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右思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為世界歷史文化的繁榮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其中先進的思想,精妙的技術,大氣的文化,為世界各國帶來了啟發,現如今傳統文化的缺失,引起了有關教育工作者的注意,本文希望通過探討,在幼兒教育中引入傳統文化的意義和可行性,促進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幼兒教育;意義
一、引言
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精粹部分,經由歷代先賢整理匯總而成,涉及到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個方面,如今的幼兒啟蒙傳統文化教材有了較大的進步,《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圣人書籍,經過注音,釋義,插圖等方法的輔助,已經能夠為幼兒所接受。《唐詩三百首》等詩詞歌賦類書籍能夠陶冶幼兒情操,《曹沖稱象》《孔融讓梨》等傳統故事能夠教導幼兒向善,學會謙恭禮讓,可以說各式各樣的傳統文化都有它的優點所在。
幼兒階段是成長的起步階段,此時幼兒的三觀和思維體系都未形成,最容易進行塑造,因此在幼兒階段開展傳統文化教育,能夠為幼兒打下良好的基礎,將傳統文化與愛國情懷深深植根于幼兒心底,引導幼兒成長為熱愛國家,熱愛人民的新時代青年。
二、幼兒傳統文化教育的問題
1、教材種類繁多,缺少公認范本
上文提到過,現代的傳統文化幼兒教材種類繁多,適應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幼兒使用,除了基本的注音之外,有插圖版啟蒙教材,也有小故事版啟蒙教材,有詩詞類啟蒙教材,也有傳統科學類啟蒙教材。對傳統經典的解讀也是各種各樣,每家各執一詞,種類繁多,令家長和幼兒教育工作者眼花繚亂。這種教材的亂象,不利于幼兒基礎教育的推廣,也增加了學校選擇適合幼兒教育教材的難度,其次,教材內容質量不統一,也會影響幼兒以后對待學習的態度,無形之中,使得校方在選擇教材時更加慎重,使得教師在授課時更加注意方式方法。
2、教學活動與傳統文化不兼容
寓教于樂是教書育人的高級層次,很少有教師能做到,如何做到進行教學活動時,傳播思想和知識,是所有階段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的任務,傳統文化雖然有益于幼兒思想的啟蒙,能夠更好地塑造幼兒的價值觀念,但是圣賢書籍半文言形式的文字,更不易被學生理解,這導致了教學活動與傳統文化的兼容性直線下降,幼兒教育工作者必須先幫助幼兒進行傳統文化的教材啟蒙,完善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才能夠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引導幼兒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使傳統文化之風在幼童之中盛行。
3、家長對傳統文化認可度低
部分家長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仍然停留在“四書五經”的階段,對此并不認可,甚至斥之為封建糟粕,但殊不知,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對自我,對家庭,對社會,都有著極其深入的思考和解讀,風靡天下的足球在宋朝早有“蹴鞠” 的雛形,這是體育的傳統文化;肆虐全球的新冠在中國中藥治療的輔助下,受到抑制,這是醫藥的傳統文化;登上聯合國非遺清單的“臉譜”,是國粹的傳統,更不用說浪漫主義的詩詞歌賦,兵行詭道的各朝兵法……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幼兒教育中傳統文化教育困境的解決方案
1、了解教學內容,結合幼兒興趣
傳統文化的不同譯本特點不同,故事版和插圖版各有優點,所以幼兒教師在選定傳統文化教學書籍時,務必要提前了解書籍內容,對書籍知識的展示形式,突出特點有所了解,然后根據本班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差異和發展方向,選擇能夠結合現代發展,滿足社會需要,遵循幼兒發展特點的教材范本,對教材的使用順序仔細斟酌,最好從《三字經》《弟子規》等朗朗上口,文言形式較弱的傳統書籍入手,鼓勵學生盡快熟悉傳統文化書籍的展現形式,為日后學習更深層次的傳統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礎。
2、利用電子資源,完善公共服務
21世紀是電子信息的時代,手機幾乎是家庭必備的產物,大部分家庭中更是電腦、pad全套電子產品,這為傳統文化的傳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幼兒教師需要善于借助外物,利用好便捷的教學資源,在課堂中,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自主性游戲、語言游戲、體育游戲,和幼兒之間的小型面對面式活動,更要注重電子屏幕與音頻資源的結合,通過兒童傳統文化講解視頻和有趣的傳統文化故事音頻,吸引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課堂之后,教師要熟悉幼兒的行為模式和心理活動,不宜布置過多的課后作業,最好以開發的傳統文化游戲、填字游戲等游戲形式,將傳統文化知識引入教學之中。
3、學校積極開展傳統文化主題活動,邀請家長參與
傳統文化的開展不是幼兒教師一方的責任,更需要家長和學校的共同努力。學校可以每周或者每月開展固定次數的傳統文化活動,提前布置文化主題,如童話故事類《小紅帽》《賣火柴的小女孩》,古詩類“中秋節詩會”“重陽節詩會”,體育游戲“蹴鞠”,沙盤游戲軍陣演練等,為學生安排不同的傳統文化主題活動,能夠幫助幼兒從不同角度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實現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幼兒教育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深入,仍然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無論是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幼兒教育工作者對傳統文化教材的選取標準,還是家長對傳統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支持,學校對此的配合,都需要各方不斷地進行磨合,才能更好地研究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最后,傳統文化融入幼兒教育,需要有關教育部門加強傳統文化教育資源研究建設,上行下效,為社會起到好的模范作用。
參考文獻:
[1]程五一,楊明歡.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幼兒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2(08):97-101.
[2]郝詠梅,張文芳,高媛,孫春園,馮美麗,張建榮. 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C]//.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三卷).[出版者不詳],2018:881-884.
[3]鄭榮新.中國傳統文化與幼兒音樂啟蒙教育[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22):280.
[4]許婷婷. 基于原創繪本的幼兒園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