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贏
要使問題情境創設這種教學方法能在初中科學課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老師在創設問題情境的環節中,既要進一步挖掘教材的課程內容,又要根據教材內容提出一些探究問題,還要從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對科學的認識水平出發,還可以從未來較長期的科學研究等方面入手,為學生提供一些具有濃厚情趣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濃厚興趣,使學生學習和熟練掌握科學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時,必須盡可能地符合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更有效的科學問題情境創設,確保科學問題情境的有效性。
一、關于初中科學問題情境教學的影響
初中理科教學中,教師應使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這已不再是教師的唯一教學任務,而是教師要使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在當前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更多的設備和道具,使課堂教學具有較為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實踐問題教學情境的設置,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問題,引導學生去分析、探究,通過這樣的教學,使學生能夠更深入、有效地吸收所需的知識。與以往的傳統教學相比,較好的科學問題教學情境的設置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另外,在問題教學情境中,學生都會進行較大程度地主動探究與分析,從而能對所學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發現一些深層次的問題,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矛盾。實踐教學中,學生通過主動解決問題,提高了自己學習的成就感,從而增強了學習興趣。
二、問題情境教學的基本原理
(一)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對于教師的問題,不僅有相應的難度,又要臨界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經過努力才可以解決。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邏輯思維發展水準和認識規律性,在各種各樣有意思的環境中提出問題,留出相應的空間,擴大學生的邏輯思維,激起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
(二)推動教師和學生的雙重互動交流
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問題情境教學,不但要體現學生認知能力層面的疑問和疑惑,也需要反映課程目標的重點、難點,要把學生的層次性與教師的導向性合為一體,保證教師與學生交流。“問題情景”課堂教學可以真正激活學生的邏輯思維,激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看法。教師和學生在觀點和思維模式層面也許存有差別。它使教師和學生間形成互動交流,讓學生在情景中探尋、相互合作,產生積極思考的習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科學問題情境的具體運用
(一)通過生活實踐來確立問題情境
生活實際上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好的教師,對于初中理科教學而言,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能為學生提供更多、更豐富的問題情境教學,這種生活問題情境教學具有很大的有效性。但是,初中科學教師可以利用對學生生活中具體的課程內容進行問題情境設計,提供許多研究偏向生活化的問題,讓學生在自身較為熟悉的生活中熟練掌握科學知識,使學生對科學及其生活都能較為適應,增進了生活與科學的距離。讓學生對日常生活中所蘊涵的科學知識有一種強烈的探求愿望,使學生能以較積極的心態,對科學知識進行深入地探索與研究,推動學科教學任務更好、更優地完成。
舉例來說,在學習《機械運動》這節課的內容時,為了使學生能以更好、更積極的心態參與到探究式的課堂知識學習中,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融合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許多問題情境,利用互動多媒體技術播放這類問題情境,能更加生動。例如播放一段視頻,一個小孩子坐著一輛汽車經過,路邊站著一位爺爺在等紅綠燈,車上的小朋友覺得路邊站著的人動作很快。此時,教師引導學生對這一過程中到底是車在動還是人在動這個問題進行探討,通常會引起學生較多的興趣。由于它與日常生活情景有了更密切的聯系,他們看到的這種情景很多,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會比較集中,對于這類科學問題的探究欲望會非常強烈。在此基礎上,創設學生熟悉的課堂情境,可以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教材中所要掌握的參照物概念,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與選擇,從而提高課堂學習的質量,提升問題情境教學的有效性。
(二)借助實驗操作建立問題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將相關的科學知識根據實驗教學來模擬,可以使學生更進一步地了解知識。而其中比較合理的實驗過程,既是課堂教學的關鍵構成部分,又能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構建問題情景的主要方法和原材料。每天的科學實驗課堂教學中,各種實驗操作的教學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有啟發意義的問題教學情境,使學生的學習思維更加開闊。通過實驗操作,讓學生將各學科知識點串聯起來,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習質量。
舉例來說,在學習《浮力》這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去實驗室完成水的浮力實驗教學。實驗開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準備礦泉水和盛水的大盆,實驗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將礦泉水瓶放入盆內,與此同時,讓學生用手感受礦泉水在受壓時,在不斷深入盆底的過程中,或到達盆底時,如突然將礦泉水瓶放松,讓學生仔細地觀察。本實驗操作全部環節完成后,教師可通過向學生提問問題,正確引導學生在小組中完成探討和溝通交流,讓學生根據小組合作學習,把握這節教學內容的關鍵知識要點。根據這種實驗操作的指導,學生的學習專注力就能獲得不錯的集中,與此同時可以合理地鍛煉他們的學習邏輯思維,這類理論性的實驗操作課堂教學能協助他們合理地了解和掌握“水的浮力”的定義,所以,有利于學生在知識點探究學習的深度上,順利地完成自主學習,使關鍵問題情景的構建得到順利進行,推動教學課堂井然有序地開展。
(三)以學生逆向思維為基礎建立問題情境
初中課堂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和促進學生的逆向思維,這也是激發和加強初中生創新思維能力最有效、最重要的方式方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逆向思維的激發非常關鍵。從逆向思維的培養出發,進行多種形式的問題情境的創設,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有效地掌握一些質疑思維,又可以使學生不斷地思考問題,鍛煉自己的創新意識,從而在教學中得到全面發展。在學生日常教學中運用質疑思維,可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對各種問題的質疑也能加深他們對問題的理解。所以,在教學中,以逆向思維為起點,進行問題情境創設,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舉例來說,在學習《物質的組成》這一節課時,直接做出分子的概念學生們很難理解,也很難接受。由于這是初中科學中首次提出微觀現象的概念,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可先讓學生自行動手,自行提出問題,并作出假設。接著教師用黃豆和芝麻,或生活中常見的學生們常吃的兩種不同大小的材料做實驗,讓學生觀察這一現象。無論是黃豆混合還是水與酒精混合,總體積都將小于兩種物質單獨相加的體積,黃豆和芝麻都很容易被觀察到,導致總體積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芝麻的體積小于黃豆的體積,在混和過程中芝麻進入了黃豆之間的空隙,于是反過來說,為什么當酒與水混合時,體積減少?運用反求思維,可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分子間有空隙,以及酒精與水分子大小不同”的微觀概念,使學生形成一種符合宏觀與微觀的科學觀念。
舉例來說,學習《電生磁》這一節課內容時,要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此部分內容,教師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進行實際教學。通過豐富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師可以使學生清楚地理解,在實際的電流產生過程中,圍繞著電流發生的磁場現象。通過對本課程中所展示的電流周圍磁場現象的觀察,使學生對“電生磁”這個知識點有了直觀的認識。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逆向思維開始,讓學生去思考電流周圍出現的磁場現象,在多媒體呈現時,是否能夠逆向思考,即通過磁力作用是否產生電流。而且對于這種反向思考問題,怎樣讓磁力產生電流,就能很好地引導學生鍛煉他們的逆向思維,學生還能在逆向思維方面獲得比較生動的情境教學,從而使學生能更深入地感知和理解磁力的相互關系,進一步鍛煉他們的逆向學習思維。學習這一部分的知識點后,就會產生更多新的思想和認識,這些思想和認識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與此同時,這一逆向思維的教學情境創設,使學生在對問題的思考與探究過程中把握磁生電課程的內容,為以后對本節的科學知識有更深的認識奠定了基礎,使學生在逆向思維的問題情境指導下,能形成良好的綜合素質,全面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使其在學科教學中得到更好的綜合發展。
(四)創設多維度的情境,使內隱知識形象化
在科學課教學中,形、聲、色的激發,不但能使課堂氛圍輕松自在,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也可以使抽象名詞具體化、枯燥無味的知識趣味化,使學生有深刻的認識。
“人體八大系統”的知識教學散見于五本書,學生在學習《人的生理學課程》時,缺乏對人體的整體認識,所以要將這些知識融為一體,使學生掌握人是融洽一致的。所以我設計了Flash教學課件,“一滴水在人體里游玩”。在課堂教學中,讓一滴水串連,從消化道開始,將循環系統、吸氣、泌尿生殖系統相互連接,通往消化、血液循環系統、吸氣,兩個作用,等等。Flash教學課件表明消化吸收、循環系統、吸氣、泌尿生殖系統的圖形,圖形有形化的,是具體的模型,再用色彩與圖表相搭配,在循環系統中,將動脈血液通過的地方標為紅色,并將血液通過的地方標為藍色。然后我又問了一個問題:“肺動脈里到底流著哪些血?”讓學生可以正確地鑒別。可是當我詢問學生“人體是怎么獲得水的,及其怎樣損失水的”的時候,學生都回答不上來。所以我改動了Flash教學課件,在水可以進出的地方標上語音提示,完成播放視頻。再度提問問題,學生均能很容易地回答,自然就能掌握水的平衡。
四、結束語
總之,問題情境的創設,能使學生在科學學習的深度上更深層次地學習,提高問題情境創設的有效性,能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各種科學知識的研究與學習。教師必須充分挖掘教材內容,以學生的長遠發展為目標,創設問題情境,并進行不間斷地情境創設、優化與創新。通過高質量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在問題情境中學習,以高質量的方式完成教學任務,實現自己創造性思維的較好提升,促進學科教學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