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綺霞
(鶴山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廣東 江門 529700)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PHD)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主要是由于慢性胸、肺疾病導致的肺循環阻力增大、肺動脈高壓、右心室擴大,多數CPHD患者均伴有或不伴有右心力衰竭,具有治療難度大、預后差、病死率高等特點。目前臨床上多采用擴血管、抗感染、氧療等常規治療方法,但擴張肺血管藥物可能導致體循環壓力下降,從而影響治療效果[1]。呋塞米是臨床治療CPHD的常用藥物,通過排水利鈉的方式減輕右心室負荷,緩解水腫癥狀[2];低分子肝素可通過調節血液黏稠度、降低微血栓形成,從而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凝血因子活性,改善肺部微循環,減輕心臟負荷,進而有助于改善支氣管痙攣,提高呼吸功能[3-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低分子肝素聯合呋塞米對老年CPHD患者心肺功能與血氣分析指標的影響,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鶴山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老年CPHD患者分為對照組(30例,進行擴血管、平喘、祛痰等常規治療)和觀察組(30例,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低分子肝素聯合呋塞米治療)。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6、14例;年齡62~79歲,平均(70.58±3.61)歲;病程7~14年,平均(10.58±3.11)年;體質量指數(BMI)21~27 kg/m2,平均(23.69±1.07) kg/m2;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5]分級:Ⅱ級13例,Ⅲ級17例;基礎疾病:高血壓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4例,糖尿病1例。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7、13例;年齡60~80歲,平均(70.62±3.52)歲;病程5~16年,平均(10.52±3.14)年;BMI 20~27 kg/m2,平均(23.62±1.11) kg/m2;NYHA分級:Ⅱ級15例,Ⅲ級15例;基礎病:高血壓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5例,糖尿病2例。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實施組間對比。診斷標準:參照《內科學(第7版)》[6]中關于CPHD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年齡≥?60周歲者;NYHA分級為Ⅱ ~ Ⅲ級者等。排除標準:合并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既往存在心臟手術史者;過敏體質者;合并惡性腫瘤者;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等。研究經鶴山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擴血管、平喘、祛痰、利尿、強心、吸氧、抗感染等常規對癥治療[7]。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20 mg呋塞米注射液(遂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1056,規格:2 mL∶20 mg)靜脈注射治療,1次/d;予以5 000 IU低分子量肝素鈉注射液(百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4042,規格:0.5 mL∶5 000 IU)皮下注射,1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14 d。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參照《內科學(第7版)》[6]中的相關評定標準進行評估,其中NYHA分級改善2級及以上,肝臟直徑縮小2 cm以上,水腫、氣促等癥狀消失,頸靜脈怒張明顯減輕為顯效;NYHA分級改善1級,肝臟直徑縮小1~2 cm,水腫、氣促、頸靜脈怒張等癥狀有所減輕為有效;NYHA分級、上述臨床癥狀均未見改善,肝臟未見縮小為無效。臨床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比較兩組患者水腫、氣促、發紺臨床癥狀消失時間。③將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進行對比,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北京邁潤醫療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Vividi)檢測每博輸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數(LVEF)水平。④將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與血氣分析指標進行對比,采用肺功能檢測儀(上海益聯科教設備有限公司,型號:PIKO-1)檢測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實測值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 pred)、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兩組患者動脈血3 mL,采用血氣分析儀(北京冠遠科技有限公司,型號:CCA)檢測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⑤將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對比,包括惡心、嘔吐、頭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為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心功能、肺功能、血氣分析指標為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臨床癥狀消失時間 觀察組患者水腫、氣促、發紺臨床癥狀消失時間與對照組比均顯著縮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s, d)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s, d)
組別 例數 水腫 氣促 發紺對照組 30 7.82±1.54 4.85±1.24 6.52±1.06觀察組 30 3.51±0.62 1.95±0.52 3.75±0.65 t值 14.220 11.813 12.202 P值 <0.05 <0.05 <0.05
2.3 心功能指標 治療后兩組患者SV、LVEF水平相較于治療前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與對照組比顯著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SV:每博輸出量;LVEF:左室射血分數。
組別 例數 SV(mL) LVEF(%)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0 52.61±3.19 55.26±4.11* 43.31±2.15 47.26±3.14*觀察組 30 52.52±3.26 63.52±6.85* 43.26±2.16 53.62±4.52*t值 0.108 5.663 0.090 6.329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肺功能、血氣分析指標 相較于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FEV1%、FEV1/FVC、PaO2水平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與對照組比顯著升高,PaCO2水平均顯著下降,且觀察組與對照組比均顯著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4。
表4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 ±s)

表4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FEV1% pred: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實測值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百分比;PaO2:動脈血氧分壓;PaC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1 mmHg=0.133 kPa。
組別 例數 FEV1% pred(%) FEV1/FVC(%) PaO2(mmHg) PaCO2(mmH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0 60.61±3.59 66.26±4.85* 57.33±2.21 63.26±4.27* 62.31±3.55 72.15±4.15* 60.33±1.09 52.62±1.34*觀察組 30 60.52±3.52 73.52±8.62* 57.26±2.16 69.52±5.85* 63.26±3.62 83.62±6.85* 60.26±1.10 48.26±1.11*t值 0.098 4.020 0.124 4.734 1.026 7.844 0.248 13.72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5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例(%)]
目前,臨床普遍認為CPHD的發生與過度勞累、吸煙、呼吸道感染等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8]。CPHD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隨著疾病的進展,患者容易發生休克、心律失常、肺性腦病等并發癥,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大部分CPHD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電解質紊亂,PaCO2明顯上升,極易發生低氧血癥。CPHD反復性發作,會增加心力衰竭發生風險,加重組織缺氧、缺血癥狀,引發器官衰竭,形成惡性循環,給社會與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因此,及時有效地糾正患者動脈血氣紊亂,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近年來,臨床有研究證實,CPHD患者病情發作時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加強抗凝治療對改善CPHD患者預后具有積極意義[9]。常規擴血管、利尿、抗感染等治療方案雖可有效緩解CPHD患者的臨床癥狀,但對肺功能、血氣指標等改善效果欠佳。靜脈注射呋塞米可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水、電解質紊亂,通過持續性的利尿作用,減輕心臟負荷,緩解呼吸困難癥狀。但近年來,臨床發現呋塞米在應用過程中患者會出現利尿過度、咳痰困難、氣道阻塞、痰液黏稠等不良反應,部分患者還會出現低鈉、低鉀、血容量不足等異常,安全性相對較差[10-11]。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經化學或酶解聚后生成的肝素片段,該藥物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應少、半衰期長等優點,其可與抗凝血酶Ⅲ結合,使抗凝血酶Ⅲ的結構改變,從而加快對因子Xa的抑制作用,抗凝作用較強,有助于減輕冠狀動脈管腔阻塞,改善心肌缺血狀況;其抗因子Xa活性、抗因子Ⅱ a活性之比在215~510,普通肝素僅有110,因此低分子肝素對于動、靜脈血栓的抑制作用更強[12-13]。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SV、LVEF、FEV1% pred、FEV1/FVC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低分子肝素聯合呋塞米應用于老年肺源性心臟病的治療中,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改善心肺功能,療效顯著,分析其原因在于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降低抗凝血因子活性與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發揮減輕心臟負荷、抗血栓形成、改善肺部血液循環等作用[14]。
PaO2、PaCO2是臨床上常見的血氣分析指標,其中PaO2水平降低表明患者缺氧程度嚴重;PaCO2水平升高表明患者酸堿平衡紊亂,通氣不足[15-16]。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預防肺血管微血栓形成引起的通氣血流比例失調,改善心肌供血,增加心臟輸出量,緩解肺水腫等癥狀,改善氧合指數;另外,低分子肝素還可抑制炎性介質釋放與炎癥級聯反應,改善肺微循環,減少死腔通氣,改善氧合,維持有效的通氣/血流(V/Q)比值[17-18]。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PaO2顯著升高,PaCO2顯著下降,表明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改善CPHD患者血氣指標;同時,本研究中,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低分子肝素應用于老年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治療中,不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安全性良好。分析其原因在于,低分子肝素可對內皮細胞形成刺激,釋放組織因子纖溶酶原活化物與凝血途徑抑制物,不會受到血小板第4因子活性的影響,并且不會對血小板功能造成影響,與普通肝素比較,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療的安全性更高[19-20]。
綜上,老年CPHD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聯合呋塞米治療,可有效改善其心、肺功能,緩解水腫、氣促等癥狀,調節血氣分析指標,且不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