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曉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普及,人們越來越重視整體閱讀這種方式,關注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高中生所面對的學業負擔較重,學生學習語文的時間受到很大限制,加之教師缺乏有效的經驗指導,因而整體閱讀行為一直存在停滯不前的問題,很難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作為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傳授給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升華整體閱讀教學的內涵,提升整體閱讀教學的實效。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語文;整體閱讀;教學策略
整體閱讀是我國提倡的一種有效閱讀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整體閱讀方式仍在不斷地發展,而且以新的形式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高中生正處于思維敏捷的年齡段,學生的閱讀潛能具有較強的挖掘價值,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整體閱讀的有效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提高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同時,教師也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有價值的閱讀活動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水平。
一、推薦合適書目,激發學生整體閱讀興趣
要想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對整體閱讀的興趣,首先需要應該為學生推薦適合其閱讀的書目,來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對此,高中語文教師在教授書本內容時,需要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興趣愛好來適當地進行拓展延伸,為學生推薦相關的合適書目,或者是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分享、推薦自己讀過的、喜歡的書目,通過這種方式來激發學生整體閱讀的興趣,鼓勵學生進行整體性閱讀。
例如,在教授《孔乙己》時,本篇課文介紹了一種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即矛盾分析法,在閱讀過程中,需要學生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但一篇課文是很難讓學生真正掌握這種方法,因此,筆者為學生推薦了幾本魯迅先生的小說集,如《仿徨》、《吶喊》等,這兩本小說集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寫作手法的認識,同時還能拓展學生的知識。另外,筆者考慮到學生喜好特點及閱讀的多樣性,筆者還會推薦一些課外讀物,如《人類簡史》這本讀物,不僅涉及了文學,同時還包含生物學、天文學等學科,非常符合高中學生階段的閱讀特點。
二、創設生動情境,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情境的創設,能夠讓閱讀氛圍變得和諧生動,從而調動學生整體閱讀的主動性。對此,高中語文教師應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以聲像結合的方式,來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還原語言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促使學生進入到書本世界當中,積極主動地展開閱讀。例如,在教授《哈姆雷特》時,本課學習目標是讓學生體會豐富多彩而又個性的藝術語言,在課程開始前,筆者先結合信息技術為學生介紹了課文背景,作者用人文主義的觀點,深刻反應了一個時代的面貌,同時,筆者還借助信息技術的視頻功能,為學生理清課文結構,第一部分,介紹了哈姆雷特逃回丹麥的經過;第二部分,介紹了哈姆雷特對奧斯里克的嘲諷;第三部分,介紹了哈姆雷特與雷歐提斯比劍決斗,中了克勞狄斯的圈套。在經過這部分的解讀后,學生們開始產生閱讀的興趣,想要深入挖掘課文中的細節,這時,筆者便會給予學生閱讀空間,讓學生自主閱讀,從閱讀中體會曲折故事刻畫典型人物的寫作特點。
三、教授閱讀方法,開展整體閱讀
整體閱讀是學生閱讀的主要方式,因此,要保證學生的閱讀質量,就需要高中語文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閱讀經驗和引導作用,教授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和技巧,促使學生在方法的指引之下,展開自主閱讀、整體閱讀。
以《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為例,指導學生從兩方面著手,使學生快速有效地閱讀。首先,讓學生們仔細分析章節目錄。《紅樓夢》的章節編目為章回體的小說標題形式,這一形式是從宋元話本發展起來的,因為當時的說書人很難完整地說完一個故事,因而出現了“回”這種小說形式。一次講一回,并且在講故事之前先講主要內容,也就產生了一種回目。所以,讀《紅樓夢》一書的回目,便可迅速了解《紅樓夢》故事的線索。隨后,筆者帶著同學們仔細閱讀了《紅樓夢》章節目錄,并鼓勵學生自行猜測每個回目中的故事,使學生形成基本判斷,并為整本書的閱讀留下懸念,那么,故事究竟是否是學生所猜測的那樣展開?這就要求學生要認真地去閱讀。其次,筆者會指導學生用批注式的方法去閱讀。每一位同學都對《紅樓夢》有一定的認識,學生心中自然“有一桿秤”,對《紅樓夢》人物有著自己的期望。因此,讓學生選擇自己想要深入了解的人物,展開批注式閱讀。筆者也以王熙鳳這一人物為例,教授學生閱讀方法,告訴學生這是筆者在閱讀過程中最關心的一個角色,并向同學們展示了王熙鳳初次亮相賈府的片段,并且給學生展示了筆者的批注:“由此可見,王熙鳳在賈府地位很高,很會討好賈母,性格潑辣。”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自己感興趣的人物角色作簡單的批注,既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注意力,又能使學生掌握故事線索、人物形象,提高學生的整體閱讀質量。
四、發布閱讀任務,為整本書閱讀提供動力
任務的設置,能為學生的整體閱讀提供方向,以及深入閱讀的動力,從而解決學生閱讀隨意性的問題。對此,高中語文教師要依據整本書的內容,來提煉出具有啟發性的閱讀任務,并通過提問的方式來發布給學生,讓學生可以在任務驅動之下去閱讀整本書,從中產生深刻的理解和思考,體會整本書的主旨與內涵。例如,在推薦完讀物以后,筆者會布置一些閱讀任務,如,做筆記、寫讀書心得、與同學交流等。做筆記,是閱讀最基本的方式方法,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課文的認識,很多學生在閱讀完,可能會忘記一些細節,而通過記筆記的方式,可以將文章中的細節記錄好,便于學生梳理文章中人物和故事線的內容。寫讀書心得,是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與概括,學生需要將自己在閱讀中的感受真實記錄下來,促進學生的情感抒發。與同學交流,幾名同學可以商量好同時閱讀一本書,每天交流自己對文章的感受,分享自己通過閱讀的收獲與看法,從交流中享受閱讀的樂趣。
總之,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能力和閱讀興趣不斷地開展好整體閱讀教學,讓學生通過強化自身的閱讀能力,成為一個更為勤奮、勇敢、真摯、好學的閱讀者,在閱讀的同時能夠開拓自己的眼界,感悟到生命的能量,最終才能夠讓學生的學習能力、生命活力得到更為充分地顯現,切實提升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和素養。
參考文獻:
[1]樓胡飛.關于高中語文整體閱讀教學的定位及策略[J].試題與研究,2019(33):133.
[2]鄧粉梅. 論高中語文整體閱讀教學體系的構建[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