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玫
廣西壯族自治區榮譽軍人康復醫院 廣西 柳州 545000
牙齒脫落、牙列缺損是老年常見的情況,主要由牙槽骨萎縮、牙周炎、牙周袋形成的等因素導致,該情況會嚴重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主要體現于飲食、美觀、社交等方面。隨著近年來口腔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及人們對“美”的追求不斷提升,全口義齒修復開始廣泛應用于臨床,該修復方法是指患者在牙槽嵴上沒有任何天然牙存在,即所謂的無牙頜,在這種牙弓上為患者制作的義齒[1]。全口義齒主要由基托及人工牙組成,在幫助患者恢復一定咀嚼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由于老年全口義齒修復患者文化水平有限,多存在義齒清潔不足的問題,長時間清潔不足可導致義齒表面形成菌斑、最終引起念球菌感染、口腔黏膜會出現明顯的白色缺損,故采取科學的護理干預對于老年全口義齒修復患者至關重要[2]。隨著臨床護理經驗的不斷積累,有研究發現口腔科給予的常規護理或無法取得理想護理效果,存在護理作用持續時間短的問題,多數患者仍存在義齒清潔不足等問題[3]。為進一步提升護理效果,另外有研究提出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添加延續性護理是更適合老年全口義齒修復的護理模式,能顯著提升患者遵醫依從性[4]。鑒于此,本次研究甄選出40例樣本對比上述兩種護理模式的實際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對在我院全口義齒修復的患者進行篩選,甄選出4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排列表法分組(實驗組、對照組),20例/組。其中對照組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齡60-83(71.25±8.64)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6例、高中以下14例;實驗組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齡60-83(71.35±8.62)歲,高中及以上7例、高中以下13例。數據差異小(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均相關診斷確定符合全口義齒修復標準;(2)臨床資料完整度滿足本次研究需求;(3)家屬/患者對研究知情并簽訂同意書;(4)言語及認知功能正常者。
排除標準:(1)患有嚴重精神疾病患者;(2)合并其他嚴重口腔疾病者;(3)全口義齒修復禁忌癥患者;(4)合并其他系統危重病患者;(5)中途退出研究者。
全部40例患者均進行全口義齒修復,護理策略如下: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在患者治療期間給予其臨床對癥護理;在患者治療完成后給予其常規護理指導,包括口腔、義齒衛生的維護等日常護理注意事項;囑咐患者定期參與復查。
實驗組在對照組組基礎上添加延續性護理干預,大致如下:(1)給予患者同對照組的常規護理。(2)建立延續性護理小組:針對患者疾病情況成立護理管理小組,組內成員構成:科內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定期通過組內會議討論患者各階段護理策略;組內成員對患者的基本信息進行整理,包括患者住址、聯系方式等,方便后續延續性護理策略的實施。(3)建立嚴格的隨訪制度:通過與患者或家屬間的溝通建立微信群、QQ群等網絡交流平臺,對出院患者日產護理行為進行監督,定期評定患者義齒清潔及保養情況;定期進行實地隨訪,并對患者日常護理行為進行干預,給予其正確的指導。(4)加強宣教:通過定期舉辦講座向患者及家屬宣教義齒清潔及護理策略,同時鼓勵患者間自行交流,將良好的護理習慣進行交流、溝通;通過發放宣傳手冊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屬宣教,手冊內容需采取文字與圖片相結合的版面,幫助患者更加深刻的了解術后義齒清潔的重要性;于患者出院前根據患者情況為患者制定自我護理策略,耐心的囑咐患者每天需對義齒做兩次刷洗、飯后需漱口、避免食用過酸、過硬的食物、按照醫囑進行定期復查,若患者為來院復查則采取電話隨訪的方式進行。
護理實施2月后對比兩組義齒清潔度,隨訪患者,根據其具體清潔情況進行判斷[5]。其中優:義齒無菌斑;良好:義齒存在少量菌斑;較差:義齒菌斑量較大。(總優良率=優秀率+良好率)。
護理實施2月后隨訪并對比兩組護理介入前后生活質量。根據生活質量量表[6](SF-36)評定,選取生理職能、社會功能、心理職能、總體健康四個維度。評分標準:每個維度均為1-100分,分越高,則表示生活質量越高。
護理實施2月后對比兩組患者遵醫依從度。完全依從:患者可自覺遵守醫囑進行義齒護理、無抵觸情緒;部分依從:能遵醫囑進行義齒護理,偶有抵觸情緒。不依從:不能遵醫囑對義齒進行護理、抵觸情緒較嚴重[7]。(總依從率=完全依從率+部分依從率)。
采用SPSS 23.0軟件分析及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х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義齒清潔優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分別為90.00%、60.00%,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自我義齒清潔度對比(n=20,例)
護理介入前兩組SF-36評分對比無意義,護理介入后實驗組生理職能、心理職能、社會功能、總體健康四個維度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四個維度生活質量評分比較[n=20,±s,(分)]

表2 兩組四個維度生活質量評分比較[n=20,±s,(分)]
組別 生理功能 心理健康 社會功能 總體健康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72.89±7.35 77.56±7.96 67.79±6.99 73.29±7.82 75.83±7.91 80.89±8.26 70.96±8.23 75.21±8.26實驗組 72.85±7.31 82.98±834 67.77±6.97 80.63±8.57 75.81±7.92 86.41±8.86 70.91±8.21 81.76±8.58 t 0.017 2.102 0.009 2.829 0.008 2.038 0.019 2.460 P 0.986 0.42 0.993 0.007 0.994 0.049 0.985 0.019
實驗組遵醫依從度高于對照組(P<0.05),分別為95.00%、70.00%,見表3。

表3 兩組遵醫依從度對比(n=20,例)
隨著近些年來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全口義齒修復在臨床廣泛應用,該修復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復老年患者的咀嚼功能、改善其生活質量,近些年來數據顯示大多數老年全口義齒修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對于義齒的清潔往往難以達到臨床標準,故采取科學的護理干預對于上述情況患者具有重要意義[8]。
全口義齒修復后的義齒護理十分重要,不正確護理會嚴重影響口腔健康及全身健康,首先多數義齒護理未達標準患者義齒表面會形成一層義齒菌斑生物膜;其次當患者義齒清潔未達標準時還可引發義齒性口炎的發生,該病理狀態患者多表現為口干、口腔黏膜灼痛,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另外臨床數據顯示口腔感染疾病是心腦血管、呼吸系統等全身系統疾病的誘發因素[9]。有研究提出常規護理或無法在老年全口義齒修復患者中取得理想護理效果,存在護理延續性差等問題,研究同時提出對比常規護理,在其基礎上添加延續性護理在實際應用中更具優勢,在改善患者遵醫依從性、提升自我護理能力發面發揮著重要作用[10]。本次研究對比了上述兩種護理模式的實際應用效果,結果如下:實驗組義齒清潔優良率、遵醫依從度高于對照組、延續性護理介入后實驗組各維度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以上結果出現差異的原因在于,延續性護理通過一系列護理策略確保在患者不同階段均得到優質的護理服務,通常指醫院到家的延續,其中護理小組的成立明確了護理任務,能對患者實施無差別的延續護理服務;隨訪制度的建立能拉近患者、家屬、護理人員間的距離、建立雙向聯動護理機制,使護理人員能最快掌握患者義齒護理情況,患者也可通過網絡平臺向護理人員進行咨詢;加強宣教能有效提升患者遵醫依從度,加深患者及家屬對義齒清潔及養護的理解,在規范患者日常行為及提升其生活質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延續性護理干預能有效提升老年全口義齒修復患者義齒清潔度及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