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爾曼 閆志龍



【摘要】? ? 文章以現代管理科學基礎課程為例,探討了PDCA循環(由Plan、Do、Check、Act組成)理論在基于“大學慕課”教學平臺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的應用,教學實踐表明二者的有效結合可以顯著提高教學質量,對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課程教學改革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 PDCA循環? ? 大學慕課? ?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 教學模式? ? 現代管理科學基礎
引言:
越來越多的工科院校把企業管理類課程作為工科專業的必修課。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物理科學與核能工程學院把《經濟管理》課程作為全院的必修課,天津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則把《管理概論》作為全院各專業的必修課程。上海交通大學的自動化專業,把《管理基礎》作為必修課。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在“工業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中,把《管理學》作為專業基礎課和必修課。
與國內其他高校相比,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為非經濟、管理類專業本科生開設了《現代管理科學基礎》這一門通識基礎類必修課程。該課程主要研究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規律,涉及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主要包括管理的一般理論、企業戰略管理、生產管理、服務管理、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物資管理、設備管理、財務管理、項目管理和技術經濟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它與經濟數學、經濟學基礎、心理學和金融學等課程都有密切聯系。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現代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學會從經濟和管理的角度來分析和解決工程技術問題,運用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來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為將來從事管理工作打下較好的基礎。
長期以來,《現代管理科學基礎》課程以傳統的教師“滿堂灌”授課形式為主,老師講解多,學生思考少,教師是支配者,學生是被動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不到激發,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提升。
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線上線下互動教學雖然呈現常態化趨勢,也取得了一定的應用效果,但是缺乏有效的監管,追蹤反饋也不到位,對于學生真正掌握的能力還缺乏有效的認識。結合當前的網上教學平臺來看,也只是依據常規課程學習、資源拓展等方面進行,其他有利于學生學習的信息拓展范圍不夠,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吸引力,也會間接導致學生的片面思維,缺乏自主學習的參與度,而使得互動教學效果并未達到預期。
在教學中應用線上線下互動教學模式應當合理利用資源,在當前互聯網時代,教師在教學中,不應只局限于書本上的內容,而是要從網絡上找到利于學生學習的各項資源信息。發揮網絡資源的輔助優勢,來豐富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利用自身的專業性去為資源開發、平臺建設提供建議和方案,讓教學內容更加充實,進一步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
為此,結合應用型大學學生特點,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現代管理科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重點研究了PDCA循環法在以“大學慕課”為教學平臺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新型教學模式中的運用。
一、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基于“大學慕課”移動教學平臺
中國大學慕課是全國最具權威的移動學習平臺之一,在國內應用型大學中被廣泛應用。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選用了大學慕課平臺上國家精品課程《現代管理科學基礎》作為線上教學資源,該慕課由南京郵電大學校級優秀教學團隊制作,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發展,課程體系得到進一步的優化。除了精心制作的課程視頻、單元課件、單元測試和單元作業之外,課程密切跟蹤企業管理發展的最新理論研究和管理實踐,動態更新案例和討論話題,引導學生緊密跟隨企業管理發展趨勢。除此之外,平臺自帶的慕課堂互動工具,能幫助教師開展例如簽到、點名、練習、討論等課堂教學活動,實時統計學生課堂、課外學習表現,快速匯總和分析學生線下課堂與線上課程的詳細學習數據,直觀顯示學生學習情況,有助于教師針對性調整課堂教學設計。
線下課堂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面對面交流研討的機會,教師的重點不再是呈現內容,而是開展有針對性的答疑解惑、深化拓展,通過情景教學、項目教學等引導學生進行研討式學習、實踐性學習。
通過全方位教學內容和結構的設計,使得線上線下教學能夠優勢互補,有機融合。有效地促進了教育模式從“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轉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果。
二、PDCA循環及其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PDCA是由英語單詞Plan、Do、Check和Act的第一個字母組合而成,PDCA循環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將質量管理分為四個階段,八個步驟,見圖1。
事實上,PDCA循環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質量持續改進提高的過程。針對目前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學生學習《現代管理科學基礎》這門課程的積極性不高,學習主觀能動性不強這個現狀,課程組團隊將2019級已修《現代管理科學基礎》的學生(均通過傳統線下授課的方式教學)作為調查研究對象,以調查問卷的方式對該課程的學習主觀能動性進行了分析,發放問卷464份,回收問卷401份,有效回收率為86,42%,根據調查結果繪制成學習主觀能動性不強原因分析因果圖(圖2),以此分析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不強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如圖2所示,將累計頻率為0%~80%定為A類問題,即主要問題(“滿堂灌”式授課和內容枯燥),應進行重點管理,結合圖1和圖2分析可知主要問題來自教師和教材,針對這兩個方面,應采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加強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
PDCA循環應用于課程教學中,分別對應著教學準備、教學實施、教學評價、教學反思階段。下面以《現代管理科學基礎》課程為例介紹PDCA循環法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的應用實踐,見表1。
三、PDCA循環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應用效果
(一) PDCA循環的特點
1.大環套小環、小環保大環、一環扣一環、推動大循環
將PDCA循環應用于現代管理科學基礎課程的教學活動中,整個學期的課程教學過程是大循環,每節課的教學是小循環,每次具體的教學任務是更小的循環。大循環是小循環的依據,小循環是大循環的組成部分,每個小循環的完成是上一級循環得以運轉的基礎,只有每個教學任務不斷地進行計劃、實施、檢查、處理,才能保證現代管理科學基礎課程教學的持續運轉。
2.周而復始,階梯式上升
完成一次PDCA循環,質量管理水平上升一個高度。PDCA循環持續進行,質量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對于教學活動來講,每節課的教學過程就是一個PDCA循環,完成一輪的教學準備、教學實施、教學評價、教學反思,暴露的教學問題被解決,教學質量得到提升。如此循環往復,教學質量則會不斷提升。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并將PDCA循環法貫穿于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與PDCA循環的優勢,既能使教學過程在計劃、實施、檢查、處理的控制中有效完成,又能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高質量完成學習活動。
(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優勢
1.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觀能動性
借助慕課堂,學生可以隨時在線學習并提交問題,教師可以在線一一解答,也可以在線下課堂統一講解。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中探索、課后拓展的學習習慣。
2.有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個性化輔導,實現因材施教
利用慕課堂數據分析功能,教師能準確掌握每位學生的出勤率、答題成績、小組討論參與度等課堂行為,從而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客觀評價,彌補了以往只以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的不足。此外,教師根據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制訂符合學生實際的指導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從而實現個性化指導、差異化教學。
四、結束語
PDCA循環法在現代管理科學基礎課程線上線下教學過程中的成功應用,探索出了一條持續改進課程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為應用型大學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豐富了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教學實踐。
參? 考? 文? 獻
[1] 李 瑩.PDCA循環在高校教學管理中的應用 [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6(2):130-132.
[2] 段佳麗,鄒 華.高校教學管理中PDCA循環的應用 [J/OL].中國培訓,2017(1):70[2017-11-17].htp://doi.org/10.14149/j.cnki.ct.20170622.078.
[3] 王 強.“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 [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2(1):153-156.
[4] 邱冠文,李福生,張輝金.大學生自主學習動力機制的開發 [J].安順學院學報,2015,17(4):55-56.
[5]蔣俊鋒.基于理論結合實踐趣味教學法的模式識別本科課程教學研究 [J].高教學刊,2015(17):66-68.
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基金項目:基于智慧課堂的混合式金課建設及其教學改革實踐(項目編號:JP205TS20008)
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一般課題:應用型本科高校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質量提升研究(項目編號:D/2021/01/97);
趙爾曼(1990.05-),女,江蘇揚州,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
閆志龍(1981.10-),男,江蘇南京,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新媒體廣告傳播,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