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晶
當前,農村產業發展的組織化和專業化程度較低。村民單打獨斗只可能使極少數富裕起來,只有發揮集體的力量把村民組織起來抱團發展,才能有效應對市場經濟競爭。只有走集體化發展道路,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才能把外出的村民吸引回來,才能把群眾重新組織起來,培養一支職業化專業化的新時代農民隊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只有聚集體之智,舉集體之力,才能補齊短板,不讓一個群眾在小康路上掉隊。但是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過程中出現了突出的問題:人才問題。
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人才需求問題的現狀
人才是發展的動力,但通過調查發現懂業務、素質高的人才需求是當務之急。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弱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的領導是前提,治理有效是基礎。發展集體經濟是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重要保障。農村基層組織是我國社會組織的“末梢神經”,承擔著治理基層的重大責任。辦好農村的事情,關鍵是靠好的帶頭人和堅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目前,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弱化,黨員干部隊伍青黃不接、后繼乏人,在群眾中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說話沒人聽、辦事沒人跟問題”突出,嚴重削弱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二)區鎮兩級專業管理人員缺乏。由于區級業務管理指導人員少,影響全區業務的順利開展。鎮級缺乏專門管理人員,管理人員頻繁變動,雖多次培訓但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三)村級“領頭雁”少,管理疲于應付。全區成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283個,218個村黨組書記擔任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按寮w經濟組織運行大多由村兩委負責,村兩委既要負責村級黨建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工作,還要做好護林防火、防汛防滑等日常工作,對于村集體經濟組織運行管理疲于應付。村干部懂經營、會管理、曉市場”的專業人才缺乏,產業發展緩慢,帶動效應不足,再者集體經濟組織無明確待遇標準,工資保障不到位,也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辦法和激勵鞭策措施。所以大部分村干部對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缺乏信心和動力。日常工作總是尋找項目來爭取資金,但自我發展意識不強,不能立足村情尋找經濟增長點,造血功能失卻。有些村級干部,在資產管理工作中,無視紀律、辦事拖拉、推諉扯皮,甚至涉及侵占集體資產,屢經提醒教育態度怠慢改觀不大的問題。
(四)青壯年勞動力缺失。青壯年勞動力多數選擇外出務工或創業,留守的多是無勞動力或弱勞動力的老弱病殘人群,他們年齡結構偏大,勞動能力較弱,思維不夠開闊,創業本領不強,現代化技術匱乏,難以操控現代化系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比如他們大多戀土情結嚴重,導致寧可粗放經營,也不愿將土地流轉出去,影響了土地流轉,影響力規模經營。
(五)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對一些惠及自身的項目存在政府投入就干,不投入就無法運作,從而出現上頭熱、下頭涼的現象,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導致農村一些閑置土地、房產難以通過集中流轉、整村入股等形式得到合理利用,最終導致集體經濟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遭遇土地瓶頸。
面對問題,我們必須充分破解人才瓶頸制約,激發人才活力,這是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要素。面對人才瓶頸,要多管齊下多方發力。
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人才需求問題的建議
發揮黨支部的領導核心作用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凝聚黨心民心、鞏固執政基礎的重要抓手。農村黨支部要發揮好領導核心作用,為群眾提供必要的服務,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二)建立培訓制度,培養三支隊伍
農業部門要加大對村集體經濟組織運行和財務管理工作的培訓指導力度。加快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平臺,確保農村集體資產有人管理、農民集體權益有人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人指導。培養好促進農村發展的三支隊伍:
一是建強村干部隊伍。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選好懂經營、會管理的帶頭人,注重從大學生村官、致富能人、農民專業組織理事長中選配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干部,這樣能增加村集體經濟發展后勁。通過培訓增強干部能力,提升干部素質,不僅要加強兩委干部培訓,通過培訓教方法、教思路,提升兩委干部辦事能力,使兩委干部做事更靈活、思路更寬闊。農業部門要加大對村集體經濟組織運行和財務管理工作的培訓指導力度。加快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平臺,確保農村集體資產有人管理、農民集體權益有人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人指導。
二是培養技術人才隊伍。組織培訓技術領域的人才,通過經驗交流會、現場推進會等方式,進行科技知識培訓,培養既熟悉了解當地發展、又掌握專業知識的技術性人才,從而充分發揮技術性人才的作用,積極推動集體經濟的發展。
三是培養農民“中堅力量”隊伍。鼓勵支持大學畢業生、打工返鄉青年投身集體經濟的發展。優先流轉在村青壯年勞動力的土地。組織優秀積極分子,通過參與村集體經濟管理等方式使他們獲得不低于外出務工的收入,以此成為農民群眾中的“中堅力量”,在村集體經濟發展中起號召和領導作用,以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
(三)建立考核獎懲機制。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村干部任用獎懲的重要指標,對運行規范、集體經濟增收明顯、起到示范帶動作用的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表彰獎勵。解決村干部對村集體經濟發展積極性不高、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可采用企業化管理模式,通過股權分明、分紅收益明確、保底工資加績效獎勵等方式激發干勁、催生動力。
(四)通過宣傳與參與,增強群眾發展集體經濟的意識。要解決農民群眾對村集體經濟興趣不高、意識不強的問題。首先通過加強政策宣傳和講解,拓寬群眾的眼界,轉變群眾的思路,定期入戶為群眾答疑解惑,讓其認識到規模發展的便利。其次要從群眾參與感著手,通過群眾對村集體經濟運營狀況的充分了解,使其認識到集體經濟是自我發展的一條很好的路子,愿意積極參與土地流轉,參與規模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