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玉龍
(西華第一醫院CT室,河南 周口 466600)
孤立性肺結節是多種惡性與良性疾病的共同表現,為肺部疾病常見的影像學表現形式,在臨床中通常將孤立性肺結節的性質鑒別與診斷,認為是胸部影像學中的難點與重點[1]。孤立性肺結節的臨床治愈率與其分期具有密切關系,惡性孤立性肺結節應盡早進行切除手術,而孤立性肺結節良性患者應盡量避免手術。因此,對孤立性肺結節患者的結節性質進行明確,對其預后意義重大[2]。通常臨床中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對孤立性肺結節患者進行診斷,該檢查方式組織分辨率較高,可在檢查中明確將結節組織的特征進行顯示,有利于臨床的定性判斷,但該檢查方式較為昂貴,患者接受度較低[3]。計算機斷層成像(CT)檢查具有較快的掃描速度,且空間分辨率較高,同時簡便容易操作,但對于疾病的鑒別診斷一直是臨床研究的重點[4]。本研究旨在探討良惡性孤立性肺結節采用CT 與MRI 診斷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在西華第一醫院接受醫治的60 例孤立性肺結節患者的臨床治療。患者男47 例,女13 例。年齡35~74歲,平均(54.52±10.83)歲。病理診斷類型:惡性48 例,其中小細胞癌4 例,腺癌15 例,類癌8例,轉移瘤9 例,鱗癌12 例;良性12 例,其中肺囊腫1 例,結核球5 例,炎性結節4 例,良性血管瘤2 例。結節直徑0.9~2.7 cm,平均(1.83±0.62)cm。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診斷標準:以《實用肺臟病學》[5]中相關診斷標準為參考。納入標準:①上述診斷標準符合者;②經影像學檢查發現存在孤立性肺結節者;③臨床病例資料完整齊全者;④未經過放療或化療者等。排除標準:①伴有肺不張及其他肺部疾病者;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③合并重要器官嚴重器質性病變者等。
所有孤立性肺結節患者均進行CT 及MRI 檢查。CT 檢查方法如下: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在進行掃描檢查前囑患者進行屏氣訓練,采用32 排螺旋CT 掃描儀(型號:Siemens Somatom Emotion,德國SIEMENS 公司)患者全肺部首先進行掃描,后進行由肺尖至膈肌頂部的掃描,設置掃描參數為120 kV 電壓,110 mAs 電流,10.0 mm 層厚,8.0 mm 重建間隔,15×0.73 準直,定位患者肺部結節后,動態增強掃描患者最大的結節層面,并縮小掃描范圍至結節上下2 cm 處,由肘靜脈注射碘佛醇(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 067895;20 mL/瓶),劑量為80 mL,采用3.5 mL/s 速率,將掃描時間延遲為23 s;MRI 檢查方法如下:采用1.5T MRI 掃描儀(型號:GE Discovery MR750,德國SIEMENS 公司)進行檢查,采用8 通道線圈,以作軸位心電門控、外周呼吸門控、心電門控T1WI/SE 掃描,設置參數為TE=8 ms,TR=800 ms,設置6 mm 層厚,1 mm 層間距,340×180 矩陣,40 cm FOV,FSE/T2WI 掃描參數為:TE=105 ms,TR=7 000 ms,340×234矩陣,時間為226 s,用釓噴替酸葡胺注射液(20 mL/支;國藥準字H10 960045;北京北陸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肘靜脈處注射,以0.1 mmol/kg劑量注射,采用2.5 mL/s 的速率,同時將生理鹽水10 mL 以相同速率注射,并進行增強掃描。
①比較兩種檢查方式與病理學檢查在良惡性孤立性肺結節患者中的檢出結果。②比較兩種檢查方式在良惡性孤立性肺結節患者中的診斷效能,分別計算CT 與MRI 檢查診斷的陰性預測值、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準確度;真陰性例數/(真陰性+假陽性)例數×100%=特異度,真陽性例數/(假陰性+真陽性)例數×100%=敏感度,(真陰性+真陽性)例數/總受檢例數×100%=準確度,真陽性例數/(假陽性+真陽性)=陽性預測值例數×100%,真陰性例數/(真陰性+假陰性)例數×100%=陰性預測值。③CT 影像學的典型病例特征。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60 例孤立性肺結節患者經病理學檢查后,確診為陽性48 例,陰性12 例;經CT 檢查診斷為陽性44 例,陰性16 例,其中僅有43 例為真實陽性孤立性肺結節患者,陽性檢出率為73.33%;MRI檢查診斷為陽性41 例,陰性19 例,其中僅有35例為真實陽性孤立性肺結節患者,陽性檢出率為68.33%,CT 檢查陽性檢出率較MRI 檢查升高,而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363,P>0.05),見表1。

表1 兩種檢查方式與病理學檢查在良惡性孤立性肺結節患者中的檢出結果(例)
與MRI 檢查相比,CT 檢查的陰性預測值、敏感度、陽性預測值、準確度、特異度均升高(P<0.05),見表2。

表2 兩種檢查方式在良惡性孤立性肺結節患者中的診斷效能比較(%)
2.3.1 患者1 CT 平掃 雙側胸廓對稱,兩肺可見多發大小不等的結節影,大部分位于肺外帶,較大者位于左下葉胸膜下,直徑約16 mm,局部與相鄰胸膜粘連,兩肺散在索條影,相鄰胸膜粘連,氣管及支氣管通暢,縱隔居中,其內未見明確腫大淋巴結,心影及大血管形態正常,雙側胸腔無積液,所掃脾臟外緣約占7 個肋單元,實質密度均勻。見圖1。

圖1 患者1 CT 檢測孤立性肺結節
2.3.2 患者2 CT 平掃 雙側胸廓對稱,右肺下葉及左肺可見數個小結節影,較大者位于左下葉胸膜下,直徑約7 mm,局部與相鄰胸膜粘連,兩肺散在條索影,相鄰胸膜粘連,氣管及支氣管通暢,縱隔居中,其內未見明確腫大淋巴結,心影及大血管形態正常,右鎖骨下靜脈及上腔靜脈內可見管狀高密度影,雙側胸腔無積液。見圖2。

圖2 患者2 CT 檢測孤立性肺結節
2.3.3 患者3 CT 平掃 雙側胸廓對稱,兩肺多發大小不等結節影,邊界清晰,兩肺見多個小泡狀,透亮影,部分融合呈肺大皰,右肺中葉下葉及左肺胸膜下可見少許索條狀高密度影,邊緣清晰,局部胸膜粘連,氣管及支氣管通暢,縱隔居中,其內見多個重大淋巴結,部分融合,心影及大血管形態正常,冠狀動脈可見鈣化斑塊影,雙側胸腔無積液,所掃右側第2 肋骨局部骨皮質破壞并見骨痂形成,周圍軟組織稍腫脹,所掃肝內見團片狀斑片狀,斑點狀高密度碘油沉積影及不規則片狀低密度影。見圖3。

圖3 患者3 CT 檢測孤立性肺結節
臨床中類圓形或圓形的直徑小于等于3 cm 的肺內病灶被稱為孤立性肺結節。我國醫療條件不發達時,60%以上的孤立性肺結節切除時為良性,嚴重影響患者的機體健康。通常臨床中判斷孤立性肺結節良惡性采用病理診斷方法,具有較高的準確度,但對患者的機體損傷較大,同時存在一定風險,不適宜普遍使用。
MRI 檢查具有分辨率高的特點,可有效明確肺部疾病的組織性質,但空間組織交界面??蓪е麓琶舾袀斡懊黠@,在檢查采集圖像過程中,所用時間相對較長,極易受呼吸偽影及心血管搏動的影響[6]。CT 檢查掃描具有較高的空間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通過觀察孤立性肺結節的邊緣特征、大小、周邊改變、內部結構等對結節的性質進行判定,能夠探查結節中的血管數量、組織間隙大小、淋巴結回流速率等,進一步對患者肺部病灶的血流動力學進行分析,使疾病的診斷水平大大提高[7]。本研究結果顯示,60 例孤立性肺結節患者經病理學檢查后,確診為陽性48 例,陰性12例,經CT 檢查診斷有43 例為真實陽性孤立性肺結節患者;MRI 檢查診斷有35 例為真實陽性孤立性肺結節患者,表明相比于MRI 檢查,CT 檢查在孤立性肺結節患者中具有較高的檢出率,而兩種檢查方式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能由于本研究選取病例數較少,導致結果差異不顯著。相關學者研究認為,CT 檢查中鑒別良惡性孤立性肺結節的有效標志是鈣化征像,鈣化征常見于良性結節中,但通常不超過10%的病變體積[8];而MRI檢查在良性孤立性肺結節中的診斷效果較差,MRI檢查對于淋巴結增大的診斷具有獨特優勢,但在診斷中,常因心血管搏動等因素造成偽影出現,影響閱片[9]。本研究結果顯示,與MRI 檢查相比,CT 檢查孤立性肺結節的陰性預測值、敏感度、陽性預測值、特異度、準確度均升高,表明與MRI檢查相比,CT 檢查在孤立性肺結節患者中的診斷價值更高。
綜上,相比于MRI 檢查,CT 檢查在保證對良惡性孤立性肺結節患者的診斷檢出率的基礎上,可使臨床診斷的陰性預測值、敏感度、特異度及陽性預測值提高,診斷價值較高,但本研究病例數較少,且選例較為局限,應擴大樣本量進一步進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