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會軍
摘 ?要:目的 ?探討加味桃紅四物湯對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泰安市中醫醫院100例合并骨質疏松癥的胸腰椎壓縮骨折老年患者分為兩組,按照隨機數表法,每組50例。所有患者均實施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術后對照組選擇鈣爾奇、阿法骨化醇治療,觀察組在鈣爾奇、阿法骨化醇治療的同時應用加味桃紅四物湯,比較兩組患者的抗骨質疏松治療效果(總有效率、骨密度、骨代謝指標),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傷椎高度比值、Cobb角、疼痛及生活質量。結果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骨密度、N端-中段骨鈣素、總I型前膠原氨基端延長肽、傷椎前緣高度比值、傷椎后緣高度比值、生活質量評分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Ⅰ型膠原交聯C羧基末端肽、疼痛評分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上部Cobb角、下部Cobb角均更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后應用加味桃紅四物湯治療合并骨質疏松癥的老年胸腰椎壓縮骨折患者,具有良好的療效,可改善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謝,有利于維持椎體高度及脊柱生理曲度,減輕疼痛感,從而提升生活質量水平。
關鍵詞:骨質疏松癥;胸腰椎壓縮骨折;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桃紅四物湯
中圖分類號:R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9-00-04
胸腰椎壓縮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脊柱骨折,多發生于合并骨質疏松癥的老年人中,這類患者因骨質疏松癥引發胸腰段椎體骨折后,造成患者胸腰椎體高度塌陷,脊柱后凸從而出現畸形情況,導致其脊柱功能出現障礙,脊柱活動受限,并伴有脊柱疼痛感,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1]。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是臨床上對于胸腰椎壓縮骨折治療的常用術式,可以糾正患者傷椎高度[2],但是術后還需要采取抗骨質疏松的治療,以免在術后丟失椎體高度。鈣爾奇、阿法骨化醇是西醫針對骨質疏松癥進行治療的主要藥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糾正骨代謝。有研究報道,加味桃紅四物湯作為中藥湯方,對骨質疏松癥的治療效果良好[3]。為探討加味桃紅四物湯在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后應用對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的治療效果,本研究將2019年1月~2020年10月泰安市中醫醫院100例合并骨質疏松癥的胸腰椎壓縮骨折老年患者進行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泰安市中醫醫院合并骨質疏松癥的胸腰椎壓縮骨折老年患者100例,按照隨機數表法進行分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24例,女26例;年齡60~89歲,平均年齡(73.12±9.65)歲;病變部位為腰椎26例、胸椎21例、胸腰椎3例。觀察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60~88歲,平均年齡(72.87±9.73)歲;病變部位為腰椎25例、胸椎21例、胸腰椎4例。兩組年齡、性別、病變部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泰安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及家屬對手術方案及治療風險充分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協議。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脊柱X線、計算機斷層掃描(CT)、磁共振成像(MRI)檢查,確診胸腰椎壓縮骨折,具有骨質疏松癥病史,符合《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診療與管理專家共識》[4]中椎體壓縮骨折的診斷標準、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5]中骨質疏松癥的診斷標準;②年齡≥60歲。
排除標準:①合并脊柱結核、脊柱轉移瘤;②合并心、肝、腎等功能障礙;③合并血液系統疾病;④合并嚴重感染;⑤伴有精神障礙、認知障礙;⑥存在繼發性或者特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⑦既往有脊柱手術史;⑧對本次研究過程中所使用藥物存在禁忌證或者過敏反應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通過實施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術中體位選擇俯臥位,在患者腹部與胸骨柄下方分別墊一枚軟墊。根據X線片中顯示的傷椎位置在體表皮膚標記,消毒鋪巾,以1%利多卡因(生產企業:福建金山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5020528,規格:2 mL∶4 mg)局部麻醉,在體表標記點利用穿刺針以15°的穿刺角度進行穿刺,穿刺針到達傷椎中段1/3的位置即可拔除針芯,采用骨鉆沿穿刺針的穿刺針道進行鉆孔,建立孔道,將骨鉆拔出后,置入球囊并緩慢擴張,恢復傷椎高度至正常,再撤出球囊,往傷椎內注入骨水泥,在C臂X線機(生產企業:德國西門子)透視下明確骨水泥浸潤妥善(骨水泥滲入至骨皮質層),一旦發現骨水泥一處至椎體后緣注入即可停止,再等待骨水泥充分凝固硬化,將穿刺針拔出,敷料覆蓋創面。
術后對照組選擇鈣爾奇(生產企業:惠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029,規格:600 mg/片)、阿法骨化醇(生產企業:以色列Teva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Ltd,國藥準字J20130162,規格:0.25μg/粒),其中,阿法骨化醇經口服給藥,1次/d,0.5 μg/次;鈣爾奇口服,2次/d,300 mg/次。持續治療6個月。
術后觀察組除了常規服用鈣爾奇及阿法骨化醇之外,加用加味桃紅四物湯,加味桃紅四物湯基礎方為桃仁10 g、紅花10 g、生地黃10 g、當歸10 g、白芍12 g、川芎15 g,加水800 mL煎煮,煎至藥汁300 mL/劑,1劑/d,分為早間、晚間2次溫服,持續用藥治療6個月。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治療前(術前)、治療后(術后6個月)的骨密度、骨代謝指標、傷椎高度比值、Cobb角、疼痛評分、生活質量評分。
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具體評價標準為:①顯效:疼痛癥狀基本消失,骨密度有所提高;②有效:疼痛癥狀減輕,骨密度未繼續降低;③無效:疼痛癥狀未減輕,骨密度繼續降低[6]。
骨密度:骨密度檢測部位為前臂、腰椎正位及股骨頸,檢測儀器為雙能X線骨密度檢查儀(生產企業:美國 HOLOGIC),骨密度國內常模值為男性1.228 g/cm2、女性1.197 g/cm2。
骨代謝指標:采用熒光免疫層析法(生產企業:北京華科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測定N端-中段骨鈣素(N-MID),采用電化學發光法(生產企業:上海羅氏診斷產品有限公司)測定總I型前膠原氨基端延長肽(TP1NP),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生產企業:上海紀寧實業有限公司)測定Ⅰ型膠原交聯C羧基末端肽(CTX-1)。
疼痛評分: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VAS分值為0~10分,0代表無痛,10代表劇痛,得分越高,則疼痛感越明顯。
生活質量評分:采用世衛組織制訂的生活質量測定簡表(WHOQOL)-BREF對患者生理、心理、環境、社會關系4個因子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各因子分值為0~100分,得分越高,則生活質量水平越高[7]。
1.5 ?統計學分析
選擇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的采用(x±s),方差齊時行t檢驗,方差不齊采用Games-Howell檢驗,非正態分布采取非參數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骨密度比較
兩組治療前各部位的骨密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治療后各部位的骨密度均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各部位的骨密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骨代謝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N-MID、TP1NP、CIX-1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相比,在治療后,兩組N-MID、TP1NP水平均增高,兩組CTX-1水平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N-MID、TP1NP水平均更高,觀察組CTX-1水平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傷椎高度比值、Cobb角比較
兩組治療前傷椎前緣及后緣高度、胸椎上部及下部的Cobb角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兩組傷椎前緣及后緣的高度比值均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胸椎上部及下部的Cobb角均縮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傷椎前緣及后緣的高度比值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胸椎上部及下部的Cobb角均更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疼痛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疼痛及生活質量中務因子評分田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相比于治療前,在治療后,兩組的疼痛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生活質量中各因子評分均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生活質量中各因子評分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 ?討論
臨床主張在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發生胸腰椎壓縮骨折后對其進行積極的治療,手術是對其治療的主要手段,以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為首選,該術式可促使塌陷的胸腰段椎體復位[8-9]。然而,術后患者的骨代謝及骨密度因未得到改善,再次發生胸腰椎壓縮骨折的風險較高,預后變差。因此,在術后有必要針對骨質疏松癥進行治療。
本研究中針對兩組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患者術后分別采取西醫藥物治療、中西醫結合療法,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在治療后,觀察組中患者的各部位骨密度、N-MID、TP1NP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中患者的CTX-1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常規西藥基礎上聯合應用桃紅四物湯治療對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患者骨代謝和骨密度的改善作用更好。究其原因為骨質疏松癥的西藥治療時主要選擇阿法骨化醇、鈣爾奇等藥物,可從外源性途徑補充鈣離子,增加機體內鈣離子濃度,并增強機體對鈣離子的吸收,從而達到增加骨密度的作用[10-11],但對于部分骨質疏松癥患者,采用單純西藥治療的抗骨質疏松作用不夠理想。而在西藥基礎上加用中藥,可實現標本同治的目的,在中醫學中,骨質疏松癥的辨證范疇為“骨枯”,其病機主要為腎精不足,氣滯血瘀阻絡,久而久之則骨質虧損,故中醫抗骨質疏松原則為行氣活血[12-14]。加味桃紅四物湯是一劑活血化瘀的名方,其基礎藥方中的桃仁、紅花可活血化瘀,生地黃可滋陰補腎,當歸可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川芎可活血化瘀、舒經止痛,白芍可養血調經、柔肝止痛、溫陽補虛,諸藥合用后可發揮活血止痛、補腎益氣的作用[15]。
除對比兩種治療方案對患者療效、骨密度、骨代謝的影響,本研究還針對兩種治療方案對患者傷椎高度、Cobb角、疼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傷椎前緣及后緣的高度比值均大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胸椎上部及下部的Cobb角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中西醫結合療法對患者術后傷椎高度的丟失可起到預防作用,這主要是因為中西醫結合療法中應用的加味桃紅四物湯切實增加了患者的骨密度,更好地糾正了其骨代謝,可降低患者術后因骨質疏松癥而再次發生胸腰椎壓縮骨折的風險,避免椎體高度再次丟失。治療后,觀察組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生活質量中的各因子評分均較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中西醫結合療法還可對患者的疼痛、脊柱功能障礙及生活質量起到間接的改善作用,主要是因為中西醫結合療法中的加味桃紅四物湯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且該治療方案的抗骨質疏松作用更好,可減輕骨質疏松癥伴隨的全身疼痛癥狀,并降低疼痛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的不良影響。
綜上所述,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患者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后應用加味桃紅四物湯具有良好的療效,可改善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謝,有利于維持椎體高度及脊柱生理曲度,減輕疼痛感,提升生活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劉愛國,王瑋琳,周炳康,等.經皮椎體成形術與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療效對比[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9,21(1):35-37.
[2]谷艷超,胡勝利,謝維,等.經皮穿刺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9,12(4):410-414.
[3]鄭樹恒,喻學軍,王威.加味桃紅四物湯對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術后骨質疏松的效果[J].上海醫藥,2021,42(9):16-17,30.
[4]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診療與管理專家共識[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8, 11(5):425-437.
[5]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57-358.
[6]溫乙托,梁培日,吳亞丹,等.強筋健骨膠囊聯合常規治療對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成藥,2021,43(5):1202-1205.
[7]都元濤,方積乾.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中文版介紹及其使用說明[J].現代康復,2000,4(8):1127-1129,1145.
[8]劉凱,吳建軍,王圣軒,等.經皮椎體成形術和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J].中外醫療,2017,36(19):93-95.
[9]王永會,馬仲鋒,梁偉,等.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在多節段腰椎骨質疏松性壓縮骨折中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9,18(11):1204-1208.
[10]孫曉菲,田勇.阿法骨化醇聯合阿侖膦酸鈉治療老年骨質疏松癥的效果及對患者骨代謝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1,6(6):43-45.
[11]趙東曉,張力公,牛晶.維生素D聯合阿法骨化醇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研究[J].現代藥物與臨床,2021,36(2):359-363.
[12]張杏芬.桃紅四物湯輔助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的臨床價值[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9,32(5):751-752.
[13]彭昌華,涂揚茂.桃紅四物湯輔助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效果觀察[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9,31(1):92-95.
[14]邢秋娟,吳佶,焦丹麗,等.桃紅四物湯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臨床研究[J].中國處方藥,2018,16(12):123-124.
[15]葉春,傅科上.加味桃紅四物湯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臨床研究[J].新中醫,2020,52(15):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