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鶴
(北京市第二醫院醫學影像科,北京 100031)
甲狀腺癌(thyroid carcinoma,TC)是常見惡性腫瘤,2020年我國新發病例22.1萬例,占所有惡性腫瘤的4.8%[1]。分化型甲狀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是TC常見類型,來源于濾泡上皮細胞,占TC的90%及以上,包括濾泡狀癌和乳頭狀癌[2]。手術是治療DTC的有效方法,術后再通過131I進行清甲、清灶治療,清除頸部殘留的甲狀腺組織,并對微小病灶進行破壞,極大的提升預后效果[3]。但研究報道,仍有部分患者術后可出現復發或轉移,增加再次手術概率[4],而因上次手術治療瘢痕等因素影響,極大地增加了再次手術難度和危險度,易損傷病灶周圍正常組織和神經,因此需及時發現患者術后病灶復發或轉移征象,降低再次手術概率。超聲是臨床常用的DTC術后復發征象監控方法,且隨著超聲技術的發展,其準確率也得到了提升,廣受醫學工作者認可。甲狀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為DTC術后復發特異性血清指標,但其水平易受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干擾,降低其診斷效果[5]。目前大多關于DTC術后復發預測研究多為超聲檢查或血清Tg、TgAb水平,少有研究報道其聯合診斷效率,更鮮有研究報道TgAb水平對Tg診斷效率的影響,基于此本研究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DTC患者192例為研究對象,均經術后病理證實,并接受131I清除3個月以上,其中男性87例,女性105例;年齡23~74歲,平均(45.24±3.68)歲;病理類型:濾泡狀甲狀腺癌(follictalar thyroid carcinoma,FTC)27例,乳頭狀甲狀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165例;TNM分期:Ⅰ期104例,Ⅱ期30例,Ⅲ期37例,Ⅳ期21例。納入標準:①具備完整的病理資料;②患者及家屬均知情研究;③131I清除治療>3個月;④可接受長期隨訪者;⑤具備生活自理能力者。排除標準:①預計生存期<6個月;②智力障礙或精神異常者;③6周內手術史;④重要臟器功能損害者;⑤腦血管意外者。
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停用甲狀腺激素1個月,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型號:Resona 7,探頭頻率:10 MHz),指導患者保持仰臥位,將頸前區充分暴露,行鎖骨上、雙側頸部、甲狀腺區淋巴結超聲檢查,定位可疑淋巴結,觀察其形態、大小、邊緣、邊界、鈣化等特征。若存在結節性病灶,則記錄其血供、回聲、大小、位置等信息,若有鈣化灶結節,則觀察鈣化灶的數量、大小、有無彗尾征及其周圍組織情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調整增益、頻率,以獲得最佳灰階超聲成像質量,保存病灶靜態和動態圖像,發送至影像工作站,由2名高資歷影像師共同分析,若意見不一則共同協商。并收集3 mL晨起空腹靜脈血,3 000 r/min離心,離心半徑10 cm,取上清液,選擇全自動電化學分析儀(奧地利微電子公司型號:SmartChem 200),采用電化學發光法檢測血清Tg、TgAb水平,試劑盒由北方生物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再次131I清除治療1周后行131I全身單光子發射斷層成像儀(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顯像(131I-WBS),以評價超聲和Tg、TgAb水平對DTC術后復發或轉移的診斷價值,并分析TgAb對Tg的影響。
1.3判斷標準 ①頸部檢查:甲狀腺超聲顯示淋巴結增大表示陽性[6]。②Tg水平:根據文獻[7]研究結果,將Tg<10 μg/L設為陰性,反之陽性。③DTC術后復發及轉移:參考文獻[8]制定的標準,131I清除治療1周后全身顯像(whole body scan,WBS)未顯示異常放射性濃聚為陰性,反之為陽性;若WBS顯示陰性而Tg陽性,則3~6個月后再行檢測,若Tg仍為陽性,則再行131I清除治療,再以WBS陽性或陰性結果判斷。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6.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超聲和Tg陽性與WBS結果的相關性。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患者不同Tg水平與WBS結果比較 Tg<10 μg/L患者WBS陽性率明顯低于≥10 μg/L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Tg<10 μg/L組仍有36例WBS為陽性;Tg對DTC術后復發或轉移灶的診斷準確度為75.00%(144/192),特異度為66.67%(24/36),敏感度為76.92%(120/156)。見表1。
表1 患者不同Tg水平與WBS結果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Tg levels and WBS results in patients (例數,%)
2.2患者不同TgAb水平與WBS結果比較 TgAb≥100 U/mL水平與<100 U/mL水平患者WBS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者不同TgAb水平與WBS結果比較Tab 2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TgAb levels and WBS results in patients (例數,%)
2.3TgAb水平對Tg診斷DTC術后復發或轉移灶的影響 Tg假陰性患者36例中有TgAb≥100 U/mL 30例,TgAb≥100 U/mL時,Tg對DTC術后復發或轉移灶的診斷準確度為52.17%(36/69),特異度為50.00%(3/6),敏感度為52.38%(33/63);TgAb<100 U/mL時,Tg對DTC術后復發或轉移灶的診斷準確度為87.80%(108/123),特異度為70.00%(21/30),敏感度為93.55%(87/93)。見表3。
表3 TgAb水平對Tg診斷DTC術后復發或轉移灶的影響Table 3 The effect of TgAb level on Tg diagnosis of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after DTC (例數)
2.4患者超聲檢查與WBS結果比較 超聲診斷DTC術后復發或轉移灶準確度為75.00%(144/192),特異度為58.33%(21/36),敏感度為78.85%(123/156)。表4。
表4 本組患者超聲檢查與WBS結果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ultrasound examination and WBS results in patients (例數,%)
2.5超聲檢查聯合Tg結果與WBS顯像結果比較 超聲檢查聯合Tg(均為陽性或陰性時)診斷DTC術后復發或轉移灶準確度為92.11%(105/114),特異度為71.43%(15/21),敏感度為96.77%(90/93)。見表5。
表5 超聲檢查聯合Tg結果與WBS顯像結果比較Table 5 Comparison of results of ultrasound examination combined with Tg and WBS imaging (例數)
圖1 超聲檢查聯合Tg結果與WBS顯像結果對比圖像
2.6DTC不同病理類型轉移或復發率對比 DTC不同病理類型轉移或復發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DTC不同病理類型轉移或復發率對比Table 6 Comparison of metastasis or recurrence rates of different pathological types of DTC (例數,%)
2.7超聲和Tg陽性與WBS結果的相關性 以WBS(陽性=1,陰性=0)為因變量,以超聲(陽性=1,陰性=0)、Tg(陽性=1,陰性=0)為自變量,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超聲陽性患者WBS陽性風險為陰性患者5.218倍;Tg陽性患者WBS陽性風險為陰性患者6.667倍。見表7。
表7 超聲和Tg陽性與WBS結果的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Table 7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ultrasound and positive Tg and WBS results
隨著我國不健康生活方式、慢性感染、工業化進程加快、人口老齡化加劇等危險因素的增加,我國癌癥發病率逐年上升[9]。TC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DTC是TC常見類型,占比高達90%,目前主要采取手術治療,預后較好,10年內生存率93%以上,雖然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提升,極大的提高了DTC患者的預后,但仍有14%~30%術后可出現復發或轉移病灶,且66%~80%于初治10年內出現[10-11]。對于復發或轉移病灶,臨床仍主張手術治療,但由于初次手術可引起瘢痕、組織粘連、水腫等情況,影響解剖層次,因此再次手術的困難度顯著增加,若病灶復發于甲狀旁腺、喉返神經、頸內動脈等部位,再次手術還易損壞患者神經、動脈等構造[12]。研究顯示,DTC再次手術損傷喉返神經的概率為3.6%,且為永久性損傷,同時也易引起永久性低鈣血癥,因此及時評估DTC術后復發或轉移風險具有重要意義[13]。
目前主要通過血清Tg測定和131I-WBS、超聲等方法診斷DTC術后復發或轉移灶,Tg由分化良好的DTC細胞和正常甲狀腺濾泡細胞產生,若手術將DTC組織完全切除,無Tg正常來源,因此理論上沒有或僅有少量Tg,若無復發或轉移灶,則血清Tg水平極低,反之則提示可能DTC癌灶殘留或復發,因此,可作為DTC特異性標志物[14]。但血清Tg檢測容易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且因檢測方法的原因,受TgAb水平的影響最明顯。TgAb是Tg的抑制性抗體,其存在也能反映是否存在DTC病灶,胡文悅等[15]研究顯示,7.5%~30%的DTC患者能檢測到TgAb,因此筆者認為或許可將其納為Tg的替代標志物。同時本研究結果也顯示,Tg<10 g/L組仍有36例WBS為陽性,經分析,其中30例患者的TgAb≥100 U/mL,進一步提示TgAb水平過高可降低Tg檢測水平,對Tg存在影響。且結果顯示,當TgAb≥100 U/mL時,Tg診斷DTC術后復發或轉移灶準確度、特異度、敏感度從87.80%、70.00%、93.55%降至52.17%、50.00%、52.38%,由此提示隨著TgAb水平的增加,Tg診斷的效率也會逐漸降低。在DTC術后復查中,應同時檢測Tg和TgAb水平,考慮TgAb的影響,特別是Tg陰性者,觀察并重點關注其TgAb水平,以降低漏診率。目前尚沒有方法可降低TgAb對Tg的干擾,以往有學者通過Tg回收試驗降低TgAb對其的影響,但研究結果不佳,且美國臨床生化學會也提出應將血清TgAb水平檢測納入其中[16]。雖然高Tg并不一定表示存在腫瘤,但若檢測到高Tg水平,則表示一種重要征象,可提醒臨床注意,結合其他方式進一步判斷,對患者有益。此外,也有研究報道通過不同檢測方法檢測血清Tg,降低其干擾因素,但尚存在爭議[17]。除TgAb外,促甲狀腺激素也會影響Tg水平檢測,研究顯示,術后常規使用甲狀腺激素抑制促甲狀腺激素會降低Tg水平,進而降低其敏感度[18]。目前研究認為,當促甲狀腺激素>30 U/mL時還沒有檢測到Tg,認為沒有DTC 復發或轉移[19],由于本研究檢測前所有患者均停用甲狀腺激素1個月,檢查促甲狀腺激素水平均>30 U/mL,因此沒有將其納入影響分析中。
超聲是DTC術后常用的檢查方式,且隨著影像學技術進步,其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具有簡便、快捷、高敏感度、經濟、可重復等多種優勢,同時無創,因此備受患者認可。在診斷DTC中,超聲可快速且準確的定位病灶,指導臨床治療,且多項研究表明其診斷頸淋巴結轉移的準確度較高[20-21]。本研究結果顯示,淋巴結增大診斷DTC術后復發或轉移灶準確度為75.00%,特異度為58.33%,敏感度為78.85%,與Tg診斷的75.00%、66.67%、76.92%相似,單獨檢測效率均較低。分析是超聲檢查僅可提示鎖骨上或頸部淋巴結增大,而淋巴結增大并不一定為DTC淋巴結轉移灶,因此降低了診斷效果,同時超聲是通過人為操作判斷圖像結果,也可因儀器和操作人員水平等因素影響診斷效果[22]。結果顯示,2者聯合檢測的準確度、特異度、敏感度為92.11%、71.43%、96.77%,均高于各自檢測,說明聯合2種檢測方法的陽性或陰性結果的診斷價值更高,同時由于血清Tg會受TgAb干擾,還需結合TgAb水平判斷。結果顯示,超聲和Tg陽性患者出現WBS陽性風險明顯高于陰性患者,因此,若超聲提示淋巴結腫大或Tg水平升高,應給予重視,進一步進行檢查。若2項檢查均為陽性,應立即進行病理檢查或繼續接受131I清除治療,并根據治療后WBS結果和隨訪超聲、Tg、TgAb結果判斷是否繼續接受131I清除治療。
綜上所述,甲狀腺超聲聯合血清Tg、TgAb檢測可有效提升DTC術后復發或轉移診斷效率,綜合多項指標進行判斷,必要情況時進行131I-WBS檢查,降低漏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