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老師;實驗教學;能力
引言
從目前數學老師的教學能力來看,大多數老師在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時,都存在著非常明顯的條條框框、形式主義、一概而論的傾向,不能真正理解學生的真實狀況,不能尊重學生的差異性,不能把學生的真實水平與課本上的知識內容很好地結合起來。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小學數學老師缺乏對教育導論的思維觀念,沒有進行創造性的教學。因此,數學老師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教學活動,并通過不斷地學習先進的思想,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一、農村小學數學老師教學能力的含義
農村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能力,是指在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進行相應的教學活動,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知識理解與接納、情感能力的培養。其實,小學數學的邏輯很強,但也有許多知識是抽象的,如果老師們還在用傳統的方式來教授,那就會給那些沒有領悟力的同學造成一定的困擾,從而導致他們的數學成績下滑[1]。由于小學數學的邏輯性和層次性很強,所以從總體上講,學生的數學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這就需要從整體到局部的設計,從而更好地掌握整個教學的進程,使教學工作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
二、小學數學老師教學設計能力的策略
(一)老師應注意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提升教學能力
由于不同的學生個性的不同,每個人在學習數學的時候都會采用不同的方式。這就要求老師們對每一個學生都要有不同的注意,比如:有些學生喜歡認真地想問題,可以將問題的每一個知識點都考慮在內,這樣做的好處是考慮周全,但卻很耗費時間,而且在考試的時候,往往會出現時間不夠、答不完的現象,老師要教他們如何從整體中挑選重點,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增加了知識。而其他的學生,則是看著題目就寫,這樣的方法雖然快,但很多時候都會犯一些錯誤。這時老師要用其他方式讓學生養成認真做題的習慣。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習慣,可以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的問題,從而避免以后的學習中出現同樣的問題,這樣的做法,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非常有效的。
(二)充分研究教材內容,做好課后工作
一張好的考卷,光有課堂上的學習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課后做好工作。在上課之前,老師要先弄明白這堂課要講的是什么,要反復的研究教材,才能掌握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相應的解決辦法。老師在完成了課堂上的課程后,會安排一些課后作業,讓學生在第二天的時候進行批改,這樣才能更好的了解到學生的學習能力。課后批改作業能讓老師在課堂上找到學生的缺點,有助于老師在后面的課堂上進行解釋,從而完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老師應當積極參與教育科研
"學校教育的基本保障是教育科研工作"老師應當積極參與教育科研,不僅僅是為了學生,更是為了科研長期的教育和研發。而老師所要研究的問題,則是在教學實踐中,其目標與具體問題的解決與服務[2]。科研和教學相結合,是老師科研活動的價值所在。通過對老師教育與科研訓練的變形研究,可以提高教育理論的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方法的效果。教學是以學習者的自主性為基礎,以老師的角色為主體。教育與科研,本質上就是"研究",不斷地發現、探索、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自主學習往往是日常行為,促進科研老師的不斷進步。
(四)老師應當做好課外的工作
老師們在課后的工作要比在教室里做得更多,因為有些課本很難,老師們需要在上課前就把教案和教具都準備好,這樣才能在一節課內讓學生們理解。合理的按照課本之外的知識,提前編寫教案,在困難的情況下,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老師們在課余時間里完成了他們應該完成的任務,這樣既可以緩解老師的教學壓力,又可以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老師還要考慮課堂教學中要講些什么,怎樣安排好課外作業。課外作業的選擇也很重要,不能因為數量太多而影響到學生,老師要選擇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聯的主題,既能減少學生的家庭作業,又能讓他們鞏固自己的知識。老師要在課堂中完成教學中的知識,并安排家庭作業,使學生能在課內外相結合。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的教學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老師要積極參加課堂和課外活動,參與到教育之中,不斷地總結自己的經驗和缺點,將自己的缺點轉化為自己的經驗,讓自己的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
參考文獻
[1]方智煒.淺談農村小學數學實驗教學與創新能力的培養[J].求知導刊,2021(04):59-60.
[2]周景峰.農村小學數學實驗教學與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中),2018(03):189.
[3]黃雪麗. 小學數學實驗教學中實驗工具開發的探討[J]. 小學生(下旬刊),2020,(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