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禮梅
摘要:近幾年電視新聞報道上越來越多出現初中生因為意外或遭受挫折,出事的報道,讓人感到觸目驚心,越發意識到在當前形勢下對初中生在日常教學管理中開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每一個生命個體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參與社會組成的一份子,所以生命教育活動的滲透,不僅強調對生命本身的尊重,還要讓學生認同生命的價值。本文主要從在日常教學管理中生命教育滲透的實施方法進行研究。
關鍵詞:生命教育;初中管理
引言: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初中生們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初中階段的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發育健全,這個時間段初中生的生命安全主要存在兩個隱患,首先,危險認識不足,在意外中失去生命。其次,在巨大的升學壓力面前,很多初中生都會產生迷茫的情緒,甚至部分初中生心理長時間處在焦慮狀態,因為生活經驗和閱歷的不足,不能及時走出負面情緒,產生安全隱患。根據以上情況,作為政教處的老師,必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對學生滲透生命健康教育,幫助學生認識到生命的珍貴,從而做到珍愛生命、珍愛自己。
一、通過多媒體滲透生命教育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已經普遍應用到學校的教學工作中,所以在管理工作中,教師可以通過使用多媒體滲透生命教育,因為多媒體具有聲音畫面相結合的特性,初中生通過多媒體也可以更直觀看到生活中存在的危險。
教師可根據學校實際課程安排每月或每周組織學生進行生命安全教育。通過網上搜尋近幾年初中生發生自殺或意外身亡的案件報道,通過剪輯制作成視頻,當做教材讓學生觀看。
比如,上個月學校組織學生上《熱愛生命》這堂課,觀看后很多學生對影片中發生意外的主人公表示痛惜。根據學生反應教師對影片進行講解:“每個生命只有一次是非常脆弱的,應該好好珍惜生命,不要因為一時想不開或者沖動就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不僅對自己不負責,也對家人不負責,當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尋求老師或父母的幫助,大家會積極幫助你。同時生活中存在很多想不到的危險,為了保護自己,盡量避免到河邊或其他危險區域游玩。”聽教師說完,臺下的學生深有感觸。因為本次教育學生對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學生直接看到意外發生的過程,會帶來更深刻的感受,震撼更強烈,效果非常好。
二 、通過溝通滲透生命教育
除了運用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內之外,筆者在管理工作期間也結合訪談調查的方式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做了解。在每個班級安排負責人,可以是幾位同學也可以是一個小組。讓學生完成調查工作,結果會更加真實,學生也能更直接 感受生命的寶貴。
調查訪談是較常用于科學研究上的調查方法,使用得當也可以非常有效了解學生的想法,筆者主要通過三個步驟完成一次調查。首先給學生布置研究任務:利用空余時間去制作一個關于生命安全的調查問卷或者訪談內容,一般會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對于這樣的任務表現非常積極,主動到網上查找資料,結合學校情況進行修改整理最后形成一張比較完成的問卷和訪談大綱,其次對全校初中生進行實際調查和訪談,了解學校初中生對生命的看法。最后整理數據分析,根據分析結果了解學校學生的心理狀態。
調查訪談結果除了用于了解學生情況外,還可以根據結果,不定期組織學生參加辯論賽,為他們設置正反兩個觀點生命安全的觀點,像正方是生命是寶貴的,反方是生命不是寶貴的,進行辯論,讓學生能發自內心地認同生命的珍貴。辯論賽的教學方式一般比讓老師為大家講述生命安全更有效果,一切觀點都是學生自己尋找講出來,事實更勝于言表。
三、結合社會活動滲透生命教 育
在學校的各項工作中,生命教育工作的開展起步較晚,因此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筆者通過查閱國外文獻發現,生命教育發展比較成熟的國家經常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社會活動,幫助學生感受生命的意義。筆者在學校的活動中添加了這項活動,效果非常理想。
那次在組織學生進行校外活動時,教務老師提前聯系醫院的領導,溝通協商讓學生到醫院近距離接觸病人。在醫院學生們的表現非常好,對每位病人都表現得非常有愛心,有的學生和病人聊天,有的學生為年老的病人表演節目,還有些學生為醫院的病人帶來了鮮花,看到臨終病人時他們給予了最大程度的關心,通過與病人的相處學生們親身感受了生命的短暫,看到學生的表現醫院最后讓學生參觀了太平間,為他們講解生命的開始和終點,這次的社會活動對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筆者通過收集學生的感想,發現本次活動對幫助學生從內心認同生命的珍貴,熱愛生命,效果非常明顯。
結語: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因為初中生對世界的認識不全,心理生理的不成熟,總會因一些事情輕易放棄生命。作為學生的管理人員,保證學校每位學生的生命安全是基本任務。通過在管理工作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增強學生對生命的認同,體會生命的寶貴,幫助學生更加珍愛生命。
參考文獻:
[1]朱慧.在初中管理工作中融合生命教育[J].2018(06):34.
[2]孫凡凡.試論如何在初中教學管理中滲透生命教育[J].新課程導學,2018(02):54.
[3]李向明.初中生命安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探[J].學周刊,2018(05): 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