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洪
摘要:在高中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要求,隨著素質教育在高中教育教學中的深入滲透,使得高中地理教學更加關注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通過對地理學科的關鍵能力進行提升,幫助學生掌握解決地理問題的方法,形成系統的知識架構,發展地理思維,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本文通過探討高中地理關鍵能力的論證及地理問題探討,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地理;關鍵能力;論證;地理問題
高中地理教材中包含著眾多的地理知識,這些地理知識之間具有較強的關聯性,但是復雜繁瑣的知識點使得學生在理解和記憶方面的難度較大,加之在實際的地理考試當中題型的變化多樣,也增加了學生理解的難度。在高中地理學科的關鍵能力培養當中,對學生論證問題、探討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關鍵的。
1扎實掌握地理學科的圖形語言
圖形語言在高中地理學科的學習當中占據著十分關鍵的地位,高中地理學科中所指的圖形語言主要包括了地理知識中的氣壓、氣溫、等值線、區域圖等以圖像性質進行展示的地理知識和地理信息[1]。對圖形語言的理解和掌握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地理學習水平,也是驗證與評估學生地理關鍵能力的重要維度。同時,圖形語言作為高中地理學科中的第二語言,在地理高考當中也包含了眾多的考點,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地理知識。由于圖形語言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學生通過對圖形進行觀察、分析、比較、判斷等方式提煉出圖形中的重要內容,而后利用圖形語言解決實際的地理問題。
在高中地理關鍵能力的論證過程中,要求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圖形語言進行有效的分析,在讀圖的過程中需要抓住重點,分清主次,通過題目與圖形之間的結合,快速篩選圖形中存在的關鍵地理信息,在深入讀題的過程中排除圖形中的一些無效信息和要素,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此外,通過圖形語言也可以幫助學生將一些文字性的地理問題以圖像的方式進行呈現,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通過善用圖形語言深入理解地理知識,打好學習基礎,促進學生地理關鍵能力的提升。
2提高學生的答題技巧
要培養學生論證地理問題、探討地理問題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就要求學生要具備以下的能力:其一,要清晰準確的表達觀點,注意邏輯的縝密性;其二,要注重觀點、表達方式以及表達內容的有效結合;其三,要注重語言表達的準確,正確的使用地理學科的術語。所謂地理學科的術語是高中地理學科中代表地理基礎知識、概念的名詞,不同的名詞具有其專有的使用范圍,如果混用和亂用都會造成詞不達意,給學生答題造成較大的影響。
舉例而言,氣候和天氣這兩個名字都是高中地理學科中的常用名詞,這兩個名詞在表面看語義具有較強的相似性,但是從代表的地理概念而言又存在較大的差別,氣候是指某一個地區一段時間以內天氣變化的整體情況;而天氣則是某一個地區某一天的氣溫、降水等要素所反應的短期內的情況。如果學生在答疑過程中混用了地理術語,就會造成論證的不嚴謹,從而給學生論證地理問題帶來較大的影響。因此,在高中地理關鍵能力的論證及地理問題探討當中,教師必須要注重在教學中反復強調用詞的準確,有意識的引導學生使用思維導圖等學習工具對地理術語的使用范疇、使用條件等進行梳理和總結,尤其是對一些語義相近的術語進行對比分析,掌握地理術語不同的使用要求,避免在答題過程中因用詞不準確影響地理問題的論證[2]。
3對地理學科的核心概念進行提煉
在高中地理關鍵能力培養的過程當中,學生論證地理問題和探討地理問題的前提就是學生可以靈活的運用自己所掌握的地理知識、現象和規律對地理問題進行合理的解釋,確保邏輯的嚴謹和論據的合理。而學生能夠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就需要基于扎實的掌握高中地理學科的核心概念,能夠理解并運用各類地理規律,有理有據的對地理問題進行解釋。通過對歷年地理高考的試卷進行分析,地理高考當中對于學生地理概念的掌握情況主要是對地理概念進行解釋和區分,而這就需要考驗學生的論證問題及探討問題的能力。為了幫助學生準確的掌握地理核心概念,并利用地理概念解決實際的問題,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當中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創設教學情境,通過情境教學、問題式教學、體驗式教學等多種方式,將抽象的地理概念以學生容易理解的方式進行呈現,達到加深印象的目的,尤其是針對一些相似度較高的地理概念更需要注意區分,做好記錄,避免在論證地理問題時發生混淆。
4搭建完善的知識架構
高中地理關鍵能力的論證及地理問題的探討是對學生多種能力、素養以及知識積累的考驗,高中地理知識內容繁多,知識點分散,如果依靠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學習和記憶,會給學生造成很大的學習壓力,也不利于在腦海中構建系統的知識架構,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為了提高學生在高中地理學科的學習效率,形成比較系統和完善的知識架構,能夠快速理解并解決地理問題,就要幫助學生對高中地理學科的知識進行整合、梳理和分類,注重知識間的關聯性,利用有效的學習工具進行整理,從而串聯起地理知識網絡。
一方面,在地理學科的學習中,教師應當注重溫故知新,在學習新知識前需要將原有的地理知識進行復習,通過將具有關聯性的地理知識進行串聯的方式提高地理學習的連貫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形成總結、歸納和提煉的良好習慣;另一方面,要注重及時的總結和反思,在完成某一單元或某一重要知識點的學習后,應當及時進行復習,對重要知識點進行梳理,通過復習發現新的問題,鞏固舊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逐步積累,提高自主的學習能力[3]。
結論:
地理學科的學習是學生認識世界、探索自然的一扇窗口,在高考改革的指導之下,當前的高中地理教學加大了對學生地理關鍵能力的培養,地理學科的關鍵能力包括了學生的地理論證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評價能力等,通過在地理學科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可以轉變以往被動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獨立思考的意識,形成比較全面和系統的地理知識架構,獨立的解決地理問題,并不斷提高學生的深度和廣度,培養對于地理學科的探究興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鈕之意. 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中學地理教學邏輯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21.
[2]何永.工程思維:地理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關鍵思維能力[J].地理教學,2020(17):29-33.
[3]劉淑婷. 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學策略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