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巧霞
摘要:隨著社會快節奏地發展,初中生心理健康對其學習生活、人際關系、適應社會、人格素養等均有著重要影響。通過勞動教育,不僅鍛煉初中生的身體健康,也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這有利于家庭、學校和社會和諧發展。
關鍵詞:初中生;勞動教育;心理健康
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初中生所接觸到的事物越來越廣泛,由于初中生辨別是非能力亟待進一步提高,難免會被不健康信息所影響。與此同時,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以及價值觀念形成的重要階段,他們在發展自我的過程中,容易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過程中存在各種困惑與難題。在這些影響因素下,初中生心理問題就必須得到重視。因此,加強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初中生身心健康發展,是當前我們國家實施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1.勞動教育的內涵分析
勞動是人本身的內在心理需要與應有的自覺行動,而勞動教育則是以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技能為核心,塑造個體良好的勞動習慣為目的的教育活動。勞動意識作為勞動教育的要素,它是培養勞動能力和勞動習慣的前提,也是學生社會參與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活動中,僅有勞動意識不夠,還需認知、態度、情感等因素的促進和轉化。只有具有良好的勞動態度,才能將勞動意識轉變為勞動行為。無論是哪種方式、哪種形態的勞動行為(勞動實踐),都是個體從對外部客觀世界的認知到對內部主觀世界的塑造[1]。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以腦力或技術勞動為核心的勞動形態對于社會發展和進步意義重大,勞動不再只是機械的、體力的勞動,而是一種創造性的實踐能力。勞動中無疑含有較多的認知成分和心理成分,需要勞動者隨時對自身的行為進行監控、調節、評價和優化,是其獲得正確的自我意識、自我發現、自我更新與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徑。借勞動教育這一途徑,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這是學生適應生活、適應社會的有力保障。只有當學生通過勞動實踐獲得的內在品質和能力,才是穩定的、可持續的。勞動教育需要還原到符合人的自然天性和身心發展過程的形態上去。以體力勞動為主的人,應該主動進行一些腦力勞動來調節身心;以情感勞動為主的人,則要用獨處與沉思來加以平衡,發展其更強大的自我調節能力,這是對抗人的片面發展和異化的重要方式。
2.初中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途徑
2.1建立規范化勞動評價制度
為保證初中勞動教育落到實處,還應建立一套規范合理的勞動評價制度。有研究表明,學生參與勞動的時間、勞動的內容均對其心理健康水平有顯著影響。因此,學校應加強勞動教育評價,并注重采用多種評價形式,比如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等。同時,評價標準還應從多角度考量,不能一味地關注學生的勞動技能水平,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真正有針對性地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根據學生的勞動意愿、勞動態度、勞動習慣以及對勞動者的尊重等行為做出判定,關注學生勞動教育學習的過程,將學生學習的有形成果(作品、技能水平等)和無形成果(學習態度,勞動中的收獲、感悟,克服困難的經歷等)都作為評價的內容,從根本上保證勞動教育課程評價的合理性。同時,將學生的勞動情況錄入個人檔案,納入學生升學、評優、就業的重要參考,真正將勞動教育落實為常態化教育,充分發揮其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作用[2]。
2.2注重提高勞動課程教育的針對性
在實際開展初中勞動教育的過程中,為了深入發揮該項教育在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方面的作用,還應注重提高勞動課程教育的針對性。新時代的勞動教育要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特點,開設不同的勞動課程,制定不同的勞動目標與勞動要求,給予學生不同的心理干預與影響。注重展現勞動課程教育的豐富性,更有利于提高勞動課程教育的質量水平。比如,針對初中低年級學生,勞動課程教育的重點應放在個人衛生整理、家務勞動教學等方面,引導學生認識到“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逐步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擺脫對長輩的依賴心理,感受勞動的樂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初中高年級學生已逐漸建立起成人意識,在對自我要求方面,自然也會向成人看齊。因此,學校應充分考慮這一特點,通過開設烹飪、手工、茶藝等勞動教育課程,引導學生在家庭中也能夠“獨當一面”,為父母做一桌可口的飯菜,幫助父母修理一些簡單的物品,還可以向父母展示茶藝,陶冶藝術情操,培養自身的審美意識。
2.3搭建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勞動與實踐密切相關,因此在初中學校開展勞動教育,應注重從實踐層面入手,引導學生做好勞動實踐,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勞動的艱辛與快樂,獲得更多體驗與感悟,發揮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作用。在具體落實方面,學校可以建立專門的勞動實踐基地,并結合實際,做好勞動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例如,學校可以積極與學校大宗食材供貨企業合作,實施開展“憫農”特色課程。學校可以邀請相關的農業專家,為學生講解有關糧油生產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到糧油公司參觀學習和實踐。相關特色課程內容應簡單且富有意義,符合初中學生的能力實際。比如,簡單介紹食用油(面粉)的加工、面食的生產、糧油衛生標準的執行等,從而在有效開闊學生視野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認識到一粥一飯來之不易,從而更加珍惜糧食和他人的勞動成果[3]。
結束語:
新時代賦予了勞動教育新內涵,因此應加強初中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學校和教師應認識到勞動教育在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方面具備的作用和價值,同時結合初中學校實際采取一些有效途徑,從多方面入手注重勞動教育的實踐和落實,實現學生未來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恒山,達瓦扎巴,仁增多吉. 異地辦學視域下少數民族地區中學生心理健康調查與分析——以西藏那曲普通高中為例[J]. 心理月刊,2020,15(17):118-119+127.
[2]楊學云. 農村地區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歸因分析及對策措施——以重慶市云陽縣為例[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9):30-31.
[3]王芳,李保松,宮賀. 運用讀寫技術提升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探究——以北京市第十九中學為例[J]. 北京教育(德育),2021(09):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