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快時尚”浪潮的推動下,更新速度快、價格低、款式時尚的各類服裝產品,受到當今社會年輕人,尤其是職業白領的追捧,與此同時,得體的穿著更應該有相應的搭配,來展現個人的審美,滿足個人的情感性訴求。因此,“飾品”則成了人們目光的聚焦點。在當下社會,飾品絕不是停留在傳統觀念下的昂貴裝飾品,社會的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開始注重首飾設計中不同元素的運用和組合,而不是片面追求金屬和寶石的奢華,首飾的設計便開始擺脫傳統觀念中過度重視價格的理念,更加重視其審美價值,不同元素的運用與組合也使得首飾設計逐漸趨于人性化和個性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首飾的設計從傳統的以彰顯身份地位為主要目的轉型為作品的情感設計,在此基礎上,首飾設計中元素的運用與組合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同元素在首飾中的運用就會對首飾的最終視覺效果以及情感的傳遞產生影響。文章以首飾設計為背景,分析不同元素在首飾設計中的運用和組合及首飾設計的影響,旨在為今后首飾設計元素的運用與組合提供理論借鑒。
一、創作的靈感來源
時代的發展帶動了人們審美水平的變化,首飾的設計也在與時代俱進,與人們的情感需求相呼應,而首飾創作的靈感來源,一直是設計師要把握的核心。“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這句話人們耳熟能詳,也深以為然。的確,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也是設計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靈感來源;設計的靈感也離不開設計師對日常生活的細心觀察,一陣微風、一片落葉、一段故事,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能讓設計師捕捉到美,并讓他們去創作美。
二、各元素在首飾設計中的運用
(一)傳統元素首飾
在首飾設計中,傳統類型的首飾依舊占據著很大的比例,設計師注重的往往是造型的奢華,構圖上往往趨于滿與繁,在元素上采用傳統元素為設計的主體居多。就國內而言,中國的傳統元素豐富多彩,如中國的傳統紋樣、十二生肖、神話傳說、節日文化等,“老鳳祥”“周大福”“周生生”等知名國內品牌,一直在把中國的傳統元素和傳統的文化理念作為創作源泉,其首飾產品充滿了本土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獨特的民族工藝氣息。
人們的消費觀念大多受價值觀的影響,而利用傳統元素設計的首飾產品,正是抓住了國人對本土文化的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隨著國內對傳統文化宣傳和教育力度的加大,對應的中國傳統元素的產品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認可。帶有傳統元素的首飾設計作品,正是國人對本土文化自豪的情感訴求。
(二)自然元素首飾
自然元素的首飾大都給人親和溫潤感,整體造型趨于流暢和簡約,元素選擇上多以植物、動物或動植物組合的形式為創作主題。早在1937年,卡地亞在法國巴黎推出了花卉系列珠寶;1993年,香奈兒也推出了山茶花系列珠寶,各大首飾品牌也在大自然的探索中,設計出形形色色的以動物和植物為題材的首飾作品。例如,寶格麗的四葉草,梵克雅寶的蝴蝶,卡地亞的花豹等首飾,自然元素的動植物首飾,因其可愛、酷帥、款式新穎和美好的寓意,深受人們的喜愛和追捧,早期的設計師也是抓住了人們對自然的崇拜之情,設計出一款款經典自然題材首飾作品。而在當今社會,人類活動使得鋼筋混凝土的都市不斷擴張,大自然的氣息逐漸被遺忘,對于自然回歸的渴望便成了當下都市生活的人們的情感訴求,人們可以通過自然主題的設計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從自然元素中找到歸屬感,找到情感的寄托。
(三)寶石元素首飾
在首飾中,寶石元素的首飾多以寶石堆積類型的設計出現,其設計的作品不僅有寶石切割帶來的精致美,也有寶石本身帶來的奢華美,寶石堆積類型的首飾往往以彰顯身份地位為主要目的。各大知名品牌,也紛紛推出寶石排列堆積類型的高級珠寶首飾。例如,香奈兒的N°5系列中的55.55項鏈,就是寶石堆積類型首飾,給人以奢華感;梵克雅寶的高級珠寶中的SIGNATURE系列、PIERRES DE CARACTèRE系列、HERITAGE系列的珠寶,也都是寶石堆積方式的設計,并且,利用寶石堆積的方法,排列出各種各樣的仿生形態。例如,各種動態的人物、動物、植物等,這樣不僅可以保留寶石帶來的奢華感,也增加了首飾的趣味性。總之,寶石排列堆積類型的首飾以彰顯身份地位為主要目的,寄托了人們彰顯尊貴的情感。
(四)潮流元素首飾
潮流元素的首飾設計包羅萬象,傳統元素、動植物元素都有涉獵。潮流元素的首飾在設計過程中并不一味地仿生或者模仿,而是緊跟潮流趨勢,在造型上不受任何理念的約束,設計的首飾往往趨于簡約,時尚和個性,迎合當今社會年輕人的審美標準,深受年輕人的追捧。對當下的流行的事物比較敏感,有自己獨特的審美,是潮流首飾設計師的特點,其設計風格往往能夠與不同時期大眾的審美水平和情感追求并進。
本文在此將潮流元素大致分為理性設計和感性設計的作品進行分析。就理性設計的作品而言,設計師往往會選擇結構感比較強的元素,如管道、鎖、鏈條或者一些自由排列的幾何體,都能成為設計師的靈感來源,以其硬表面的處理所展現力量感和理性美受到年輕人的喜愛;而感性設計的首飾作品,設計師在元素上則更傾向于將一些水、花、藤蔓或者一些自由的流體效果的元素,其流暢的造型很好地展示了首飾的柔美,受到年輕女性的追捧。
不論是理性設計還是感性設計的個性首飾作品,自由、大膽的設計風格和緊跟時代潮流的設計理念,使得“Z時代”(指1995—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的年輕人更好地展現個人美,找到情感寄托。
(五)國潮元素首飾
隨著國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大力宣傳,當今國人文化自信也隨之提升,加上“Z時代”的年輕人不盲目崇拜外國品牌,而是個性和自由的消費追求,“國潮”這一新概念得以誕生。“國潮”并沒有標準答案,它可以是多元的,也可以是唯一的真正的國潮,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潮流碰撞的必然結果。各種國潮元素在首飾中得以體現,首飾設計師也在國潮風與當代設計理念的影響下擺脫傳統理念的束縛,他們賦予了首飾設計新樂趣和新玩法,并能以追求個性為代名詞,設計出一款款頗具創新的國潮風首飾。例如,周大福的國潮金箍棒手鐲、周生生文化祝福系列“文化小品”足金手繩、TTF珠寶品牌歷年舉辦的生肖飾品設計大賽等,他們在做的都是為了追隨時代潮流的情況下創新性把本土文化發揚光大。對國潮風的肯定,證明了文化創新的可行性,也寄托了國人對文化自信、自強和民族歸屬感的強烈情懷。總之,國潮風格跟傳統類型首飾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發揚和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樹立自己的民族品牌。
三、各元素在首飾設計中的組合
在首飾設計中,元素組合排列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組合形式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從而使觀者體驗到不一樣的情感。各個元素在進行組合形成整體的時候,設計師主動的情感處理與形式美法則的同時運用是作品在設計中的重要方法。
(一)對比與調和
對比與調和能夠強化元素之間的視覺效果。對比與調和是元素組合排列時的一種常用的方法,也就是在基本元素上給予明顯區別,在元素的使用上,可以通過調節各元素之間的大小、方向、虛實、顏色和肌理等物理條件去產生對比。例如,蒂芙尼的男士臻禮款手鏈就采用了對比與調和的形式美法則,一條由相同的卡扣元素組成的手鏈在構圖上統一,整體產生呼應,產生一定的節奏,并且,在其中一個卡扣的表面上鑲滿寶石,使之與其他的卡扣元素形成對比,強化了手鏈的視覺效果,并且使得手鏈體現出別樣的美感。
(二)對稱與平衡
對稱可以大致分為反射對稱、移動對稱、回旋對稱和亞對稱。物理量上的對稱是構成作品的元素在數量和大小上都保持相同;而在心理量上的,則是打破物理量上平衡的對稱的同時,通過調整形的位置、形態和形與形之間的關系來形成心理量上對稱,在視覺效果上達到構圖平衡,形成一種穩定感。例如,TTF珠寶品牌生肖系列中的“舞牛”胸針作品,就很好地運用了心理量上的對稱平衡。一條有節奏變化纏繞的絲帶,使得作品產生律動感,打破了物理量上的平衡,但是通過絲帶纏繞形成的牛角造型整體在心理量上給人對稱感,在打破平衡的同時又給人穩定感覺的美。
(三)節奏與韻律
節奏與韻律能夠很好地讓作品產生動感。調節元素的排列,使其產生節奏與韻律,不僅可以讓作品看起來統一,也會讓元素與元素之間產生互動關系,形成方向感、律動感、節奏感。例如,周大福“天使之花”項鏈的設計,就通過多種花卉元素形態與大小的漸變,實現了節奏感,同時,多種花卉元素的排列,元素的方向一致,也注意元素與整體的空間分配關系,從而使作品有條不紊,給人以秩序與律動感。
(四)變化與統一
元素之間除了要有變換之外,一定要整體統一。各元素之間的相互組合形成了一個整體,有了變換,才有了一定的視覺沖擊,但是在變化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構圖的統一。不管是在尋求對比,還是強調節奏韻律,作為一件藝術作品,務必在創作的過程中記住:它是一個內部統一協調的整體。例如,卡地亞的LOVE系列首飾,運用了螺絲的元素進行排列,使作品整體統一,同時,在個別的螺絲上用鑲嵌的鉆石去代替,使作品又產生變化感,給人整體以穩定大方的美。
(五)異變
異變也是在元素組合中常用的手法之一,通常會有位置、形象、方向、大小和色彩等的異變。特點是在整齊有序的元素組合中,個別或幾個形象發生與原規律不相符或逆向的元素變化,其目的是在整個作品中突出異變的元素,抑或使得枯燥的單一元素的排列變得更具趣味性。例如,TTF高級珠寶經典作品“玉蘭花開”,就運用了異變的手法,首飾的整體以藤蔓纏繞的漸變方式給人以秩序感,首飾的玉蘭花部分作為整體的異變部分,與整體交相輝映的同時也突出了其玉蘭花主體部分的美。卡地亞的Panthère de Cartier高級珠寶手鐲也屬于異變形式的首飾,18K白金為主要材料,利用棕色凸圓形切割鉆石、黑曜石、梨形沙弗萊石榴石眼睛的秩序排列使得作品整體具有統一感,點睛之筆“豹元素”的運用,也是突出了卡地亞Panthère de Cartier系列獵豹是品牌的雋永象征。
四、結語
元素的運用與組合是首飾設計中重要的一步,優秀的首飾作品離不開設計師或藝術家在元素的排列組合上的盡心竭力。當今社會的首飾設計已經脫去了傳統首飾的外衣,更要注重元素或造型情感的表達,讓元素成為情感的符號,這樣才能拉近佩戴者與作品之間的關系,讓作品更個性化、人性化。
(吉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
作者簡介:丁良瀟(1996—),男,山東煙臺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裝飾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