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潔玉 張慶萍
(新疆農業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91 )
農業是新疆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基礎產業,維持農業發展穩定、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對于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經濟發展極其重要。但從農業發展現狀來看,雖然新疆憑借其資源優勢,農林牧漁業產值增速保持穩定,但由于缺乏資金支持、種養和農產品加工技術落后以及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嚴重制約新疆農業現代化發展。因此,除了國家對新疆農業發展的支持之外,通過自身的資源優勢、地理優勢吸引外商投資,并加以合理、高效的利用,是促進現階段新疆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從外資利用情況來看,新疆農業吸引外商投資金額呈上升趨勢,但是新疆農業發展在生產加工技術、人才引進、農業科技創新等方面仍然相對落后。因此,了解新疆利用外資的規模如何?有無明顯的地區差異?農業外資利用效率如何?影響新疆農業外資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新疆農業利用外資過程中出現怎樣的問題?這對于促進新疆農業利用外商投資效率,推動新疆農業健康穩步發展具有重要實踐意義。
關于農業利用外資,國內學者主要從外資引用規模、引用效率等幾個方面展開研究。改革開放40 多年來,中國外資利用規模不斷增長,外資利用范圍涉及國內眾多領域,全方位助推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在農業外商投資發展方面,閆永軍等認為在農業現代化不斷發展進程中,中國農業利用外資空間廣闊;羅婧認為我國農業利用外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但仍然存在引資規模偏小、資金到位率較低、引資優勢欠缺、投資環境不完善等問題,從而提出完善中國利用FDI 的對策建議,認為應加強對農業利用FDI 的產業引導,以提高外資利用效率。從不同地區出發,楊光等以江蘇省為例指出提高江蘇省農業利用外資需要發揮江蘇省農業優勢,有效引導外資投向與布局;李紅梅等以新疆為例通過實證分析發現引進外資對新疆農產品出口貿易具有積極影響。雖然已有較多學者對農業利用外資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但對新疆農業利用外資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因此,在此背景下,采用DEA 模型測算新疆農業利用外資效率,并運用Tobit 模型分析影響新疆農業利用外資的主要因素,從而提出有針對性、可行性的對策建議,以促進新疆農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根據對2006—2019 年的《新疆統計年鑒》數據整理,新疆農業吸引外資項目數、金額及所占外資比例情況(見表1)。

表1 新疆農業利用外資情況
由表1 得,在2006—2019 年間,新疆農業利用外資情況不穩定,2007 年農業利用外資總額最高為3222萬美元,占新疆利用外資總額比例為25.81%,在2008年由于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全球對外直接投資熱度降低,新疆吸引外資能力下降,使該年農業利用外資占比為0.13%,成為歷年最低值。2009—2012 年間新疆農業吸引外資總額和比例明顯上升。雖在2013 年吸引外資總額有所下降,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推進,后續幾年的利用外資總額開始穩步上升。但是總體來看新疆外資投資農業項目數仍然較少、吸引外資總額偏低且新疆農業利用外資占全部外資的比重較小。
近年來,外商投資新疆農業的國家和地區由美國、日本、丹麥、新加坡、澳大利亞以及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地區等,開始轉向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聯邦等周邊新興國家。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對于新疆農業領域進行投資的外商不斷擴展至亞歐國家等世界各地,體現出新疆農業市場的廣闊前景。
基于新疆各地區自然環境、農業經濟以及農業重點產業的差異,不同地區利用外資的規模與金額同樣存在較大差異。根據新疆統計年鑒整理得到,在新疆14 個地區中,從南北疆地區來看,北疆農業外資合同金額為200663 萬元,占新疆農業利用外資的66%,主要集中在昌吉回族自治州、烏魯木齊市、石河子市等,而南疆地區農業利用外資僅占34%。可見,新疆農業利用外資存在明顯地區差異,外資主要集中在經濟發展較迅速的北疆地區。
新疆農業利用外資效率定義為新疆農業利用外資投入與產出的比值。借鑒孫致陸馬春艷等的研究成果,在評價指標選取中,新疆農業外資的投入為對大農業的投入,充分考慮到指標完整性與數據可得性,將農、林、牧、漁業外商投資項目數、農、林、牧、漁業外商投資總額(萬元人民幣)與新疆外商投資企業就業人員數(包括港澳臺投資單位人員和其他外商投資企業單位人員)作為投入指標,增加投資會助力經濟增長,加大農業投入可以有效促進農業產值增加,作為產出指標,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有效反映了地區的農業發展狀況,詳見表2 所示。

表2 投入產出指標表
數據包絡分析法(DEA)用來評價一些決策部門的相對效率,被廣泛應用于效率測算、績效評價等領域。運用BCC 模型與CCR 模型相結合進行的運算操作對新疆農業利用外資的效率進行評價。CCR 模型下計算的綜合效率值與BCC 模型下計算的純技術效率值的比值是各決策單元的規模效率值,用規模效率對新疆農業利用外資發展規模進行評價。CCR 模型和BCC 模型又分別有投入導向和產出導向兩種選擇,研究外商直接投資對新疆農業的效率,關注的是如何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新疆農業達到產出最大化,使用相關模型時均采用產出導向進行計算。可通過計算,具體判斷綜合效率偏低是規模無效率還是純技術無效率所致。因此,采用BCC 模型與CCR 模型的DEA 評價方法對新疆農業利用外資的效率進行評價研究。考慮到疫情影響與數據的連貫性,選取2006—2019 年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數據由《新疆統計年鑒》《中國金融年鑒》整理所得。
運用DEAP2.1 軟件分別用CCR 模型和BCC 模型對新疆農業利用外資效率進行評價研究,結果見表3。

表3 新疆農業利用外資效率評價表
由表3 得,2008 年、2013 年、2018 年 和2019 年新疆農業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綜合效率為1,達到了DEA 水平有效,說明新疆農業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投入在這段時間得到了合理利用且實現了產出最大化。2006年的純技術效率為1,而規模效率為0.849,說明規模效率無效使得DEA 水平無效,規模報酬處于遞增階段,說明新疆農業利用外資當時處于發展初期。2007 年、2009—2012 年、2014—2017 年新疆農業利用外資的綜合效率都小于1,表明在這幾年中新疆農業外資利用效率水平較低。DEA 模型中綜合效率等于純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的乘積,因此,2007 年、2010 年、2014 年純技術效率明顯小于規模效率,DEA 水平無效,但處于規模報酬遞增階段,表明增加投入的產出效率高,農業利用外資投入不足,還需增加對新疆農業外資的投入;2009 年、2011 年、2012 年、2015—2017 年處于規模報酬遞減階段,表明增加的投資在產出效率上得不到充分體現,屬于非DEA 有效,農業利用外資有待合理配置,新疆農業利用外資仍處于發展階段,農業利用外資空間依然廣闊。
總體來看,新疆農業利用外資平均值為0.702,需要進一步提高效率;農業利用外資的純技術效率較低,為0.765,存在農業利用外資不合理的情況,需要調整技術要素的投入結構,引進新型高效的農業利用外資技術;規模效率的均值為0.904,小于1,說明當前新疆農業利用外資投入規模對農業利用外資效率有影響。因此,未來的農業必須合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規模,提高農業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效率,發揮外資優勢促進新疆農業經濟發展,進而推動新疆的整體經濟發展。
前文測算得出新疆農業利用外資效率值呈離散化,處于0—1 之間,除此以外的值無法取到,因此,運用Tobit 回歸模型可以克服OLS 回歸估計的偏差,對新疆農業利用外資效率的影響因素進行估計,通過Tobit模型進行實證分析時,無須提前賦值,如此得到的結果更加客觀準確。
Tobit 模型也稱為樣本選擇模型、受限因變量模型,是因變量滿足某種約束條件下取值的模型。運用極大似然的概念分析新疆農業利用外資的影響因素,其基本模型為


基于段立君等研究的基礎之上,將新疆農業利用外資綜合效率作為被解釋變量,將市場規模、農業發展水平、農業對外開放程度、農業政策、農業自然資源作為解釋變量,詳見表4。

表4 新疆農業利用外資效率的主要影響因素指標
市場規模:市場規模是決定外資投入的首要因素,由經濟發展速度、資源稟賦、人口密度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選取新疆GDP 總值表示總體市場規模,預期影響為正。
農業發展水平:作為新疆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農業發展是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農業發展水平直接反映出新疆經濟社會的發展,在新疆農業現代化建設中處于基礎性地位。外商投資者在投資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市場環境,還要考察該區域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因此選取農業人均可支配收入來反映農業發展水平,預期影響為正。
農業對外開放程度:農業對外開放意味著農業的國際化,可以促使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加快農業產業現代化進程,同時拓寬農業發展路徑,優化國內投資環境,是實現農業資源在世界范圍內進行優化配置的重要手段。選取新疆農產品進出口總額與新疆農業總值比值表示農業對外開放程度。預期影響為正。
農業政策:目前,我國農業政策側重點明顯,政策目標集中于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收入提高。涉及農業利用外資的農業政策主要表現為政府對農業的扶持政策,選取政府對農業的投入表示農業政策,預期影響為正。
農業自然資源:在國民經濟部門中農業主要分為4個大類,分別為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因而影響各個門類的自然資源各不相同。比如耕地面積、牧草地、降水量、地表水量、地下水量,城市是否沿江、沿海、沿湖等,都會對各部門產業產生一定影響,鑒于數據的可得性,選擇耕地面積和水資源總量表示新疆的農業自然資源占有量。預期符號均為正。
Tobit 回歸模型建立如下:

運用Stata 15 軟件,對建立的Tobit 模型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見表5。

表5 Tobit 模型回歸結果
由表5 的回歸結果,農業發展水平、農業對外開放程度、農業政策與農業耕地面積在5%的顯著水平下通過檢驗,而市場規模和水資源總量沒有通過檢驗,表明市場規模和水資源總量并不是影響新疆農業利用外商投資的主要原因。其中,農業政策、農業耕地面積與新疆農業利用外資效率呈負相關,農業發展水平、農業對外開放程度與新疆農業利用外資效率呈正相關,表示若能促進新疆農業高水平發展和加大市場開放程度,可以有效提升新疆農業利用外資效率。對新疆農業利用外資效率影響從大到小依次是農業對外開放程度、農業發展水平、耕地面積、農業政策,具體分析如下:
1.農業對外開放程度與新疆農業利用外資效率呈正相關,符合預期假設。農業開放度越高越能夠減少外商投資于農業的外部不確定性,越能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進入農業方面,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對外貿易規模,從而擴大農業對外開放程度,有益于吸引更多的外資投入農業,形成良性循環,進而提高農業利用外資的效率。
2.農業發展水平與新疆農業利用外資效率呈正相關,符合預期假設。農業發展水平用農業人均可支配收入表示,農業發展水平的提高,意味著農民購買力的提高,進一步刺激農業消費需求,有利于建設大規模的新疆農業消費市場,吸引更多的外資流入。因此,農業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農業外資流入,進而促進農業利用外資效率的提升。
3.耕地面積與新疆農業利用外資的效率呈負相關,與預期假設不符。一般認為豐富的自然資源是一種吸引外資的優勢,但從新疆外資的行業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畜禽加工等加工行業,因此,耕地資源對農業外資缺乏吸引力。另外,新疆城市化水平較低,廣大農村地區發展落后,外資所需的基礎設施等不夠完備,因而對農業外資的進入有阻礙作用。
研究運用DEA 模型對2006—2019 年間新疆農業利用外資效率進行測算,得出新疆農業利用外資的綜合效率、純技術效率偏低,規模報酬呈現波動性。這表明新疆不僅需要在農業利用外資的規模化操作上認真進行規劃,還需要質量與效益并重,合理配置外資在農業方面的利用,努力實現農業利用外資的投入與產出比保持在合理區間。并運用Tobit 回歸模型對新疆2006—2019 年農業利用外資效率的影響因素進行相關性分析,回歸結果表明,農業發展水平、農業對外開放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新疆農業利用外資效率。
根據以上實證分析的結論,為提高新疆農業利用外資效率,建議采取的對策措施如下:
第一,保持農業利用外資的合理規模。新疆要充分利用農業資源與區位優勢,在引進外商直接投資時,要根據農業投資特點合理安排引進,根據農業發展情況與不同地區農業資源的分布情況,將外商直接投資引入農業生產、流通等各個領域,加大農業技術投入,解決農業發展的根本問題。合理引進外資帶動新疆整個農業產業鏈發展,進而豐富新疆農業利用外資形式。各級政府應積極拓展引資渠道,適應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創新引資方式。
第二,提升農業發展水平。政府不僅要建立良好的農業投資硬環境,提高農業基礎設施的配套服務和資金投入,營造良好的農業投資環境,而且要注重提升農業發展水平,提升購買力。增加農業吸引外資規模,通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大力培育新疆農產品龍頭企業,樹立自己的農業品牌,改變在市場競爭中的劣勢地位,實現新疆農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第三,加快推動農業對外開放水平。農業利用外資不僅有利于改善農業條件,且有利于擴大農產品的出口貿易,增進農民的生活福利,進一步提高農業對外開放水平。増強對農業外資的吸引力,擴大外資投入領域,提高新疆農業利用外資效率,實現外資在農業方面的有效配置,完善農業方面相關投資政策,健全法規制度,優化投資環境,提高外商投資新疆農業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