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定祥
高中化學知識比較散亂,如果學生在學習某一章節時感到非常無聊和厭倦,就會導致知識的斷層,并對后續的學習產生負面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加關注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實現自主學習,才能在學習中感受到化學知識的魅力,不斷提高化學素養,進而提高學業成績。本文就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了探討,希望能給讀者帶來一些參考。
目前,許多高中教師和家長只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因為高中生正面臨高考的挑戰。大多數人認為課堂教學效率非常重要,時間緊迫,任務繁重。他們必須加快完成教學目標,并為高三學生留出更多的復習時間。高中的課程特別緊張,如果當天學習的課程沒有及時消化,第二天新課程就會落后,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不僅僅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而教學,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只有對學習感興趣,才能保證學習進度和學習質量。學生只有主動學習,才能事半功倍,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能使學生在化學的海洋中遨游。教師應結合多種教學方法,發揮“擺渡人”的作用。
一、研究性學習的優點
研究性學習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學生自發地對某個項目進行探索研究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使學生開發大腦知識,運用自身創新思維和創新辦法解決問題,與老師共同探討學習,以親自動手實驗的方式使自己逐步解決課程的關鍵。學生在結束后能獲得很大的成就感,更能鼓舞學生努力學習。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來說,研究性學習具有相當顯著的優勢。
二、多媒體課件相幫,預習做先鋒
高中化學知識比初中化學知識更深入,許多學生仍然堅持初中的學習方法。初中化學的重點基本上是化學方程式,而高中則更多地討論化學反應的原理。有些學生學習老師教的知識,他們認為只要做好化學筆記就能學好。這種學習方法是錯誤的,老師應該及時糾正,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良好學習習慣。俗話說: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學習也一樣。學生只有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在課堂上輕松地學習知識。學生可以在預習過程中提前探索,如果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他們可以把問題記在筆記本上,第二天再問老師。這樣,學生將對知識有更深的理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在準備家庭作業時,教師不是告訴學生預習課本的下一部分,而是使用多媒體課件制作一些素材視頻,并使用動畫或實驗視頻直觀地向學生展示知識。學生可能會對新知識產生抵觸,因為課后有繁重的家庭作業,他們可能沒有那么多時間做預習工作。因此,教師設計的視頻應該非常簡短。在幾分鐘內,學生可以理解下一節課知識的重點和難點。
比如,在講“氯氣的性質”這一課時,教師首先做一個PPT,展示教學的重點:氯氣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及氯水的成分探究。然后提出一些生活相關的問題,如:氯氣泄漏問題如何解決?讓學生帶著問題去了解知識,了解了氯氣的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就可以利用物理及化學反應來解決氯氣泄漏問題。然后,教師可以在網上搜索或者自己錄制一個關于氯氣的物理及化學性質的實驗,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氯氣的物理及化學性質。這樣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學生就能夠帶著自信心進行學習,有了成就感就會覺得學習更簡單,從而更愿意投入學習中。由于每個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不一樣,所以教師在設計預習課程的時候要盡量通俗易懂,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學會。
三、開展小組活動,增強交流學習
自主學習并不意味著學生單獨學習,學生可以在小組交流和討論中獨立學習。一起討論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瘜W知識對一些學生來說很難理解,很多時候,他們不明白老師的講解。此時,學生可以分成小組,其他理解知識的學生可以負責解釋,學生之間的語言交流更能引起共鳴。小組討論還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在合作交流中不斷產生思想碰撞。學生還可以在小組中發展自己的優勢,避免自己的弱點。例如,學生對某一點知識的理解不太透徹,而其他學生如果擅長,可以互相幫助。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會有一種默契,競爭學習知識,達到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使課堂氣氛輕松,沒有壓力和約束,學生更愿意全身心投入學習。比如,“物質的聚集狀態”這一課主要是利用學生之間探究合作的學習,教師要本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原則設計分組情況,將學習好的和學習一般的學生組合分組。探究1mol物質占用體積問題的時候,教師要讓不同的小組相互交換數據進行學習。每個學生都要觀察自己手里數據表中的數據,通過觀察發現一些規律,分析物質在不同的狀態下1mol所占的體積大小有什么變化。如此會引發學生思考:物質體積的變化都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呢?這樣小組可以確定探究主題:哪些因素會影響物質所占體積的大???教師還可以將知識與生活相聯系,舉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更能接受并在熟悉的環境中探究知識。比如:足球與乒乓球體積的對比,這樣直觀的實例讓學生更能理解體積變化的狀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學習科學家研究化學的科學態度及研究方法,在探究中學會觀察、比較、歸納等。結合情境教學和反饋信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提問意識,感受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
四、自主設計實驗,感受化學魅力
化學知識應該通過實驗來驗證,雖然化學實驗很嚴格,但同樣的實驗可以用不同的物質進行,也可以設計不同的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實驗班設計一些與本課程相關的實驗。教師只需在課堂上完成指導,幫助學生明確實驗主題,讓學生利用之前所學的知識設計實驗內容和過程,然后在不斷的調整和嘗試中改進實驗,最終得到準確的實驗結果。在實驗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回顧和驗證所學的知識,而且具有很強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會使學生更喜歡學習化學,并有控制全局的意識,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實踐,學生將更加注重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比如,利用酸堿反應疏通下水管道。化學知識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只要學生認真觀察生活中發生的一切,并保持一顆好奇心追根溯源,就會發現化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學生會學以致用,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小問題。這種自由的課堂模式緩解了學生對課堂的恐懼感,輕松的課堂氛圍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及發散思維的發展。比如,在講“物質的分離與提出”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出實驗的主題:物質的分離。這種實驗方法很多,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設計一個與主題相關的實驗。常用的實驗方法有過濾、蒸發、結晶、蒸餾、萃取和分液。鑒于一些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較弱,教師可以給這些學生安排特定的實驗,用課本中所講述水的混合物的分離,從污水、酒水、海水三個角度給學生留下實驗思考,建立思維導圖,引導學生一步步進行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增強學習自信心,產生學習動力,進而提高學習成績。
五、將課堂交給學生,由學生成為課堂主體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教師把全部精力集中在高考上。因此,他們在課堂上只根據教科書的內容進行教學。學生的思想將受到極大的限制,他們習慣于老師“嚼碎了”知識并“喂飽”他們,他們根本不想動腦筋。從長遠來看,學生不再愿意獨立思考,也不會追溯到他們不理解的知識來源,一切都在等待老師去解決,這種依賴性將導致課堂和考試的混亂。教師要避免這種現象,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把課堂的主動性還給學生,把學生放在首位,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情境教學的引入可以使學生放松,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展示一些化學實驗或播放一些化學知識在生活和軍事中的應用。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自發地探索知識的深層含義,形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學生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他們應該首先找到相關的材料,并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即使最終沒有解決這些問題,也會對研究過程中的一些舊知識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自主探究過程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思維和邏輯能力的發展,而且可以引導學生的情感價值取向。比如,在講“二氧化硫”這一課時,學生會了解到大氣污染大多來自這種物質,會引發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更能激發學生了解二氧化硫相應的反應以及如何處理掉多余的二氧化硫的愿望,促進學生情感價值的體現。
六、培養閱讀興趣,提升主觀能動性
課本中所包含的知識是有限的,很多知識都需要教師額外補充。但是課堂時間極其有限,教師能傳授的知識少之又少,更多的需要學生自己尋找途徑,擴充自己的知識庫。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學生能夠獲取知識的方式有很多,網上有很多的學習網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尋找適合自己的讀物來強化知識積累。特別是那些成績比較差的學生,他們可以通過課外閱讀,掌握比教材更基礎的知識,以退為進,只有掌握扎實的基礎才能更好地學習化學。若是學生沒有時間,或者條件不允許,教師則可以安排學生學習教材中所設置的拓寬視野模塊。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能夠幫助學生靜下心來學習,學生接觸的知識面越廣,就越會對教材中的內容感興趣。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課外讀物的素材,正確引導學生,讓學生真正徜徉在知識的海洋里。閱讀能夠促進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在面對問題和困難時,能迅速找出解決的辦法。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化學學習是非常必要的?;瘜W知識非常抽象,如果學生不感興趣,他們就不能獨立思考,不能深入理解化學知識的內涵,這將影響他們的學業成績?;瘜W知識仍然需要動手實踐才能完全理解。教師如果盲目照本宣科,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應該不斷探索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課堂的魅力,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雖然應試教育有很多弊端,但它也是為高考做準備,具有一定的優勢。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還應保證學生對知識處理的嚴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