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誦貴
【摘要】現如今教研改革項目管理活動的實施,可全面提升地方高校教育教學質量,強化高校學生的綜合素養水平。在高等教育體質改革發展全面推廣背景下,高校教研改革項目也取得顯著性成效,在各大高校不斷擴招的前提下,大大增加教研改革項目信息以及數量也在持續性增加,以往的項目管理形式已無法充分滿足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需求。為此,本文對于高等院校教研改革項目管理的相關內容進行研究,旨在提升教研項目申報效率,全面提升教研項目管理質量。
【關鍵詞】高等院校;教研改革;項目管理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2)02--02
引言
新時代背景下給我國高等教育教學體系改革活動的實施指明了發展方向。教研改革項目是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載體,因此可在教育建設環節中帶來更大的價值作用。[1]現階段高校所設立的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可借助各種項目教學來強化學生的知識應用水平,將課本上抽象知識轉化成為工作能力,全面提升學生專業知識以及工作能力。為此,高等院校需要積極開展教研改革項目管理工作,逐步優化教研改革項目培育方式,為我國高校教育建設發展提供保障。[2]
一、高等院校教研改革項目管理現狀
(一)項目設計有待優化
高校教研改革項目在申報過程中,普遍先存在項目缺乏科學化設計的情況,對于整個教研改革項目的安排、實施帶來影響。高校在進行教研改革項目申報期間,院校相關管理部門并未從大局角度進行統一化的布局,導致高校無法針對性引導教師開展教研改革項目的申報工作,造成教研項目出現重復性申報、探究內容未能符合立項要求的問題,嚴重浪費高等院校的教育資源。
(二)項目實施過程過于繁瑣
高等院校教研改革項目在具體實施研究過程中,對于項目申報管理與評判管理的各項流程處理相對繁瑣,申報人員是需要將相關申報資料直接遞交給項目管理部門,由項目管理人員來輸入項目信息,并將申報資料發送至專家評判家進行審核,而審核結果也以紙質資料形式取回。[3]現階段的紙質文件申報與審核的工作流程是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大大增加教研改革項目管理人員的工作任務,阻礙教研改革項目的長遠性發展。
(三)項目監管水平有待提升
長久以來,教研改革項目始終存在重視立項結題、忽視實踐過程的情況,項目管理部門在實施項目活動時,缺乏嚴格的監督管理活動,中期檢驗工作形同虛設,雖然教研改革項目的中期檢驗報告需要通過教育委員會的審核,但高校教師以及管理人員在并未認真探究研究進展的情況下,加之教研改革項目在具體實踐研究過程中疏于管理活動,導致高校教師未能花費過多的時間與精力項目研究,甚至存在將他人的研究成果作為結題資料,無法確保教研改革項目的探究成果。[4]
二、高等院校教研改革項目管理優化措施
(一)制定完善的項目管理系統
高等院校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完善的教研改革項目信息化管理系統,繼而全面提升教研改革項目管理質量。通過構建項目申報與評判系統,將高等院校的教研改革項目的申報與評判活動置于信息管理系統中完成,大大提升相關部門的工作效率,也能有效縮減申報人員往返申報部門與管理部門的繁瑣性流程。教研改革項目管理系統的應用,也可幫助項目管理人員全面跟蹤項目開展實施的具體情況,大大簡化高等院校的工作流程,有效避免高等院校出現資源浪費的問題。此外在申報工作以及立項項目的相關信息輸入數據庫之后,可實現對教研改革項目據數據信息的長期化保存,避免出現此類型項目的重復性申報,打造信息共享應用的平臺。與此同時對于教研改革項目管理者而言也能對項目發展應用情況進行探究與管理,對于項目探究過程進行嚴格性的管理、合理化管控,確保教研改革項目探究活動的連續性,全面提升教研改革項目的完成質量。
(二)積極開展項目組合管理活動
高等院校開展教研改革項目的組合管理工作,可對多個教研改革項目進行集中化管理,采取綜合性的管理方法提升項目管理質量。項目組合管理形式可合理化配置各項資源,在有效資源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項目組合配置實施效果,提升教研改革項目研究的教育成果。現階段可應用的項目組合管理模式為分數評判模型法。其中分數評判模型主要是按照評判分值的高低以及項目種類對教研改革項目進行合理化的排序,將分數相對較高的教研改革項目進行組合。在進行分數評判指標體系制定過程中,需要從項目探究角度入手,根據評判專家所提出的整改建議,結合各大高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指標體系,同時需要結合專業意見、項目管理人員的意見以及詳細化的參考目標進行指標體系進行優化。此外教研改革項目管理人員在進行組合優先選擇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從評判模型的具體指標,按照指標體系評判結果以及評判分數的高低,從申報項目中尋找對于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發展更有價值的教研改革項目進行組合分析,繼而確定高等院校的立項項目。
(三)強化項目過程監管水平
教研改革項目的檢查管理工作常常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部分,但檢查工作本身便是教研改革項目管理活動的重要內容,為了確保教研改革項目活動能夠順利開展,需要定期化檢查教研改革項目的實際開展情況,實施開展全程跟蹤管理活動。教研改革項目管理小組可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項目負責人在教學研究過程中需要遞交項目階段性的綜合報告,對于教研改革項目報告的探究內容、實際進展情況等進行詳細化的記錄。同時高等院校項目管理人員可結合專家委員會針對項目中期檢查以及成果驗收的具體評判標準,按照實際情況隨機抽取項目開展中期檢查評判會議,利用項目答辯方法面對專家所提出的質疑,對于實施情況較好的項目給予充足的經費支持,最大程度確保教研改革項目能夠高效率實施。[5]
三、高等院校教研改革項目管理實施的保障措施
(一)強化教研改革項目的培育水平
1、營造良好的培育氛圍
項目管理人員需要做好高校教師的思想引導工作,幫助高校教師充分認識到教研改革項目對促進教學能力提升的價值意義,引導高校教師樹立爭取的思想理念,讓其能夠積極投入到教研改革項目研究活動中來。同時需要對項目管理人員積極開展行為層面的引導活動,借助校外委派學習、專題研討、評先評優以及培訓實訓等活動,調動高等院校教師的參與積極性,幫助高校教師切實提升自身教研改革項目的研究思想。此外,需要積極開展制度層面的引導活動,在制定評定職稱評審文件時需要充分體現教學中心地位,提升教研改革項目與成果評價指標權重,提升在教研改革項目成果方面的獎勵力度。
2、打造高能力的培育團隊
高等院校要想培育出高水平的教研改革項目成果,僅依靠高校項目管理人員本身是遠遠不夠,需要有效整合高校內外的優質資源,秉承合理化配置、擇優遴選的研究原則,將一批有態度、有能力、有想法以及有經驗的人員聚集在一起,形成高素養的培育隊伍,依靠于團隊的智慧,協同化開展項目培育活動。與此同時,也要大大增加高等院校的資金投入水平,制定良好的激勵政策,全面提升教研改革項目隊伍參與各項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6]
(二)做好項目審核立項的管理活動
1、嚴格評審教研改革項目的立項
為了確保教研教改項目評審本身的客觀性與公正性,高校需要制定完善的項目評審指標體系,在保障教研改革項目理論創新前提下的同時,也要保障項目申請人本身的教學學術水平,確保教研改革項目中研究內容、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案等的邏輯性,明晰教研改革項目的預期推廣應用效果。
2、明確劃分立項指南的指導思想
現如今,絕大多數的高校教改項目立項,均為高校提出相對明確的立項指南報告,其作為教研改革項目申報的指導性文件,立項指南的設計需要結合高校整改發展規劃以及人才培養目標,結合高校教學改革現狀提出相應的改革方向。明確的立項指南可確保項目申報人能夠準確理解教學改革的中心思想,立項指南本身需要明確指導思想、教研改革項目的目標、意義、執行效果,避免高校教育工作者出現盲目立項導致申報失敗問題的發生,確保高校教學改革活動能夠按照立項指南方向發展。
3、確保立項開題制度的規范性
現階段部分高等院校的教研改革項目立項是分配制存在,也存在學校領導兼職管理的情況,通過采取不公開的分配制度,造成教研改革項目僅局限于小范圍的利益團體,不利于高校教學改革項目的進一步發展。為此教研改革項目立項需要采取公開統一的評審會議,由公選出來的評委在立項開題大會上公開化、透明化的聆聽申報人對于教研改革項目的闡述內容,評審專家可根據項目向申報人提出問題、質疑,借助現場投票的方法給出教研改革項目的評審結果,全面提升項目評審的客觀性與準確性。
4、開展績效目標考核活動
高校教研改革項目與傳統科研項目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教研改革項目需要從專業以及課程內容角度出發,從系列改革活動幫助高校學生全面掌握專業性知識,提升高校教師的創新能力。教研改革項目的立項申報書需要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確定項目選題、研究內容,針對項目所研究的成果進行提煉總結成為高質量的教學改革研究成果。教研改革項目的績效考核指標采取硬性指標與軟性指標相結合的方式,確保教研改革項目管理人員在充分考慮項目立項數量的同時,也要考慮教研改革項目研究成果質量,最大程度保障績效目標考核結果的合理性與科學性。
(三)強化項目組織形式的教學學術系統性
高等院校需要充分利用各項資源優勢,選擇教育教學改革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類型問題,通過開展跨學科、跨單位的聯合研究活動,校級教改項目申報需要通過聯合申報的方法確保科研成果達到教學改革服務的需求。強化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協作性與融合程度。此外在教研改革項目組織方式需要不斷進行調整與優化,有效調動各個單位在教改項目建設與項目管理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通過調整與變化的教改立項組織與評審方法,來提升各個單位在教改項目建設中的學術自主性。
(四)樹立正確的教學學術理念
高校教師以及教研改革項目管理人員需要提升自身對于教研改革項目的思想認知水平,自覺性認同并樹立正確的教學學術理念,將教學研究與科學研究放在同等位置,糾正高等院校內存在的科研高于教研的偏見,在高等院校內部營造利于教師的教學的氛圍,強化教研改革項目的教學學術特征,打破固有的教學學術發展觀念障礙。
(五)提升教研改革項目過程管理水平
高等院校項目管理人員需要提升教改項目管理工作的規范性,強化學校層針對項目管理的科學性、規范性,同時需要給予學院一定范圍的管理權限,有效激發教師在教學改革研究方面得研究動力。同時高等院校教師可適時組織教改項目負責人、教改項目管理人員開展相關的管理培訓活動,全面提升高校教師的研究水平與管理水平。高等院校以及相關教學單位需要強化項目過程管理水平,管理人員需要認真履行自身的管理職責,輔助高校教師高質量的完成教研改革項目,提升高校專業課程教學質量。
(六)提升教研改革項目研究成果管理應用水平
教研改革項目研究活動開展的主要目的是將獲得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改革實踐環節,將其轉化成為高校課程教學資源,指導高校教學改革活動的高質量發展。在教研改革項目研究結合素后,需要由項目管理小組對項目最終成果進行管理,將改革項目所創造出的教學成果進行搜集與整理,將其在系統平臺上進行成果展示。項目管理小組需要通過教學交流會議、教師實驗室等形式,對于項目研究分析成果進行展示需研討。此外可在校園網內部建立優秀的教改成果推介專欄,定期性推出優秀教改成果,也可酌情公開出版優秀教改研究成果。同時也可對宣傳以及應用相對廣泛的教學成果給予一定的獎勵,鼓勵其積極轉換實施成果,針對存在較大宣傳價值的教學成果,可為其提供完善的保障服務,為教研改革項目成果高效應用提供有利條件,讓教研改革項目成果可從根本上提升教學質量,為高校全體師生帶來更多的應用益處。
(七)完善的教研改革項目評審反饋機制
現階段大多數教研改革項目主要采取差額擇優評審立項活動,申報教改項目的教師需要在提交申請書以及結題材料后,只有獲得高等院校的教研改革項目立項評審結果以及結題評審結果的通知,才能了解到自身教研改革項目是否完全通過。高等院校的校內通知主要是結果性通知,關于評審專家的立項評審意見以及結題評審意見并不了解,無法突出教研改革項目的學術交流性特征。為此項目管理人員在校、院兩級評審環節,在充分尊重評審專家隱私權利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確保教研改革項目申請人員的知情權,搭建高等院校與教師間順暢的信息溝通渠道。
結語
總言之,高等院校教研改革項目研究活動的開展,可全面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推動高等院校教育教學工作的轉型發展。在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活動全面深入的前提下,高等院校需要提升對于教研改革項目的關注水平,構建完善的教研改革項目管理模式,開展全過程的項目管理活動,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統提升教研改革項目管理質量,確保教研改革項目管理實施的有效性,幫助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獲得良好的競爭優勢,為高校教育事業的可持續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基金項目:安徽省思政能力提升項目(編號:sztsjh2019-2-39)、安徽省社會科學創新發展項目(2021KY008)。
參考文獻:
[1]付高財,盛步云,張麗,盧其兵.高校教研項目的眾包模式探索——以產學研“3D資源庫”項目為例[J].中國高校科技,2021(08):45-48.
[2]董文杰,甘益慧,郝小飛.高職院校教研項目管理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職業,2021(09):52-53.
[3]張月.淺析高職院校教學研究管理存在的問題與改進策略[J].科技經濟市場,2021(05):99-101.
[4]萬青,韓永,何艷.高校教師教研質量提升對策研究——基于項目組合管理的視角[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09):259-260.
[5]張陽.項目管理:讓校本教研去虛向實——以數學學科校本教研為例[J].基礎教育課程,2020(17):44-51.
[6]羅筑華.地方高校教研教改項目管理效能提升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9(12):34-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