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雪,秦永利
(1.三門峽市中心醫院 超聲診斷科,河南 三門峽 472000;2.平頂山市新華區人民醫院 超聲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0)
風濕性或先天性心臟病可引發患者二尖瓣和(或)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狹窄,致使心臟發生血液循環障礙,對人體生命健康產生嚴重威脅[1]。臨床通常應用心臟瓣膜置換術(heart valve replacement,HVR)治療該病。HVR 是采用由合成材料制成的人工機械瓣膜或用生物組織制成的人工生物瓣膜替換病變瓣膜,改善心臟血流動力學,進而改善患者心臟功能,有效提升其生活質量狀況[2-3],但HVR 需要實時的對患者心臟情況進行觀察,以便手術具體方案的確定及手術情況的檢測。既往臨床常采用經胸超聲心動圖觀察心臟情況,但探測范圍受限,而經食道超聲心動圖(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可直接將探頭置入患者食管內,從心臟后方向前近距離觀測心臟內部結構[4-5]。本文分析了經食道超聲心動圖在心臟瓣膜置換術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8 月至2020 年8 月在三門峽市中心醫院接受心臟瓣膜置換術的116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4 例,女52 例,年齡31~72 歲,平均年齡(46.72±3.97)歲;病程0.25~23 年,平均病程(10.65±2.53)年;合并疾病:合并高血壓者43 例,合并糖尿病者28 例,合并高血脂者17例;心臟瓣膜病分類:主動脈瓣膜單純性狹窄者68 例,二尖瓣狹窄或主動脈瓣關閉不全者48 例;心功能分級:NYHA 心功能Ⅱ級者47 例,NYHA心功能Ⅲ級者69 例。本研究自研究對象選取至研究結束均未發生任何倫理糾紛,一直秉承著臨床研究公開、公正、人性化、實事求是的原則,符合各項醫學界倫理委員會的審批標準,并得到審核批準。
1.1.1 納入標準 ①患者對本研究知情且自主同意參與;②患者均為擇期手術,無急診手術,并于同期內未接受其他手術者;③患者符合TEE 檢查的各項指征;④年齡>18 歲。
1.1.2 排除標準 ①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②近1個月內發生創傷者;③臨床資料不全或丟失者;④存在造血功能障礙者;⑤合并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者;⑥生存期限較差者(<1 年)。
116 例患者均接受手術病理檢查,并在術前、術后進行TEE 檢查。檢查儀器:飛利浦CX50 超聲診斷儀。
術前TEE 檢查步驟:①于患者咽喉部位噴霧鹽酸丁卡因實施局部麻醉;②將探頭放置在患者食管內(約35 cm),實行二維、三維心動圖檢測、多平面檢測,并準確計算出主動脈瓣環的內部直徑,并分析患者瓣膜是否存在狹窄、增厚、鈣化及縮小等病情況。
術中TEE 檢查步驟:①患者實施全身靜脈麻醉后,將探頭放置在患者食管內(約35 cm),于主動脈瓣長軸切面測量主動脈瓣環直徑,以在術中明確患者所需要使用的人工瓣膜支架規格;②觀察患者心臟的收縮能力是否正常,血管內是否存在鈣化、血栓情況,并記錄鈣化斑塊的大小;③術后觀察患者HVR 情況,包括心臟收縮能力、血容量及瓣膜閉合情況。
TEE 檢查結果均由一名資深醫生予以記錄,記錄內容包括鈣化斑塊及主動脈瓣環內徑等情況,對比患者術前、術后心功能及術后瓣膜情況。
①觀察患者手術病理結果與術前、術后TEE檢查(包括二維、三維)所得鈣化斑塊檢出率及主動脈瓣環內徑水平情況。②觀察患者術前、術后心功能與心臟瓣膜指標水平情況。包括有效瓣口面積指數、左心室射血分數、主動脈瓣平均跨瓣壓差。③觀察患者圍術期情況。
應用SPSS 21.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患者二維(25.86%)、三維(30.17%)TEE 檢查所得鈣化斑塊檢出率均略低于手術病理結果檢出率(37.0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二維、三維TEE 檢查所得主動脈瓣環內徑均低于手術病理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手術病理結果與術前、術后TEE 檢查所得鈣化斑塊檢出率及主動脈瓣環內徑水平比較(n=116)
患者術后有效瓣口面積指數、左心室射血分數水平均高于術前(P<0.05),術后主動脈瓣平均跨瓣壓差水平低于術前(P<0.05)。見表2。
表2 術前、術后心功能與心臟瓣膜指標水平比較(n=116,± s)

表2 術前、術后心功能與心臟瓣膜指標水平比較(n=116,± s)
注:1 mmHg=0.133 kPa。
116 例患者均完成HVR,其中7 例(6.03%)患者主動脈瓣環徑于術中變大,應用大號人工瓣膜實施手術;4 例(3.45%)發生鈣化瓣分裂,應用人工瓣膜進行固定,116 例患者術后復查結果顯示瓣膜開啟正常。
先天性心臟異常、老年退行性改變或風濕性瓣膜病患者均會發生心臟瓣膜不能(或不能完全)閉合或瓣膜間隙小情況。現階段臨床治療該病通常采用HVR,通過加工生物材料制成人工的瓣膜裝置將本身病損的心臟瓣膜替換,從而達到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6-7]。為了能進一步提升手術效果,HVR 前影像學檢查必不可少。既往檢查方法包括心血管造影、左心導管檢查、胸部X 線檢查等,雖能反映患者心功能情況,但存在一定禁忌癥或誤診率,而本研究為患者實施了經食道超聲心動圖檢查,該檢查技術是從20 世紀80 年代開始逐漸運用于各種心血管手術中,通過心臟對診斷儀器的超聲波折射、反射形成圖像,監測患者心功能[8-9]。
有相關研究表明,TEE 檢查不僅能實時反映出患者心臟的前后負荷、舒張與收縮能力,還具備監測心肌缺血的功能,針對心臟瓣膜疾病患者,還可更清晰的觀察其瓣膜關閉不全及狹窄程度、瓣葉是否存在增厚及增厚程度、左心室與主動脈的擴張程度及術后瓣周漏情況,顯著提升HVR 手術準確率及成功率,避免患者實施二次手術[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術后有效瓣口面積指數、左心室射血分數水平均高于術前(P<0.05),術后主動脈瓣平均跨瓣壓差水平低于術前(P<0.05)。這是由于TEE 檢查是將探頭放置于患者食管的中下段部位,探頭頻率較高,因此對心臟各部位的結構成像更加清晰,有助于醫師評估患者的心臟功能,判斷手術效果[12-13]。
相較于二維檢查,三維TEE 檢查能更加全面對瓣環平面形態進行觀察,而這一點在本研究表1得到證實,二維(25.86%)、三維(30.17%)TEE檢查所得鈣化斑塊檢出率均略低于手術病理結果檢出率(37.0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二維(25.86%)、三維(30.17%)TEE 檢查所得主動脈瓣環內徑水平均低于手術病理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說明了TEE 二維、三維檢查結果均與手術病理結果相近,能較為準確的呈現出患者的瓣膜結構,便于確定瓣膜型號及具體手術方案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術中痛苦程度及術后并發癥風險[14-15]。故116 例患者均完成HVR,其中7 例(6.03%)患者主動脈瓣環徑于術中變大,應用大號人工瓣膜實施手術;4 例(3.45%)發生鈣化瓣分裂,應用人工瓣膜進行固定,116 例患者術后復查結果顯示瓣膜開啟正常,且隨訪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心臟瓣膜置換術中應用經食道超聲心動圖檢查能明確人工瓣膜的使用規格,便于觀察患者心功能,有效提升手術成功率,值得在臨床上加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