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杰
(西峽縣人民醫院 婦科,河南 南陽 474500)
圍絕經期婦女的卵巢功能會逐漸開始減退,此時婦女的雌激素水平會出現降低,月經出現紊亂,因此導致的異常子宮出血幾率較高,是圍絕經期婦女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1]。圍絕經期婦女出現異常子宮出血的原因頗為復雜,包括患者凝血系統異常、生殖功能異常、全身出血等。患者在臨床主要表現為月經周期不一、經量增加等,而患者經量增加、經期增長,均會導致患者出現貧血、休克等情況,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2]。當前臨床對于圍絕經期子宮異常出血患者的指標并無統一方式,多是以調整患者經期、減少經量為主,控制患者病情的進一步惡化。目前宮腔鏡電切術是對異常子宮出血患者進行治療的主要方式,其止血效果明顯,但手術造成的機體創傷明顯,術后并發癥出現幾率較高,因此需要在術后采取后續治療,確保患者術后恢復效果[3]。本研究主要針對不同藥物聯合宮腔鏡治療圍絕經期AUB 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調查和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西峽縣人民醫院收治的圍絕經期AUB 患者60 例。臨床隨機數字分組分為研究組30 例,平均年齡為(53.26±3.21)歲,平均出血時間(11.32±2.87)個月;對照組30 例,平均年齡為(53.17±3.19)歲,平均出血時間(11.24±2.75)個月。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1 納入標準 ①患者符合臨床對圍絕經期子宮異常出血診斷標準[4];②臨床診治資料齊全;③患者為單純性子宮內膜增生;④患者不存在危重癥;⑤患者意識清醒。
1.1.2 排除標準 ①患者存在嚴重器官損傷;②患者存在生殖器官癌變情況;③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5];④患者進入研究前半年使用過激素類藥物;⑤患者對于研究藥物存在過敏情況;⑥患者存在認知障礙等情況,無法配合研究。
兩組患者均接受宮腔鏡電切術治療,手術參數遵照患者情況進行設置,包括電切液關注速度,擴宮壓力等。常規清潔消毒陰道后,使用擴張器對宮頸進行擴張,并將宮腔鏡置入,對宮腔情況進行觀察,子宮內膜過厚患者需要現接受薄化處理;對子宮內膜以及肌層組織進行環形切除,切除位置為宮腔底部以及宮腔口上部位置,深度則為子宮內膜下方2 cm[6]。對照組患者口服使用黃體酮(國藥準字:H33020715),每日用藥8 mg,連續使用19 d,并在出現撤退性出血癥狀后進行第二次治療,治療共持續3 次。研究組患者使用曼月樂環(國藥準字:J20140088)治療,將其在術后放置宮腔內,確定患者無不適感出現后,直至患者性激素水平恢復后取出。
超聲檢測兩組患者子宮內膜厚度,通過月經失血圖對患者月經情況變化進行記錄。對兩組患者的雌性激素進行檢測,觀察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7]。綜合評估患者治療效果,治愈:患者子宮出血癥狀基本消失,月經恢復正常;有效:患者子宮出血癥狀得到明顯改善,且月經周期恢復,月經量減少;無效:患者子宮出血癥狀無改變,且月經不正常,甚至出現加重[8]。
采用SPSS 22.2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較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子宮內膜厚度、月經情況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治療前比較兩組子宮內膜厚度、月經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月經情況比較 (n=30,± 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月經情況比較 (n=30,± s)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雌激素水平,相比對照組患者雌激素水平改善明顯(P<0.05);治療前比較兩組雌激素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雌激素水平比較 (n=30,± 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雌激素水平比較 (n=30,± s)
注:E2為雌二醇;FSH 為卵泡刺激素;LH 為黃體生成素。
研究組患者治療有效率93.33%,相比對照組有效率73.33%較高(χ2=4.320,P=0.038),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比較[n=30,n(%)]
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6.67%,相比對照組發生率30.00% 較低(χ2=5.455,P=0.020),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30,n(%)]
異常子宮出血是指已經不處于生育年齡的婦女在月經期間出現了非妊娠情況的子宮出血,主要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經期時間變化、經量變化以及月經頻率異常等,圍絕經期婦女近幾年出現異常子宮出血的幾率增加明顯,多是因患者雌激素水平變化、卵巢功能減退等因素導致。圍絕經期婦女出現異常子宮出血,會導致患者出現貧血、子宮內膜病變等結果,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需要盡快接受治療[9]。
研究發現,因子宮內膜具有再生性,因此在術后患者極可能因電極切除深度不同,而出現術后復發的情況;且宮腔鏡手術對患者機體仍舊存在一定損傷,患者術后恢復并不理想。針對此臨床深入研究指明,在患者接受宮腔鏡治療后,還需要使用相應藥物加強術后治療效果,目前常見的藥物包括黃體酮、米非司酮、曼月樂環等[10]。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治療有效率93.33%,相對對照組有效率73.33% 較高(P<0.05)。黃體酮是一種臨床合成的黃體孕激素,多采取口服或是注射使用,在臨床上多是應用于功能性子宮出血或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等疾病的治療,在異常子宮出血患者中使用,其可以促進內膜萎縮,對內膜局部血管的形成進行組織,并對子宮微環境進行改善,有效加強凝血[11]。圍絕經期患者的年齡均較高,使用黃體酮后具有一定的風險,患者出現不良事件的幾率會增加,常見的包括失眠、骨質疏松等,不可長時間使用[12]。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子宮內膜厚度、月經情況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雌激素水平,相對對照組患者雌激素水平改善明顯(P<0.05)。曼月樂屬于宮內節育器的一種,其中包含左決諾孕酮,在術后放置在患者宮腔內,可以持續進行緩慢釋放,可以有效對子宮內膜的生長進行抑制,并對子宮內膜中形成相關激素進行調控[13]。在曼月樂之中含有的左決諾孕酮,會持續進行定量緩慢釋放,因此具有的效果持久其均衡;在子宮內膜局部位置,左決諾孕酮的含量相較于血液循環中濃度較高,靶向作用發揮明顯,可以對間質膜化發揮誘導作用,促使子宮內膜出現萎縮,進而減少患者經量[14]。研究數據還顯示,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6.67%,相對對照組發生率30.00%較低(P<0.05)。黃體酮在治療中易出現不良反應,而使用曼月樂出現不良反應較低,主要出現的不良反應為陰道出血,多在使用曼月樂的前半年,可能是因曼月樂置入之后,患者血管收縮力出現降低,局部受到壓迫等因素相關。曼月樂使用,可以調節圍絕經期異常子宮出血患者,在宮腔鏡治療后的雌激素水平,并對子宮內膜增生情況進行穩定抑制,進而發揮其術后預防作用[15]。
綜合上述,宮腔鏡聯合曼月樂作為圍絕經期子宮異常出血患者的治療方案,在改善患者子宮內膜厚度、月經情況以及雌激素水平的同時,降低不良反應出現可能性,提高患者臨床療效,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