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順,李 娜,梁 靜,王麗萍,馬文有*
(1.河北省唐山市開灤精神衛生中心心身研究室,河北 唐山 063000;2.河北省唐山市開灤精神衛生中心四病區,河北 唐山 063000;3.河北省唐山市開灤總醫院神經外科,河北 唐山 063000;4.河北省唐山市開灤精神衛生中心機關,河北 唐山 063000)
精神分裂癥是一組原因未明的重型精神疾病,部分患者會出現精神殘疾與衰退,在全球有著較高發病率,危害巨大[1]。目前,精神分裂癥的治療效果仍無法達到預期,疾病治療效果不佳可能的原因尚不明確,為了進一步明確精神分裂癥患者病因與相關因素,現代醫學除了研究精神分裂癥患者本身之外,還進一步研究精神分裂癥患者近親屬情況,尤其是對于患者一級親屬的各類相關研究也越來越多[2-3]?,F已有大量的研究證實,精神分裂癥具有遺傳傾向[4-5]。最新的理論認為,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表達異常,這種異常的水平表達可能與患者癥狀等因素有關[6]。故有研究認為,精神分裂癥可能是因為炎性反應刺激腦部結構與發育異常導致的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7]。但目前國內與之相關的研究極為少見。本研究主要觀察精神分裂癥患者一級親屬血清CRP水平表達,明確患者一級親屬中是否也存在這種炎性反應指標水平表達異常,及該指標異常與其年齡、性別、心理健康狀況、認知功能情況等相關性,旨在探討精神分裂癥患者一級親屬的特點,為未來精神分裂癥病因研究及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5月—2019年8月住院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及其一級親屬作為研究對象,將精神分裂癥者作為疾病組,將一級親屬作為親屬組,并選擇同期醫院接受全身體檢證實為身體健康的人群作為健康對照組。全部精神分裂癥患者均為首次發病者,均符合《國際疾病診斷標準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第10版》[8]中精神分裂癥相關診斷標準,入組的精神分裂癥患者至少有1名未曾診斷過精神疾病的一級親屬參加本研究,健康對照組人群均經全身體檢證實為健康者。
本研究的實施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全部納入的患者及納入的一級親屬對本次研究實施的內容均知情同意。
排除:合并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腫瘤疾病、全身慢性炎癥疾病、嚴重軀體功能疾病者;入組前近3個月內使用藥物治療者。
1.2一般資料 在研究進行的時間段內,符合上述納入與排除標準,并順利完成實驗納入研究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為100例,入組的精神分裂癥一級親屬175例。10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齡24~70歲,平均(48.11±10.12)歲;體重45~86 kg,平均(61.25±9.21)kg;精神分裂癥病程2~11年,平均(5.11±2.41)年。175例一級親屬中男性91例,女性84例;年齡21~75歲,平均(50.21±12.11)歲;體重44~85 kg,平均(60.91±9.17)kg;其中作為精神分裂癥患者父母納入研究者98例,作為患者子女納入研究者56例,其他21例為患者兄弟姐妹。200例健康對照組人群中男性109例,女性91例;年齡25~70歲,平均(49.64±12.32)歲;體重44~85 kg,平均(61.02±9.19)kg。
1.3方法
1.3.1主要標準化診斷與評定工具 ①國際疾病診斷標準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第10版[8];②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9]:該量表共包含條目90個,分為強迫癥狀、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抑郁、敵對、恐懼、偏執、精神病性9個維度。各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評價,根據癥狀評分:1分為沒有,2分為偶爾,3分為有時,4分為經常,5分為頻繁??偡譃?5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癥狀程度越嚴重,心理健康狀況越差。③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10]:該量表由1個陰性量表、1個陽性量表、1個一般精神病量表組成,其中陽性量表與陰性量表各包含7個項目,一般精神病量表則包括16個項目及3個補充項,量表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精神癥狀越嚴重。④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成套測驗(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11]:作為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缺陷測量的標準化評價工具,中文版具有相對較好的信效度。該測試共包括7個心里維度,10項分測驗與總分。10項分測驗分別為處理速度(包括連線測試、符號編碼、語義流暢性,得分范圍為0~40分)、注意和警覺(包括持續操作測試,得分范圍為-2.12~2.12分)、工作記憶(包括數字序列、空間廣度,前者得分范圍為0~28分,后者0~32分)、語言學習及記憶(得分0~36分)、視覺記憶(得分0~36分)、迷宮測試(得分0~26分)、社會認知(即情緒管理測試),10項分測驗經換算后得到的總分為改成套測試的總分,反映機體總體認知水平。上述全部評分均根據百分制換算將粗分換算為百分制,并按照27%評價方法,將總分分為3個等級,<27分定義為心理健康狀況/精神癥狀/認知功能差、27~73分定義為心理健康狀況/精神癥狀/認知功能一般,>73分定義為心理健康狀況/精神癥狀/認知功能好。上述全部量表的評估,均由兩個有多年心理測查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員進行操作。
1.3.2血清CRP檢測方法 全部入組者均在檢查當天晨起后空腹,在空腹狀態下抽取其外周靜脈血,離心處理后,取上清液,使用麥瑞bs-300全自動生化儀,經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各血清樣本CRP表達。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檢驗、SNK-q檢驗、獨立樣本t檢驗,各變量對CRP的影響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各組血清CRP水平表達比較 3組受檢者中,精神分裂癥組患者血清CRP水平最高,后由高至低依次為一級家屬組、健康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血清CRP水平表達Table 1 Serum CRP level among three groups
2.2一級親屬組與健康對照組SCL-90評分比較 較健康對照組,一級親屬組強迫癥狀、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抑郁、敵對、恐懼、偏執、精神病性得分及總得分均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一級親屬組與健康對照組SCL-90評分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SCL-90 scores in first-degree relatives and healthy controls 分)
2.3一級親屬不同情況下血清CRP水平比較 年齡、性別等與精神分裂癥一級親屬血清CRP水平無關(P>0.05)。初步分析,心理健康狀況、認知功能及癥狀嚴重程度可能是影響精神分類癥患者一級親屬血清CRP水平的相關因素(P<0.05)。見表3。
表3 一級親屬不同情況下血清CRP水平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serum CRP levels in first-degree relative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2.4一級親屬血親CRP相關因素線性回歸分析 一級親屬人群中,以CRP為因變量(CRP<1 mg/L=0,CRP≥1 mg/L=1),以心理健康狀態(SCL-90總分按27%評價方法換算后,<27分=0,≥27分=1)、認知功能(MCCB總分按27%評價方法換算后,<27分=1,≥27分=0)、癥狀嚴重程度(PANSS總分按27%評價方法換算后,<27分=0,≥27分=1)為自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分析,檢驗結果顯示,心理健康狀態不佳、認知功能低下及中重度癥狀均可能會影響精神分裂癥一級親屬血清CRP(P<0.05)。見表4。
表4 一級親屬血清CRP相關因素線性回歸分析結果Table 4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CRP-related factors in first-degree relatives
國內外現有研究指出,精神分裂癥患者均存在因免疫異常導致的的慢性炎癥反應,王喆等[12]進行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明顯的免疫異常;張光滿等[13]在2016年的研究中也發現,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CRP水平表達較正常人群顯著升高,且血清CRP水平表達與患者病情具有明顯的相關性。這些結果均提示精神分裂癥可能屬于一種免疫性疾病。
一直以來,國內外與精神分裂癥有關的研究均認為,精神分裂癥具有一定的遺傳性,但疾病具體的遺傳機制尚未完全明確[14-15]。在精神分類癥的遺傳學方面,可以由患者一級親屬具體表現著手。以往與精神分裂癥患者一級親屬有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認知功能、腦結構改變、心理健康狀況等方面,而對于其是否也同樣存在炎癥、免疫性等問題尚不可知,也無較多的循證學依據可用于觀察研究[16]。CRP由肝細胞所合成,具有激活補體及促進粒細胞與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白細胞介素1b、白細胞介素6及腫瘤壞死細胞因子是其重要的調節因子;不難看出,血清CRP的反應濃度可以明確的代表大部分炎性因子機體反應狀況[17-18]。國內一項相關的研究發現,在未經系統性治療前,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CRP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且經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后,患者血清CRP水平明顯降低,甚至部分患者低于正常水平[19]。由此可見,CRP作為一種極為敏感度的炎性標志物,可以考慮通過測定精神分裂癥患者一級親屬血清CRP表達,比較精神分裂癥患者、精神分裂癥患者一級親屬與其他健康人群的血清CRP水平表達,來了解精神分裂癥患者一級親屬機體是否存在炎性與免疫性反應,并通過分析可能的因素找到可能影響患者CRP水平的相關因素,為未來精神分裂癥的防治提供新方向。但目前國內外仍少見有關精神分裂癥患者一級親屬CRP表達的相關研究。
本研究結果顯示,3組納入對象中,精神分類癥組患者血清CRP表達最高,其次為一級親屬組,健康對照組最低,表明血清CRP不僅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存在異常高表達,同時在其一級親屬中也有表現出異常高表達。癥狀自評量表SCL-90是用于評價各類精神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要量表[20],本研究對比了一級親屬組與健康對照組的SCL-90各項評分,結果顯示,一級親屬組心理健康狀況明顯不如健康對照組,表明精神分裂癥患者一級親屬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可能存在潛在的精神分裂癥發生風險。經初步分析與進一步線性回歸分析檢驗發現,一級親屬性別、年齡與其血清CRP無相關性,而心理健康狀況、認知功能及癥狀嚴重程度均可能是影響患者血清CRP水平異常表達的相關因素,隨著一級親屬心理健康狀況變差、認知功能衰減、癥狀嚴重程度加重,其血清CRP均呈逐漸升高的趨勢。這些結果均反映出,由血清CRP等細胞因子介導的炎性反應,可能是精神分裂癥遺傳性的一個生物學指標,這種炎性機制介導的疾病發生可以為未來探索精神分裂癥發生病因及對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但因CRP水平表達與精神分裂癥發生發展間相關性的研究并不多見,本研究尚無較多循證學依據可以作為支持,加之納入樣本量較少,結果可能存在一定誤差,結論的真實性還應在未來進一步展開大樣本、長時間的研究加以驗證。
綜上所述,精神分裂癥患者一級親屬血清CRP水平呈高表達,可能與一級親屬不良心理健康狀況、認知功能低下、合并一定程度的精神分裂癥癥狀等因素有關,對于家族有精神分裂癥治療史的人群,若精神分裂癥患者是其一級親屬,應注意血清CRP水平表達的變化,若發現血清CRP呈異常高表達,應及時干預,以預防精神分裂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