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肖,劉 穎
(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西京醫院皮膚科,陜西 西安 710032)
難愈性創面主要是各種原因所致、經對應規范治療后仍未有效愈合的創面類型,多繼發于血管源性疾病、壓瘡、燒傷、創傷等,此類創面修復難點在于創面局部血供欠佳,新生血管缺乏,周邊組織反復、長期炎癥刺激,可引起纖維組織增生及瘢痕組織形成、皮膚與皮下組織變薄萎縮[1-3]。負壓封閉引流術(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為難愈性創面重要治療措施,可經持續負壓引流有效清除創面分泌物及液化壞死組織,預防感染,并可舒張毛細血管,改善創面血運,加速創面愈合[4-6]。但常規VSD技術仍存在需二次手術等不足,而改良VSD技術有效結合創面內部負壓和外部表面負壓,利于改善治療效果[7-8]。此外,金因肽(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外用溶液)在創面修復中也較常用,其具備維持細胞存活、誘導及刺激創面細胞增殖等諸多作用[9]。基于此,本研究擬探討金因肽聯合改良VSD技術治療價值,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我院難愈性創面患者94例,依據簡單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7例。兩組性別、年齡、創傷原因、創面面積、創面部位、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in two groups (n=47)
納入標準:①既往采取規范治療,但仍未愈合;②18歲<年齡<70歲;③知曉本研究,簽署同意書;④腎肝功能等檢查正常;⑤認知功能正常,無言語溝通障礙,可正常進行交流。排除標準:①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②存在VSD治療禁忌證者;③惡性或癌性創面;④過敏體質者;⑤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⑥納入研究前采取抗凝劑治療者;⑦肌腱外露、骨外露需接受手術治療者;⑧存在血管外露大出血風險者;⑨依從性差,無法配合完成調查研究者。
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方法 兩組均常規清除創面污物、異物、壞死組織等,切除瘺管、竇道,對照組采取改良VSD治療,參照實際需引流部位創面長度、形狀、深度等裁剪負壓封閉引流材料,裁剪時避免剪損引流管側孔、端孔,VSD材料完全貼合患者創面,若創面過大,則采取多塊VSD材料重疊覆蓋創面,確保無殘留空隙,VSD材料深部擱置一根帶側孔的沖洗管,可采取一次性頭皮針作沖洗管,去除針頭,并于該端向各個方向作多個小孔,接通負壓引流裝置,實施負壓引流,調節負壓值至100~300 mmHg(1 mmHg=0.133 kPa),引流期間密切監測引流液性狀,參照VSD材料面積×0.5 mL,明確沖洗量,沖洗前首先夾閉引流管,注入沖洗液,待薄膜略鼓起后終止注入,1~2 min左右后打開引流管常規引流,1~2次/d,每周更換1次敷料,共治療14 d。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金因肽(深圳市華生元基因工程發展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10037),創面噴金因肽,金因肽每周應用1次,共治療14 d。
1.3觀察指標 ①治療14 d后統計兩組治療效果,創面表面結痂或皮膚恢復正常為愈合;創面面積較治療前縮小>80%,上皮組織肉芽飽滿、紅潤為顯效;創面面積較治療前縮小>50%,創面表面出現肉芽組織,但邊緣仍存在少量滲出液、分泌物為好轉;未至上述標準為無效;總有效率=(愈合+顯效+好轉)/總例數×100%[10]。②統計兩組治療7 d、14 d后創面疼痛評分,依據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評估,分值范圍為0~10分,分值越高疼痛感越強[11]。③統計兩組治療前及治療14 d后創面組織相關生長因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皮生長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水平,連接特異性抗體及固相載體,形成固相抗體,洗滌去除未結合雜質及抗體,加受檢標本,使其和固相抗體接觸反應,使標本內抗原結合于固相載體上抗體,構成固相抗原復合物,加酶標抗體,使固相免疫復合物抗原結合于酶標抗體,加底物,經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上述指標水平。④統計兩組并發癥發生率。⑤治療后1個月統計兩組美觀滿意度,自擬美觀滿意度調查表,評估美觀效果,共10分,9~10分為非常滿意,7~8分為滿意,不足7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s between two groups (n=47,例數,%)
2.2兩組VAS評分比較 研究組治療7 d、14 d后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VAS評分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分)
2.3兩組創面組織相關生長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VEGF、EGF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VEGF、EGF水平較治療前增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創面組織相關生長因子水平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wound tissue-related growth factor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2.4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Table 5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n=47,例數,%),
2.5兩組美觀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美觀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美觀滿意度比較Table 6 Comparison of aesthetic satisf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n=47,例數,%)
難愈性創面中存在不同形態組織,相較于普通創面,其局部血運較差、感染菌種繁雜、肉芽老化,并可能伴有全身癥狀,如營養不良、低蛋白血脂、電解質紊亂等,故外科修復難度更大[12-13]。
VSD為難治性慢性創面最常用治療技術,可促進肉芽組織生成,減少炎性滲出及感染,促進創面愈合,但臨床顯示常規VSD治療中存在一定不足,如長時間負壓吸引可造成干燥過度,發生硬化、板結,引起創面周邊正常皮膚繼發性損傷,且創面分泌物堵塞海綿間隙還可造成引流不暢、積液[14-16]。基于上述不足,臨床嘗試改良VSD技術,其主要是結合體腔內負壓及創面外負壓,體腔經持續負壓吸引封閉腔道,而體表創面經紗布外負壓維持傷口清潔,不僅具有VSD治療優勢,且可保證治療安全性[17-18]。此外,金因肽在難愈性創面中應用價值逐漸得到廣泛關注,其能彌補內源性生長因子含量不足,增高其表達情況,可促進人皮膚表層細胞及內皮細胞、成纖維細胞等增殖,促創面上皮化[19-20]。基于上述內容,本研究聯合改良VSD及金因肽對我院難愈性創面患者進行治療后顯示,研究組治療后VAS評分低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發生率略低于對照組,表明該聯合治療方案可更有效減輕難愈性創面患者疼痛程度,提升整體治療效果,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①改良VSD技術將VSD材料過渡階段融入治療階段,可促使肉芽組織增生、自動封閉創面,綜合表面負壓,將創面完整置于負壓封閉環境內,以此實現優勢互補,且隨創面封閉,引流液持續減少,而改良VSD技術可直接撤除引流管,無需二次手術,利于減輕疼痛,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21];②而表皮生長因子為機體內廣泛分布的多肽物質,金因肽能促進多類表皮細胞群生長增殖及組織生長,創面修復期間,內源性表皮生長因子于創面聚集,能促使創緣表皮細胞移植至肉芽組織表面,覆蓋創面[22]。同時,創面應用金因肽能促進細胞增殖及上皮細胞生長,調節創面組織營養狀況及微循環狀態,并上調創面膠原蛋白含量,以此促使創面及早愈合[23]。
VEGF屬血管生成促進因子,可影響機體血管通透性,創面與周邊組織水腫后VEGF表達可增大細胞組織間隔,影響組織間物質交換和創面微循環,阻礙創面愈合所需營養物質的供給;EGF為具備良好活性的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可促進細胞分化增殖,加速皮膚及黏膜損傷愈合[24-25]。而本研究中,治療后研究組VEGF、EGF水平高于對照組,表明聯合采取金因肽及改良VSD治療難愈性創面,可增高VEGF、EGF等組織相關生長因子水平,利于促使創面及早愈合。可能是由于改良VSD技術能減小創周組織壓力及微血管后負荷,提升血流速度,降低創周組織微血管通透性,且血流速度較大時有利于清除炎性因子,并為創面細胞增殖提供良好條件,從而促進而VEGF、EGF分泌,加速創面回復,同時金因肽可濕潤創面,對創面予以保護,調節創面組織微循環狀態,間接減輕炎性反應程度,下調炎癥因子含量,并補充外源性組織生長因子含量,利于提升疾病治療效果。另由研究結果可知,研究組美觀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提示難愈性創面患者對金因肽及改良VSD聯合治療后創面美觀情況認可度更高。
綜上所述,聯合采取金因肽及改良VSD治療難愈性創面可減輕疼痛程度,提升治療效果,調節創面組織相關生長因子含量,可提升患者對治療效果的滿意度,且具有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