標準、國際學術交流計劃等方面與歐洲趨向一致,但也保留了部分差別[9]。對于博洛尼亞體系而言,法爾科夫先是肯定了其對于俄羅斯高等教育發展的積極影響,認為“《博洛尼亞宣言》所反映的思想和原則對該階段的高等教育體系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其中一些已在俄羅斯立法中得到實施。得益于此,俄羅斯學生和教師的學術流動性得到了發展,學生建立獨特教育軌跡的機會也得到了擴大。這些都是在新的發展階段應該得到支持和發展的成就”[10]。然而,如果沒能考慮到本國的利益,那么加入博洛尼亞進程也會對俄羅斯產生消極影響,如人才外流,對此法爾科夫強調,“重要的是,學術流動性的發展原則和模式要符合我國的利益,這樣我們就不會成為其他國家的智力捐贈者”[11]。
第二個原因是俄羅斯學歷學位在歐洲的認證存在困難。法爾科夫提及,“俄羅斯加入《博洛尼亞宣言》并不意味著我國大學的教育文憑在其他成員國境內得到自動承認。這種承認是由專門締結的政府間協議來保證的”[12]。事實上,俄羅斯大學畢業生在國外承認他們的文憑方面始終遇到困難。[13]法爾科夫的講話在某種程度上暗示,俄羅斯最初計劃通過加入“博洛尼亞進程”來實現融入歐洲國家統一教育空間的愿望并沒有很好地實現。
第三個原因是博洛尼亞體系本身存在弊端,這也是最為重要的原因。法爾科夫指出,“縱觀近20年來實施博洛尼亞體系基本原則的經驗,其中一些原則被證明是不夠有效的。特別是在一些學士學位課程中,四年的學習時間不足以讓畢業生為未來就業做好充分準備。因此,一些頂尖大學已經自行轉為五年制學士學位課程”[14]。可以看出,博洛尼亞體系在俄羅斯實施的過程中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其四年制學士學位體系在俄羅斯的一些頂尖大學被轉化為五年制,與俄羅斯傳統的學位年限相同。以俄羅斯最著名的研究型大學之一——高等經濟學院為例,該校以五年制學士學位培養東方學、城市建設學、歷史學、法學等專業的學生。同時,在師范教育方面,該校出現了融合了兩個專業的五年制學士學位,旨在使畢業生能夠同時接受兩個相關專業領域的教育與培訓,如同時學習數學專業和計算機科學專業,或俄羅斯語言專業和文學專業。
法爾科夫進一步指出了學士—碩士兩級學位體制在實施過程中產生的諸多問題。首先,學士—碩士兩級學位體制的學習年限設置不合理。以律師培養為例,要想在俄羅斯的執法機構中工作必須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同時,這兩個學位都必須是法學學位。單憑學士學位,畢業生很難獲得雇主的認可,而要獲得碩士學位,則需要再學習兩年。這樣,在學士—碩士兩級學位體制下,培養一名合格的律師需要六年時間,而在傳統的學位體制下,俄羅斯有能力在五年內培養出一名合格律師。其次,很多學校不具備碩士生培養的條件。不少俄羅斯高校都缺乏培養碩士畢業生的組織機構、教學人員、教學方法和基礎設施。最后,碩士教育質量也無法得到保障。一方面,俄羅斯的全日制碩士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夜校”,無法提供所需的教育質量。另一方面,博洛尼亞進程所倡導的快速跨學科軌道的構想,即在一個研究領域取得學士學位,之后在另一個研究領域取得碩士學位,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貶值了,因為幾乎不可能在兩年時間內將一名缺乏本專業基礎知識和研究準備的碩士生培養成為專家[15]。
俄羅斯科學與高等教育部長法爾科夫在講話中首先將國家杜馬籌備的此次會議稱為“建設性”和“實質性”的工作,并認為當前所討論的高等教育發展問題是十分“緊迫”的,這既反映出在當前形勢下俄羅斯高等教育體系正處于亟待重建的關鍵節點,又體現出俄羅斯聯邦政府對此事的高度關注。
二、俄羅斯高等教育改革趨勢與原則
(一)基于俄羅斯的傳統優勢進行高等教育改革
退出“博洛尼亞進程”并不是俄羅斯推進高等教育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如何實現俄羅斯高等教育順應時代需求的高質量發展。法爾科夫主張要基于俄羅斯的傳統優勢對現有高等教育體系進行改革。他認為,“現代世界正處于一個根本性變化的時代。俄羅斯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挑戰和限制決定了高等教育體系亟需變革,而這必須從設定目標和改變發展的戰略方向開始,但不應完全否定“博洛尼亞進程”給俄羅斯帶來的積極成果。此外,還應避免陷入盲目復制他國經驗和迎合西方標準的誤區。俄羅斯必須在傳統的基礎上,了解自身的競爭優勢,迅速應對新的挑戰,同時考慮到不斷變化的經濟需求”[16]。
那么,俄羅斯高等教育到底有哪些傳統競爭優勢?對此,法爾科夫認為,首先,俄羅斯的高等教育以高質量的中小學教育為基礎。高質量的基礎教育是俄羅斯在以往發展階段取得的巨大成就,這種優勢應該得到加強。在新的發展階段,俄羅斯必須優先考慮大學與中小學的聯系,特別是在數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等基礎學科上。俄羅斯科學與高等教育部同基礎教育部對此已達成一項原則性協議,旨在加強這一領域的合作。其次,俄羅斯高等教育總是以基礎性(фундаментальность)為特征。區別于實用性(практичность)導向的高等教育,基礎性導向的高等教育通常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而不僅僅是實用性專業知識,這使得畢業生能夠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成功應對新的技術挑戰。在新形勢下,盡管學術流動性在不斷增強,勞動力市場也對減少學習期限和教育項目的靈活性提出需求,但從根本上講,保持高等教育的基礎性還是很重要的。最后,俄羅斯高等教育在解決最復雜的科技問題方面一直擁有強大的傳統,數學、物理學、工程學等是其優勢學科。自2017年以來,一直有相當數量的俄羅斯高校進入QS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中“物理學與天文學”學科排行榜的前100名,在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俄羅斯高校普遍在數學和工程學等領域優勢突出[17],所有這些都構成了進一步發展高等教育體系的良好儲備。在國家發展的新階段,高等教育體系需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專家、研究人員,以及獨創技術、產品和服務的創造者,以確保國家掌握技術主權。
法爾科夫專門分析了如何進一步發展俄羅斯高等工程教育的問題。他認為目前在俄羅斯流行一種名為“螺絲刀式組裝”的生產組織技術,即用現成的外國元件組裝成復雜的技術系統,這種生產組織技術對創意工程師的要求較低,因此,相應地出現了各種“簡易”版本的工程教育。但其認為這種工程教育需要進行改革,并指出“俄羅斯現在必須重新設計、生產和維護之前的一整套尖端技術集群。俄羅斯需要技術開發人員、設計師、集成商,他們不是面向理論,而是面向具體的結果,面向具體的工程項目。”此外,他還提及要延長高等工程教育的培養年限,強調“這不僅可以強化知識學習的系統性,還可以在不犧牲專業核心的情況下,在課程中加入重要的社會人文內容。社會人文內容的加入“不僅是為畢業生的職業生涯提供便利,而且是要形成俄羅斯工程師的個性——知識分子、愛國者和社會活動家,具有廣闊的視野和要求”[18]。
(二)俄羅斯高等教育體系的發展原則
對俄羅斯來說,退出博洛尼亞體系已是大勢所趨,而退出之后的重建工作也絕非易事,俄羅斯究竟該如何重建俄羅斯高等教育體系?對此,法爾科夫大致總結了五項關鍵原則。[19]
第一項原則是國家利益優先性。他認為,高等教育的發展首先是為了國家的利益和實現國家目標服務的。在不拒絕國際接觸和國際合作的前提下,新的高等教育體系應以國家發展議程上的迫切問題為基礎,如確保國家的技術主權。
第二項原則是開放性。改進俄羅斯的高等教育體系并不是為了自我孤立。相反,要繼續擴大教育、科學和技術方面的國際合作,發展學術流動性,提高俄羅斯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力和對外國學生的吸引力。
第三項原則是基礎性。實現高等教育體系現代化并保證其高質量的一個關鍵因素,必須是基礎知識和實踐培訓的正確結合。如果沒有基礎性知識,高等教育就變成對執行者和消費者的培訓,他們使用已經存在的技術工作,只能使用其他人的解決方案。但俄羅斯需要的是創造新技術的人。實現真正的技術主權,需要高等教育體系積極主動地發展工程教育和創業教育,培養學生能夠將科學技術轉化為實體經濟的能力。
第四項原則是靈活性。新的教育體系必須讓學生感興趣,讓他們建立獨特的教育路線,釋放青春和創造力的潛力。選擇一種或另一種最初的教育方案不應阻礙學生的進一步發展。相反,教育體系應該盡可能為每個學生提供機會,根據他們的需要和勞動力市場的期望及時改變路線。不應該犧牲教育質量,應該對每個級別有嚴格的入學要求,并對教育成果進行質量監督。靈活性不僅體現在教育方案上,國家教育標準也應該是靈活的,但也不應頻繁地修改它們。2009—2018年,國家教育標準發生了三次變化。對一線教師來說,這是一個很重的壓力。因此,應考慮在一定時期內暫停改變標準的做法。要保證教師與學生一起工作,為研討會和講座做準備,從事真正的創造,因為這將減少教師不必要的負擔。同時,俄羅斯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可以以符合國家、雇主、學生和大學等各方利益的方式研制標準。
第五項原則是實用性。新的技術范式要求一個人具備具體的技能,以便生活在一個高科技的世界里。因此,俄羅斯的高等教育體系不僅要提供知識轉移,還要培養社會和勞動力市場所需的技能和能力。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數字技能和能力。有必要在所有教育課程中引入數字能力模塊,而不僅僅是為了增加信息技術專家的數量。同時,教育中的實踐部分不僅應該體現在醫學、教育學或工程學中,還應在所有其他專業和領域中得到體現。學生的實踐和項目活動應該是教育計劃的一個強制性部分。
此外,法爾科夫還強調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即大學必須教導年輕人尊重他們自己國家的歷史,尊重其人民的文化和傳統。
三、總結與討論
法爾科夫的講話內容反映了俄烏沖突背景下俄羅斯高等教育體系改革的三大最新動向。第一,俄羅斯將退出博洛尼亞體系,其主要原因在于博洛尼亞體系的學士—碩士兩級學位體制不能很好地培養滿足俄羅斯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并且融入該體系后,俄羅斯遭受了嚴重的人才外流,在國際教育市場上的學歷學位互認也存在困難。第二,俄羅斯將基于本國傳統和優勢重建高等教育體系,主要在于加強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的聯系,保持高等教育的基礎性,重點培養數學、物理學和工程學等學科的高素質人才。第三,重建俄羅斯高等教育體系將基于五大原則,即國家利益優先性、開放性、基礎性、靈活性和實用性。
由于博洛尼亞體系在俄羅斯實行已近20年,因此,退出該體系并重建新的體系勢必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既要符合國家利益,以傳統優勢為基礎,也不能孤立閉鎖,完全拋棄參與“博洛尼亞進程”獲得的有益經驗。這一切要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并保證俄羅斯高等教育體系的平穩過渡,聯邦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還需要跟進出臺許多政策與措施。具體走向與效果,尚需我們不間斷地跟蹤和持續性研究。
參考文獻:
[1][8][10][11][12][14][15][16][18][19]Глава Мино?鄄брнауки России предложил выйти из парадигмы слепого копирования чужого опыта[EB/OL].[2022-06-27].https://www.minobrnauki.gov.ru/press-center/news/novosti-ministerstva/53282/.
[2][3]張弘. 俄烏沖突深度影響俄羅斯與西方關系[EB/OL]. (2022-02-27)[2022-06-29]. http://news.cssn.cn/zx/bwyc/202202/t20220227_5395730.shtml.
[4][5][9]喬莉莉. 俄羅斯實施博洛尼亞進程的進展、爭議與發展趨向[J]. 外國教育研究,2017,44(4):66,69,67-68.
[6]張慶曉,賀靜霞,周石其.俄羅斯實施博洛尼亞進程的背景、舉措與啟發[J].高教探索,2019(8):104.
[7]Толстой сообщил о начале работы над выходом из Болонской системы.[EB/OL](2022-05-25)[2022-06-29].https://ria.ru/20220525/obrazovanie-1790622668.html.
[13]Мария Фролова. От заката до просвета: в России отказываются от Болонской системы.[EB/OL].(2022-05-29)[2022-07-05]. https://iz.ru/1340825/mariia-frolova/ot-zakata-do-prosveta-v-rossii-otkazyvaiutsia-ot-bolonskoi-sistemy.
[17]肖甦,朋騰.俄羅斯高校離世界一流還有多遠?——基于世界大學排行榜最新結果的分析[J].教育科學,2021,37(2):77.
作者簡介:楊杰,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楊春雪,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碩士研究生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提升國家競爭力框架下中國、俄羅斯教育現代化戰略比較研究”(編號:BFA19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