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4月21日發表《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這是我國首次專門就青年群體發布白皮書。從白皮書中的一些數據可以看到,新時代黨和政府為青年發展創造的良好條件、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新時代中國青年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青春擔當。
擁有更高質量的發展條件
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1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超過2500萬貧困青年徹底擺脫貧困,中國青年共同邁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
互聯網深刻塑造了青年,青年也深刻影響了互聯網。2020年底,中國6歲至18歲未成年人網民達1.8億,互聯網已經成為當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長空間。在網絡視頻(短視頻)、網絡直播、網約車用戶中,青年都是主體。
獲得更多人生出彩機會
教育機會更加均等。2021年,中國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4%;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7.8%、在學總規模達4430萬人,居世界第一。2020年資助資金總額超過2400億元、資助學生近1.5億人次。2012年至2021年,農村和貧困地區重點高校專項招生計劃定向招生超過82萬人,讓更多的青年公平享有接受更好教育的機會,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職業選擇豐富多元。第三產業成為吸納青年就業的重要領域。2020年,第三產業就業占比47.7%,比十年前增長13.1個百分點。特別是近年來快速興起的新產業、新業態,催生了電競選手、網絡主播、網絡作家等大量新職業,集聚了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等大量靈活就業青年,涌現了擁有多重身份和職業、多種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斜杠青年”,充分體現了時代賦予青年的更多機遇、更多選擇。
發展流動暢通自由。中國青年逐漸由單向的“孔雀東南飛”轉變為多向的“自由隨心飛”,在自己喜歡的城市尋找發展機會。2020年,外出農民工總數近1.7億,其中多數為青年;更多青年通過城鄉之間的發展流動更好融入城市生活、實現發展躍遷。
社會參與積極主動
有序參與政治生活。截至2021年6月,35歲及以下黨員共2367.9萬名,占黨員總數的24.9%。青年廣泛參與各級人大、政協,積極履職盡責、參政議政,2019年縣級人大、政協中青年代表、委員分別占10.9%、13.7%。
積極參與社會事務。截至2021年底,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中14歲至35歲的注冊志愿者已超過9000萬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32萬余支青年突擊隊、550余萬名青年奮戰在抗疫一線。青年科技人才在“天宮”“蛟龍”“天眼”等重大科技攻關任務中擔重任、挑大梁,北斗衛星團隊核心人員平均年齡36歲,量子科學團隊平均年齡35歲,中國天眼FAST研發團隊平均年齡僅30歲。
更加開放自信地融入世界
1978年,中國選派出國留學人員僅800余名;2019年,超過70萬人出國深造;1978年回國留學人員僅248人,2019年超過58萬人學成回國。與此同時,大批中國青年通過旅游、考察、商務、勞務等方式走出國門、感知世界,2019年國內居民出境達1.7億人次,中國青年認識世界的渠道更加廣闊、國際視野不斷拓展。
(據新華社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