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晨
詩歌在中國的發展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對于經典詩歌的傳承與發展已經有了多方面的展現,本文就談一下中國動漫對詩歌的傳承與發展。
一、緒論
(一)詩歌相關介紹
中國古代不合樂稱為詩,合樂稱為歌,現代人統稱為詩歌。詩歌作為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載體,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旨在說修身要學詩,立身要學禮,陶冶性情要學樂。詩歌是一門藝術、一種美的存在,如涓涓細流,隱于每個人的骨肉與精神中。詩歌對人性格的陶冶是由內而外、潛移默化的。但是就目前來說,詩歌隨著大多數人年齡的增長,正在逐步被遺忘。
我國詩歌的發展按朝代可大致分為七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自遠古至先秦,是我國詩歌產生發育時期。遠古時期,詩歌都是人們在田間勞作時集體口頭創作的,當時沒有文字記載,都以歌謠的形式流傳下來,到了先秦時期,出現了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同時在戰國時期的楚國還有另一部作品,為《楚辭》。第二階段為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樂府詩、民歌、五言詩。第三階段為唐代,此時進入詩歌的繁榮時期,出現了大量詩人,如李白、杜甫、李商隱,所流傳下來的唐詩也最為大眾所知曉。第四階段為宋代,有陸游、范成大等人流傳下來的宋詩,但在宋代最為出彩的是宋詞。第五階段是元代,盛行元曲,是在宋詞的基礎上興起的一種新詩體。第六階段主要是明清詩歌。第七階段主要是現代詩、新詩。
(二)動漫相關概述
動漫,即為動畫和漫畫一個名稱集合。這一名詞最早在日本使用,因為日本是一個動漫產業發展極其快速的國家,其漫畫產業和動畫有著相當緊密的聯系與發展,由此衍生出“動漫”這個詞。后經中國漫畫雜志《漫友》廣泛使用,在中國流傳開來。
二、動漫融入詩歌的價值
第一,中國動漫近幾年快速發展,在動漫的制作和推廣上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效果,受眾范圍不斷擴大,因此對于兒童的思想啟蒙、青少年的思想建樹、受眾的精神食糧補充,動漫都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動漫中融入詩歌元素,有助于受眾精神思想放松,同時潛移默化地起到教育的意義。第二,引詩歌融入動漫,不僅加強了動漫注重傳承傳統文化的特點,而且使得受眾開始關注國內的傳統文化,詩歌在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中國動漫中的詩歌元素
(一)“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
我國是詩的國度,詩歌的發展史可從遠古追溯至今。詩歌對于國人的身心發展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但是在很多人的人生當中,隨著年齡的增長,踏出校園的大門,詩歌便慢慢淡出了生活。在大多數人的校園時光中,背詩主要是用來應對老師的檢查、應對考試,對其的了解遠遠不夠。當真正可以以自己的能力解讀時,生活中已經很少有用到詩歌的地方了,這是大多數人的常態。在古代時期,詩是生活的一部分,在當下社會中,對于文學家來說,詩歌也可作為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就全體大眾來說,人們對于詩歌的應用似乎越來越少。
《詩品序》有言:“使窮賤易安,幽居靡悶,莫尚于詩矣。”讀詩容易讓處境困難、地位卑賤的人安心,可以讓隱居避世的人消除苦悶。葉嘉瑩教授也說過:“其實詩的好處,你是終生受用的,你想我們中國這么千百年來,能夠流傳到現在的詩詞,像李白、杜甫的,一定是在萬千人中最好的。”因此,對于詩歌的傳承不能斷。
近幾年的動漫產業一直致力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詩歌也得到了極大發展。自2015年起,“中國唱詩班”正式改編為系列動畫,至2022年1月,依據更新時間共有《相思(上)》《元日》《游子吟》《飲湖上初晴后雨》《夜思》《詠梅》六部短篇動畫。每一篇動畫都短小精悍,但是卻讓人深刻了解了這幾首古詩。
《相思(上)》講述的是清代王初桐與六娘之間的愛情故事。雖故事的真實性無從考證,但是王初桐卻與這部短篇的主線紅豆有著極深的緣分。王初桐,字子揚,號紅豆癡儂,著有《嘉定縣志》《奩史》等,其中《奩史》記載了古代女子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奩史》云:“紅豆色勝珊瑚,粵中閨閣多雜珠翠以飾首”“紅豆,相思之謂也”。本篇以一首詩作為題注,這首詩便是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紅豆貫穿短篇的始末,敘述了桐兒(王初桐)與六娘相識、相知、互生情愫的愛情故事,從上篇的劇情來看(目前僅更新了上篇),最終這對青梅竹馬沒能逃得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讓人不禁黯然傷神,同時牢牢記下了王維的詩《相思》和王初桐這個歷史人物。
《元日》依據的是宋代王安石的詩《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作為整部小短片的基礎,在爆竹聲中,伴隨著王安石《元日》的吟唱,畫面歡快地展開,充滿了濃厚的過年氛圍,且一一交代了當時的年俗活動,如放鞭炮、貼春聯、掛燈籠、掃院子、買年貨、烹飪美食、祭灶王爺等,整部短片一開頭就將年味推到極致,讓人有一種歡樂過大年之感。不到6分鐘的視頻短片并非一直都在描繪歡樂過年的熱鬧場面,而是加了一段師生拜年的場景。其中為人熟知的是“嘉定四先生”,即明末居住在嘉定的程嘉燧、唐時升、李流芳、婁堅,以詩文書畫蜚聲海內。這便是這部短篇的優秀之處,不僅弘揚了詩歌,還讓觀者了解了明朝時期的文人,實為一部良作。其中還穿插了儒家代表人物孔子《論語十二章》的內容:“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教導觀者要有好學態度,真正弘揚了中國詩歌、中國文化。
《游子吟》以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作為題注,講述了清代大家王鳴盛的故事。王鳴盛自幼家境貧寒,冬天時冷風直灌家中,母親在如此寒冷的冬天為王鳴盛熬夜縫制了新衣裳,為的是第二天讓他穿著參加童子試,王鳴盛感動不已。事情雖小,但卻滿含母親對兒子的愛意。正應了詩中所說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7E850A6F-3180-47E0-8E60-59C4BE50BAA4
《飲湖上初晴后雨》的時間依舊很短,內容依舊飽滿。講的是嘉定才子婁堅科舉考試名落孫山,最后在徐學謨的養女小曼的開導中幡然醒悟的故事。這部小短片中,涉及的古詩詞遠不止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這一首,還有長孫佐輔的《橫吹曲辭·關山月》、張籍的《橫吹曲辭·關山月》、白居易的《強酒》,生動體現了當時那種“飲酒對詩、把酒當歌”的生活情趣。
《夜思》這一部與前四部相同,都是以詩作為題注,引用的是李白的《靜夜思》,取材自著名外交家顧維鈞的真實故事。1932年,顧維鈞作為國聯調查團唯一的中國代表,前往東北調查“九·一八”事件和偽滿洲國成立的真相,由這一事件改編而來,故事充滿愛國情懷。 “我深愛我的祖國,但我不得不在與她遠隔千里的地方,為她爭取榮譽和權利,這就是外交官。”顧維鈞所講滿含對祖國、家鄉、家庭的思念,但為了祖國的未來不得不去奔波。
《詠梅》主要講述清代書畫家、竹刻家周顥的故事,作品的劇情是根據周顥一生刻竹,卻從未刻仕女、梅花這一際遇,通過想象編纂出來的,由此將詩詞《詠梅》與竹刻家周顥聯系了起來,同時巧妙地為周顥一生未刻仕女與梅花埋下了伏筆。
這六部小故事既升華了故事的主題也宣揚了詩歌,傳承并發展了詩歌。筆者認為,可以在動畫中做到如此程度,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動畫中的精華。日后國漫要是如這般發展,相信對于詩歌的傳承與發展將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畢竟現在的動畫產業力將擴大其受眾范圍,這不僅僅擴大了大眾對于動畫的喜愛,也推動了大眾的文化認知、文化接受。
(二)夏達的漫畫《游園驚夢》
中國動漫對于詩歌的傳承與發展不僅體現在動畫中,漫畫中也愈來愈多。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的傳承與發展并非曲解詩歌的含義,而是認真解讀,雖然漫畫中不免會有幻想的成分,但是沒有褻瀆詩歌本身的含義,而是以優美的畫風展現了詩歌的意境。
夏達的《游園驚夢》由五篇短小的故事組成,每篇故事并不長,如果是在電影中,大概只要20秒就可以結束一個故事,但是需要畫很久,這大概就是一種執著。這種執著用于對畫面的呈現上、對詩歌的解讀中。這是當下社會中一個非常值得稱贊的地方,畢竟已經很少有文學研究以外的人士執著于研究詩歌,并用自己的特長將其展示出來。這五篇小故事各引用了一首詩歌,分別是:《游園驚夢》、司馬相如的《鳳求凰》、《詩經》中的《國風·秦風·蒹葭》、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太平御覽》卷六百八十九《古艷歌》。《游園驚夢》是昆曲《牡丹亭》的節選,雖算不上詩歌,但也是詩歌的一個分支。夏達所畫漫畫《游園驚夢》涵蓋的詩歌分類極廣,她并沒有局限于《詩經》,而是找了很多資料,認真鉆研,最終選擇了這幾篇。
以第三小篇《蒹葭》為例,《蒹葭》出自《秦風》,可謂《秦風》里面的別具一格之處。提到“秦”,很多人的印象都是“粗狂”。地處西北,極具侵略性,崇尚武力,士兵男子氣近乎兇狠。可就在這樣一個國度,出現了《蒹葭》這首詩歌。這首詩中傳達出凄婉柔美之情,不免讓人認為這是一首江南水澤的呢喃,而非西北風沙中的低吟,作者或許是想展現鐵漢柔情。
查閱資料可知,對于《詩經》中《國風·秦風·蒹葭》的文學內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且出現了很多爭議。對于“伊人”的把握,有的人認為是男子愛而不得的喜歡的女子形象,有的人認為是對前程、仕途的追求,有的人認為是生活中的挫折、磨難,種種的猜想無法定義《蒹葭》這首詩的真正內涵。夏達則是選取了更多人認同的愛情故事來展現,以細膩的畫筆、柔和的色彩表現了愛情中的彷徨之感,不禁讓人深陷其中,為其悲嘆。夏達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為觀者解讀了《蒹葭》的內涵,讓更多人開始閱讀《蒹葭》,閱讀《詩經》,是對《詩經》的一種傳承、一種發展。
四、結語
詩歌流傳至今,歷經風霜而不衰。正因如此,它向世人展現了它的不朽、它的價值,可歌可嘆。詩歌的價值值得更多人去探索、去傳承、去發展。中國動漫對于詩歌的繼承與發展只是眾多媒介中的一部分,所做的這一切只是為了讓更多國人了解詩歌,激發國人學習詩歌的興趣,同時促進詩歌的國際化。“中國唱詩班”動畫制作了英文字幕,即便是古詩,都給出了仔細、縝密的翻譯,夏達的《游園驚夢》也銷至海外。這些做法正適應了當下全球化的潮流,詩歌的繼承與發展需要更多與時俱進的傳承發展方式。
(山東師范大學)7E850A6F-3180-47E0-8E60-59C4BE50BA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