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好美
【摘要】繪本用精美的圖片與精煉的語言展現形象生動的趣味故事,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以“事”傳情,涵養品德。教學中,教師“慧“用繪本,道德與法治聯結繪本,視聽說多感官教學、繪本角色游戲化、提問用好則課堂緊湊,課堂增量提質。豐富學生情感,激發道德體驗,樹立規則觀念,養成好習慣。
【關鍵詞】繪本;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
繪本用精美的圖片與精煉的語言展現形象生動的趣味故事,以故事傳達情感,涵養品德。小學低段是學生品德和行為習慣、生活態度、認知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段。當繪本牽手道德與法治進行強強聯合時,教師教學能更好地引導、啟發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也利于學生更好地樹立規則意識,養成好習慣,涵養品德促發展。
一、“慧” 用繪本,有助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增量提質
(一)“慧”用繪本,體現現代教師觀,有助于創新課堂教學形式
往日,小學品德課傳統教學多為照本宣科,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形式令課堂枯燥無味,學生注意力難以穩定維持,課堂教學的質與量難以保障。而今,教師“慧”用繪本,調動學生積極性,促進學習。依據本班學情,教師在課堂中設置啟發性問題,誘導學生思考,師生互動。教師在學習生活中關心鼓勵學生,學生愛上課堂學習,獲得積極發展。這讓道德與法治教學靈動、生動起來,展現有效課堂教學。教師利用繪本,選取合適內容融入教學。精美別致的繪本不僅引起小學生的注意,還激起學生新鮮有趣感,激發學生學習樂趣,創新課堂教學形式,活躍了整個課堂教學氣氛,使課堂教學獲得良好效果。
(二)“慧”用繪本,體現現代學生觀,有助于發展美育,培養創新意識、審美情趣
低年級學生抽象概括能力不強,學生對越具體越形象的事物越容易理解。教學中,繪本用簡短的文本、鮮艷的色彩、精彩的圖畫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表象儲備。繪本的直觀圖像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注意的穩定性,加深學生理解事物的美,教會學生學會理解真假、美丑、善惡,有助于培養學生生活美、藝術美的意識,培育其獨創精神。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激起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激發閱讀動力。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自我教育,愛上讀書。有效利用繪本進行教學,為了發展孩子的一切,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繪本的“慧”用
(一)“慧”用繪本,視聽說多感官教學
依據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心理特征,教師充分運用規律組織直觀教學,將繪本的音頻、圖片、文字導入教學課件,充分調動學生感官參與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學會思考,主動探索發現,正確認知,快樂輕松學習。比如: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1課《開開心心上學去》,備課時,老師把《富蘭克林去上學》繪本制作成繪本幻燈片,幻燈片插入相應的故事音頻,再播放。學生在看故事聽故事的過程中體會成為小學生角色的變化,內心喜悅油然而生。教師看好時機展示問題:繪本中第一天上學的富蘭克林自己系鞋帶系扣子數數,主動早起。請回憶上學第一天你做了哪些準備?富蘭克林的充分準備,勾起小朋友第一天上學的記憶,小朋友紛紛舉起小手,迫不及待地要第一個分享自己的準備。此環節引導學生回顧自己上學的經歷,看聽說多感官活動,激發學生語言表達欲望。學生大膽表達內心想法,感受自身角色的變化,為自己自豪和光榮,無形中也讓學生真真切切地體驗教材蘊含的情感目標。此活動進一步幫助全體學生調整心態,積極快樂地適應新入學的角色。
(二)繪本角色游戲化,換位思考情更真
低年級階段的學生,其內心深處道德情感的深化,需要繪本角色游戲化,將日常生活道德、行為規范融入到課堂教育活動中。比如: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我愛我家》第12課《干點家務活》,本課著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家務勞動,減輕家人家務負擔,體會家人勞作的艱辛,培養學生感恩父母,負責任愛家人的情感價值觀,培養勤勞、負責、自立的品質。
怎樣巧妙地引導學生喜歡這個活動環節?老師引入繪本《來幫忙咯!家務小幫手》,聲情并茂地講故事,講到精彩生動的情節時,請你進入游戲環節:我會當“媽媽”。假如你是“媽媽”,你會擦桌子嗎?你能掃地、洗衣服、整理衣柜……嗎?“這樣我會累壞的……”“媽媽真辛苦……”。老師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并出示學生做家務的圖片,請你說一說?老師循循善誘,學生的生活體驗被喚醒,各有所思;有的說自己很慚愧因為不會做家務;有的會做各種家務還得照顧弟妹,很累很操心;還有的說嘗試過做家務明白做家務也要掌握方法。學生在游戲中深深地感受到父母的勞累。做家務演一演讓學生產生參與感、擔當感,學生懂得會做的家務要常做,不會做的學著做,教學實現了從課堂走向生活。
(三)提問用好,課堂緊湊
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我會努力的》第13課《我能行》,本課著重引導學生相信自我欣賞自己和他人優點,揚長補短,難點是學生正視自我短處,相信自己并努力進步,化短處為長處。教師通過繪本故事《做最棒的自己》,用六臺階提問法(六臺階提問法:知識、領會、運用、分析、評價、創造)啟發學生。根據班級學情,設置問題。讀前,師提問:1.觀察題目,你發現了什么?2.你覺得小河貍能學會游泳嗎?怎么學的?請帶著問題去閱讀,去領會。讀中,師提問:1.小河貍在做什么?他會放棄嗎?2.小河貍被爸爸救上來后,想了什么?3.聯想自己,有像小河貍一樣遇到困難就想放棄的念頭嗎?你又是怎么做的?請邊閱讀邊思考。讀后,師提問:1.小河貍最后學會游泳了嗎?心情怎樣?2.學了這個故事,以后遇到困難,你會怎么做?請邊閱讀邊思考。在緊湊的課堂氛圍中,學生一步步深入了解故事,學會遇到困難不逃避。學生在濃烈的學習氛圍中提升信心,做最棒的自己。由繪本故事引起學生自我信心教育,課堂充實而結構緊湊。
繪本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載體,集德育和生活于一體,是小學生修養品德的良好范本。善用繪本,培養學生聽說讀的基礎教養和閱讀習慣,內化的好習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教學中,繪本和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巧妙整合,學生勇敢表達感受,自我喚醒,這豐富學生品德學習體驗,提升品德修養、規則意識和文化素養水平。
【參考文獻】
[1]朱萍.繪本教學與兒童發展[J].江蘇教育研究,2011(11):35-36.
[2]陶文靜.淺談低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堂繪本教學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8(11):72-73.
(責任編輯:周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