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東玉,陳學昊
(四川工商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 611745)
EPC總承包模式是一種將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各種規劃實施活動進行承包管控的模式。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是指總承包公司接受業主委托,依據合同約定對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等實行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承包,總承包公司在建設過程中必須確保整個工程的安全和質量,而且盡可能縮短工程的周期,縮減項目的成本,努力實現整個工程項目的造價控制和管理工作,促進項目的又快又好地完成并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等。如今,海內外理論界對EPC 模式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很多研究都只停留在設計階段。為完善EPC 模式的研究,本文從施工階段入手進行研究。施工階段作為整個EPC 項目的主要階段,包含的工作內容復雜多樣、工作量大、成本在項目總成本的比例高,是成本控制的關鍵環節。在EPC 項目管理中,施工的管理難度也很大,只有進行有效的全過程管理,才能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以此推動項目實現“質量、成本、工期、安全”四大目標的實現。否則,施工管理不合理,可能導致承包商利益虧損。所以,在EPC模式下著重于施工階段的成本控制的意義重大。
傳統施工總承包模式即平行發包模式是業主將施工任務分別發包給各承包單位,承包單位按照承包內容相對獨立地進行施工,業主對承包單位進行整體管理。
該模式的優點有:傳統總承包模式被廣泛運用海內外各地,這種模式的組織模式、管理理念、工藝方法、技術都經過實踐的檢驗和完善走向成熟,參與項目的關聯方都按照自己的權力和義務進行推動項目建設。并按照規定業主可自行招投標選擇心儀的監理及設計單位,對總承包施工作業進行監督。
該模式的缺點:項目簽訂的合同較多,對不同的合同簽訂主體進行管理加大了業主的工作負擔,線性工作流程會增加工程的建設周期;在項目建設期間,一旦出現安全和質量問題,負責施工的承包單位與設計單位等會互相推脫責任且協商管理相對較難。[5]
我國在逐步實施EPC 總承包模式以提高中國公司的市場競爭力。與以往的承包方式相比較起來,此模式會給予總承包單位更多的自由。比如,從設計到采購再到施工所有的圖紙及方案都可以不經過業主的一一審核,這樣項目進行的時間就會隨著流程的減少而減少,從而減少工期并且減少不必要的手續費用最終降低成本。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減少各部門因溝通不暢、協商不順和交接不到位所產生的時間和費用資源。在EPC 總承包模式中,業主僅給予總承包單位權利,這樣可以給業主省去許多交接工作和管理工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各部門互相推卸責任的風險。而且EPC 項目的建設是在復雜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環境中進行的,是一個充滿變化和很難預測的過程。進度、質量、成本和安全是項目建設的四個重要控制目標。很明顯進度控制和成本控制在項目建設中何等重要。因此,傳統的成本控制方法已經越來越不能適合新形勢的發展。現將EPC 模式和傳統模式的成本控制對比分析如下表:

表1 EPC 項目成本控制與傳統模式的比較
在項目的施工過程中的主要成本為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以及在對項目進行實施作業中的組織和管理所產生的全部消耗費用。在施工階段的造價主要由總承包單位負責控制,由于工程已經全部包給了總承包商,若在建設期間由總承包商的因素導致成本上升,則承包單位需要來負責額外的支出。所以,如果承包商沒能嚴格控制成本將會直接影響承包商的利潤。但是在進行成本控制的過程中,承包單位需要確保施工質量不縮水。并且需要定期對各項項目支出進行審核,在盤點的過程中可以聘用專業的監理來保證其準確性。施工階段是在資源的驅動下將設計實物化的一個過程,大部分的項目成本己經在設計階段所確定,施工階段的成本管控主要是對于項目計劃的控制和改善,是項目成本管理中最難的一個階段。施工成本的管控較設計、采購管理更加復雜與多變并且影響因素也更多。而且EPC 項目本身工程體量大、建設周期長、涉及工作面廣的特點加大了進度管理的難度。因此,對于施工階段的造價控制需要非常重視并且要嚴格加以把控。總之,在項目建設過程中,要對工程施工中的所有費用和資源消耗進行指導、監督和調節,及時糾正可能發生的誤差,把各項費用的實際發生金額控制在計劃成本的范圍之內,來實現降低成本的目標[7]。
第一,提升施工階段成本管控意識。要把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經營理念貫徹到每一個責任人和組織,筑牢提升施工成本管控意識防線。目前,大多數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還未對成本管控意識有一定深度的認知,造成工程返工的現象已經不是偶然事件。
第二,結合項目實際完善成本管控體系與機制。截至目前,國內對于EPC 總承包模式的成本控制體系研究還不是很深入,因此該體系需要進一步去完善。EPC項目施工階段的成本控制是一項系統性和綜合性的工作內容,在實際的成本控制當中需要監督與管控的內容比較多。因而項目總承包部門需要結合項目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成本管控體系與機制。
第三,加強施工過程成本監控與管理力度,掌握成本運行實況。在施工階段,周期長、影響因素繁多以及不可控的風險仍然存在,為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要加強審計工作,要重視審計的三個階段:事前審計、事中審計和事后審計。
最后,建立健全成本、工期、質量和安全的綜合控制體系。施工項目的四大目標的實現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若單方面追求某一目標則可能引發質量缺陷、安全事故等,會導致工期延長或返工。這無異于會增加時間、人力和物資的浪費,很可能使現實成本遠超于目標成本,最終使項目總成本增加。
引用某廠貯煤槽筒倉工程,它是國內現存規模較大的群體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貯煤倉之一。該項目擬采用EPC 總承包模式。其外觀幾何形式是由三組24 個直徑11m,壁厚200mm 的圓形薄壁連體筒倉組成。該工程體積龐大、地質條件復雜、施工場地窄小、實物工程量多、工期長、結構復雜。設計儲煤量為4.8 萬t,預算造價近千萬元。為保證施工質量、按期完工并使成本控制達到最佳,該EPC 項目決定在施工階段運用價值工程原理改善施工組織設計。
本次施工對象是混凝土筒倉倉體。在施工階段應用價值工程與設計階段有較大不同,重點考慮采用什么樣的施工方法和技術組織措施來保質保量地對混凝土筒倉倉體進行施工,是應用價值工程優化施工組織設計中所要研究解決的關鍵點。遵循既要將成本控制在EPC 總價款內,又要滿足工期要求,且總承包商要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采用頭腦風暴法初步甄選出三種施工方案做技術經濟評價即:方案A 滑膜;方案B翻模;方案C 大模板。由表2可知,方案B 的價值系數最大,則方案B翻模施工為最佳方案。

表2 各方案價值指數
基于EPC 模式下總承包方以施工階段為重點對貯煤槽筒倉EPC 項目進行成本控制,通過改善施工階段的成本控制措施并運用價值工程,使該工程施工方案逐漸完善,施工進度按計劃完成且保證了工程質量和產值大幅提高。從節約成本角度看,筒倉工程的實際成本為577.2 萬元,比原滑膜施工方案節約了131.1萬元,比大模板施工方案節約了83.5 萬元。與翻模施工方案原定預算成本相比,節約了53.2 萬元,降低了總成本的9.22%。由此可見,本EPC 項目著重在施工階段進行成本控制,運用改善后的成本控制措施,不僅成本控制效益顯著,而且提高了EPC 總承包商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隨著我國建筑事業的不斷發展,EPC 模式逐漸受到建筑行業的青睞。EPC 模式下業主和總承包方不僅可以實現共贏,而且EPC 模式較傳統模式存在諸多優勢,特別是在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潤方面作用突出。EPC 模式下各個階段的成本控制中,施工階段作為建設的主要階段,在該階段所考慮的因素和環境復雜紛繁,對成本控制的力度不亞于其他幾個階段,施工階段成本控制的地位及作用不言而喻。通過一系列改善措施,解決施工階段中的實際問題,并完善管理制度和體系來降低工程成本。以現實的案例展示了EPC 模式下以施工階段為重點進行成本控制的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