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聘,劉長磊,李旭
(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口腔科,河南 南陽 473000)
乳磨牙齲壞為小兒常見牙齒疾病,尤其是深齲近髓乳磨牙,臨床表現較為嚴重。傳統的車針祛腐法在治療期間可產生熱與壓力,進而對患牙牙髓產生不良影響,加上車身轉動與噴水時可引起不適感,極易使患兒產生不配合狀況,進而使蓋髓失敗,產生牙髓癥狀,影響預后[1-2]。化學-機械法實施祛腐治療屬于新型一種微創治療技術,具有高耐受性與配合度,在臨床中逐漸推廣與應用,但關于其具體臨床應用價值有待進一步探討。鑒于此,本研究將82 例乳磨牙深齲近髓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化學-機械保存乳牙活髓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2019 年6 月至2021年2 月期間收治的年齡在5~10 歲的乳磨牙深齲近髓患兒82 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1 例。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41)
納入標準:①經臨床表現確診為乳磨牙深齲近髓者;②通過X 線檢查結果為齲損至牙本質層者;③臨床檢查存在根尖周疾病者;④X 線檢查顯示牙髓已經暴露者;⑤家屬知情本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協議書者。
排除標準:①具有不可逆性牙髓炎或根尖膿腫者;②伴有精神障礙或認知障礙而無法配合者。
兩組治療前均詳細告知患兒家屬治療目的與意義,同時說明治療方案特別之處在于保存乳牙活髓;常規檢查口腔狀況。
對照組接受傳統車針祛腐法保存乳牙活髓治療。利用車針祛除齲齒腐質,取慢速球鉆祛除洞底軟化齲齒;取溫鹽水沖洗齲洞,明確無穿髓點后取棉球以干燥與隔濕;取光固化氫氧化鈣護髓劑實施蓋髓,并同時予以含氟玻璃離子水門汀予以充填處理,無需墊底。
研究組接受化學-機械保存乳牙活髓治療,必要狀況可行車針代開齲洞,取化學-機械祛腐凝膠滴進齲洞,待凝膠已完全浸潤全部齲壞部分,反應30 s,確認齲壞牙齒已充分軟化后,取相關工具輕柔刮除齲洞內腐質直至窩洞中無混濁凝膠停止;取溫鹽水棉球清洗窩洞明確無穿髓點之后實施棉球干燥與隔濕;后續步驟與對照組一致。
①統計對比兩組保髓成功率。成功標準[3]為患牙無自發痛與激發痛,咀嚼功能正常,無叩痛與紅腫等表現,且牙齒生理作用正常。②統計對比兩組祛齲成功率,標準是尖銳探針無法刺入牙本質,存在皮革樣硬度。③統計對比兩組基本指標,即操作時間、操作后疼痛度。疼痛度依據CHEOPS 疼痛評分[4]評測,其內容涉及6 個疼痛行為類型,即軀體活動、腿部運動、言語、傷口可觸摸程度、面部表情、哭鬧等,總分為4~13分,分值越低,則疼痛度越輕。④統計對比兩組家屬滿意度,即依據家屬意愿評估,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項,將非常滿意、滿意計入滿意度。⑤統計對比兩組治療前、治療1 個月咀嚼功能,即咬合力與咀嚼效率。咬合力由咬合力測定儀檢測,以患牙作為測量點,連續測量10 次取平均值。咀嚼效率經稱重法測量。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 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n(%)]表示,比較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操作時間長于對照組,操作后疼痛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基本指標比較(n=41,± s)

表2 兩組基本指標比較(n=41,± s)
研究組保髓成功率97.56%、祛齲成功率97.56%高于對照組80.49%、78.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保髓成功率、祛齲成功率比較 [n=41,n(%)]
治療前兩組咬合力、咀嚼效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1 個月研究組咬合力、咀嚼效率高于對照組,且差值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治療1 個月咀嚼效率比較(n=41,± s)

表4 兩組治療前、治療1 個月咀嚼效率比較(n=41,± s)
研究組家屬滿意度100.00% 高于對照組85.3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96,P=0.034),見表5。

表5 兩組家屬滿意度比較 [n=41,n(%)]
乳磨牙深齲為牙科常見病,車針祛腐法是其治療傳統方式。由于其手術期間祛腐備洞相關操作可產生熱量、壓力等,可對牙髓產生不同程度影響,尤其是車針轉動與噴水時多誘發不適癥狀,可直接性引起患兒恐懼心理,降低其治療依從性,甚至產生意外穿髓,干擾后續治療與康復。加上其存在由于震蕩污染引起牙髓感染,干擾保存乳牙活髓效果,從而引起相關牙髓癥狀,導致預后期欠佳,甚至加劇治療負擔[5-6]。因此仍需尋找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案。隨臨床相關研究發展,保存乳牙活髓新型治療方案逐漸增多,并在臨床逐漸普及。例如化學-機械法,其屬于微創治療方案,操作溫和,患兒耐受度較高,已逐漸變為臨床研究一項熱點課題,但由于治療時間延長,臨床具體價值仍具有爭議[7]。
基于上述論述,本研究對比傳統車針祛腐法與化學-機械法臨床效果。結果指出,研究組操作時間長于對照組,操作后疼痛度少于對照組,保髓成功率97.56%、祛齲成功率97.56% 高于對照組80.49%、78.05%(P<0.05)。由此可知,與傳統車針祛腐法相比,化學-機械法在臨床應用時,雖延長了操作時間,但能緩解操作后的疼痛,且增加保髓成功率與祛齲成功率,臨床價值得到肯定。其原因為:化學-機械法屬于微創治療方案,具有微創治療優勢,對牙髓以及軟組織刺激較小,基本不會產生痛感,避免產生負性情緒,增加依從性,確保治療能順利進行。此外,其利用“伢典”特殊化學藥劑予以處理,滴至齲洞內,可溶解齲壞組織中不飽和膠原纖維,選擇性將外層齲壞牙本質軟化,不會干擾到內層,盡可能保留恢復健康的牙體組織,增加保存乳牙活髓概率。上述處理步驟能經專用手術器械予以處理,祛除齲壞組織,減輕對于牙髓組織的刺激,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尤其是化學-機械法應用凝膠內存在次氯酸鈉成分,具有良好抗菌效果,可消毒窩洞,徹底去除腐質,牙本質感染層祛除后,能加快內層礦化速度,進一步為牙髓保護提供條件[8-10]。本研究統計兩組家屬滿意度,研究組家屬滿意度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化學-機械法在上述條件滿足狀況下,家屬滿意度可得到顯著改善。
乳牙咀嚼功能對發育具有重要作用,與頜面部發育、咀嚼肌鍛煉與功能有關,還與恒牙萌出和排列有關,甚至影響小兒發音和心理情緒,而乳牙牙根形成至吸收階段為維持乳牙形態完整與功能最佳時期,為保障乳牙正常與替換順利,需要維護恒牙胚及頜骨正常發育,穩定牙根,避免牙髓壞死與其激發后遺癥[11-12]。鑒于此,本研究對比兩組治療前后咀嚼功能,結果指出,治療1個月研究組咬合力、咀嚼效率高于對照組,且差值大于對照組(P<0.05),提示化學-機械法利于改善咀嚼功能,穩定牙根,保存牙髓活性。
綜上,乳磨牙深齲近髓患兒接受化學機械保存乳牙活髓治療時,雖延長操作時間,但減輕操作后疼痛度,增加祛齲成功率與保髓成功率,優化咀嚼功能,提高家屬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