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首镕,王曉云,雷雨露,蔣寧寧
[1.山東省慢性病醫院(山東省康復中心)口腔科,山東 青島 266000;2.徐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江蘇 徐州221002]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山東省慢性病醫院(山東省康復中心)收治的錯伴牙列缺損患者96 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n=48)和對照組(n=48)。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①年齡>18 歲;②均為初次治療;③無牙周病;④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有肝腎功能障礙、甲亢、糖尿病、代謝性疾病等基礎性疾病;②無法配合治療。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48)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口腔正畸治療。所有患者均用鈦鎳絲輔弓、橡皮圈和牽引埋伏牙牙冠固定正畸,縫合切口,利用直絲弓矯治技術和方絲弓固定矯正技術對患者錯進行矯正;患者牙齒如出現局部缺損需植入適量羥基磷灰石補骨;注意固定和牽引過程中動作緩慢輕揉,2 周復查1 次。
所有組患者完成修復治療后遵醫囑,前3 月每月1 次,后續1 年內均為2 月1 次對牙齒進行清潔、返回醫院復查。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1 年出血指數和菌斑指數,骨吸收及骨密度情況。
骨密度檢測方法:使用口腔放射CBCT 機(美國貝克曼公司生產)對所有患者上下頜前后牙區進行掃描。測量三維定位:掃描圖像直接進入電腦,其配套分析軟件確定重建的平面作任意需要的二維圖象處理和三維圖象重建;通過選擇三維重建平面和二維基準平面得到受檢牙治療前后同一層面的二維圖象;水平向、矢狀向、冠狀向,在冠狀向的圖像上,選取11、21 之間牙根尖點連線,根中1/2 連線和牙槽嵴頂連線,使用軟件中的“density”功能進行測量,記錄骨密度曲線的最大值、最小值和2 個中間值,均值為該牙槽間隔的骨密度值。
①療效判斷。顯效:牙齒形態接近正常,語言及咀嚼功能正常,X 線顯示牙床根尖周組織恢復至正常,無需牙齒保護器;有效:功能恢復明顯,無需牙齒保護器;無效:功能無改善,牙床根尖周組織有擴大跡象,需牙齒保護器。治療總有效=顯效+有效。②生活質量采用口腔健康影響程度量表評價。該量表包括生理性疼痛、功能受限、社交困難、心理溝通、心理阻礙、生理障礙及殘障7 個項目,總分56 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較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3.72%效顯優于對照組的72.92%(Z=2.155,P=0.031),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n=48,n(%)]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后1 年出血指數和菌斑指數較治療前有所升高(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后1 年出血指數和菌斑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出血指數和菌斑指數比較(n=48,±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出血指數和菌斑指數比較(n=48,± 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治療1 年后,兩組生活質量明顯改善,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比較(n=48,± s,分)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比較(n=48,± 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觀察組牙齒骨吸收量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后1 年牙槽骨密度較治療前降低;觀察組治療后1 年牙槽骨密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牙齒骨吸收及牙槽骨密度比較(n=48,± s)

表5 兩組治療前后牙齒骨吸收及牙槽骨密度比較(n=48,± 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牙列缺損是指牙列中部分牙齒的缺失[5-6]。齲病、牙周病是牙列缺損最常見的誘發因素,其次是外傷、其它炎癥、腫瘤手術等[7]。研究表明[8]:35~44 歲年齡組平均失牙0.88 顆;65~74 歲年齡組平均失牙9.86 顆,說明我國牙列缺損存在普遍性。治療錯伴牙列缺損多以修復為主,但該方法較易造成牙齒松動,治療效果欠佳。
近年來,隨著新型修復材料的出現和口腔修復技術的提升以及患者對口腔修復要求的升高,錯伴牙列缺損的治療不僅需要保證修復患齒,還需要保證口腔一定的活動度,因此口腔正畸的應用具有必要性[9-10]。通過口腔正畸結合修復的治療可以有效降低牙體的磨損,糾正上下頜間的問題,進而在保證患者牙齒美觀基礎上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11-12]。此外,正畸治療將生理性偏斜的牙齒(牙軸)排列到頜骨的正常位置上,更加精細地調整牙齒位置,建立良好的咬合關系,穩定的咬合關系是手術效果的重要保障,能夠有效的防止術后畸形的復發。
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表明口腔正畸結合修復治療效果更好。口腔正畸結合修復治療時先利用口腔正畸有效清除口腔內病理因素,將患牙恢復整齊,降低牙體磨損程度,提高牙齒穩定性[13-14]。正畸技術將尖牙上牙槽骨徹底清理,并將牙槽嵴頂的頰側緣牙槽骨保留下來,可使萌出阻生尖牙與鄰牙建立較好的牙周關系,提高治療有效率。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后1 年出血指數和菌斑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知口腔正畸結合修復的方法針對性較強,有效提高患牙的穩定性,降低出血量,降低直接修復治療誘發的生理刺激,進而降低口腔微環境變化導致的菌斑數量,提高治療效果。
觀察組治療后1 年生活質量評分為(42.90±6.02)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口腔正畸治療能夠降低修復治療造成的牙周組織的生理刺激,進而促進牙組織的健康恢復,最大限度提高牙齒的美觀程度;此外,口腔正畸治療牙頜畸形時能夠避免關節受損并促進顳頜關節功能的快速恢復,提高牙齒的咀嚼能力,生活質量和滿意度也因此得到改善[15]。牙齒修復方法提高牙列美觀程度及穩定性,還能有效改善口頜內生理功能,促進牙齒功能恢復,保護牙周組織,聯合使用效果更佳。
觀察組牙齒骨吸收量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后1 年牙槽骨密度明顯優于對照組。上述結果提示口腔正畸結合修復治療錯伴牙列缺損對牙齒骨吸收和牙槽骨密度影響較小。聯合治療利用輕的矯治力誘導牙齒移動,將傾斜的牙齒進行吸收和重建,從而達到矯正牙齒的目的,提高牙槽骨密度并降低牙齒骨吸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