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敏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歷來是中華傳統美德,從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夫子提出的“修己安人”到現代教育家陶行知的“為人師表”都是對師德的最好詮釋。廣大教師必須不忘初心,肩負教書育人使命,守住職業道德底線,努力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
1幼兒園教師師德養成的個人理解
(1)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價值觀
幼兒時期的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感受不到愛的孩子也不會對社會充滿愛。幼兒教師必須以博愛的胸懷來詮釋職業道德,注重和培養良好的道德修養,在教育教學中嚴于律己,絕不做有損職業道德和違反師德師風紀律的事情。教師要有良好的形象,為人師表才能讓家長和社會放心,每天要全身心地投入幼兒教育工作,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用微笑和鼓勵來關愛孩子,讓家長放心把孩子交給幼兒園,為社會培養充滿正能量的祖國花朵。
(2)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
教師的專業素養直接影響著教學水平和師德表現,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可以概括為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實踐經驗和奉獻精神幾部分,這些既是社會對幼兒教師提出的素質要求也是幼兒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突破點。幼兒教師要對自己提出更高的專業素養要求,在大學所學知識基礎上參加各類培訓和教學實踐活動。剛進入幼兒教師崗位時要接受入教培訓,對工作地點和工作職責有深入的理解,明確教師的職責和師德重要性;在接手幼兒教育工作1-2年內要注重總結和積累,要摸清孩子的身心變化規律;在具備一定工作經驗后要主動交流和溝通,與家長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參與幼兒園的管理工作。在完成一個周期的幼兒教育工作后,要領悟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內涵,從理論到實踐,從約束到引導,反復嘗試和虛心求教,有耐心、有恒心做好幼兒教育工作。師德的形成不是嘴上說的,而是通過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積累工作經驗得來的,幼兒教師決不能原地踏步!
(3)注重業務能力和經驗的點滴積累
幼兒園教師有著特殊的職業成長規律,需要較強的職業素質、業務能力和經驗積累才能勝任。幼兒教育從業者要具備良好的本專業知識和技能,在教育學、心理學、健康學等方面有一定的造詣,還要在日常工作不斷積累經驗,努力提高業務能力,懷著博愛之心做好幼兒教育工作。
我在工作中始終把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和適應社會能力培養放到首位,對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嚴格要求,努力成為心目中優秀的幼兒教育工作者。剛參加工作時我還是一名大學應屆畢業生,從開始的戰戰兢兢到日后的沉著穩重,從菜鳥到星級教師,我在每次反復的課程推敲和看護孩子過程中不斷成長。在工作過程中,我深刻認識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我們是孩子在學校的引路人,是除家長外最需要關注孩子一舉一動的責任人,我們每一次課程活動都會直接和間接地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因為有責任,幼兒教師必須負重前行,因為有師德的,幼兒教師必須無私奉獻,為了孩子,一切都是值得的!
2幼兒園教師師德養成的制度建議
幼兒教師的師德養成除了教師個人努力和經驗積累外,離不開師范教育和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現對幼兒教師的師德養成制度提出以下建議:
(1)提高幼兒師范教育培養質量
幼兒教師的師范培訓機構包括中專、高職高專和本科師范院校幾類,學制3-5年不等。這些教育機構的生源層次不一,教育教學活動側重點也不同。為了進一步提高幼兒教師師德培養質量,必須要求將師德養成作為各級師范教育機構的人才培養目標,要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動搖,特別是職業教育要將師德養成與職業技能培訓等同對待。幼兒教師的師德養成除了通過系統化教育、思政學習和經驗積累外,教師自身的性格和品德也是至關重要的,英國教育學家Patrick曾提出:職前教師的信念改變往往基于其進入教師培訓項目之前持有的信念、目標、興趣和價值觀。為此,要吸引優秀學生就讀學前教育專業,同時提高培養質量,才能為幼師師德養成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
(2)建立健全立德樹人為核心的教師評價體系
每個人都會在規則允許條件下選擇對自身最有利的方式工作和學習,教師評價是引領教師技能水平提升和德行養成的重要制度。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后簡稱《方案》),其中明確指出“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方案》要求在各級教育機構對教師評價過程中要“堅持科學有效,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以求達到引導教師提升,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
現有的幼兒教師評價體系是面向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結果性評價,更多關注可量化的教師日常表現,如是否引導孩子吃飽飯、課后玩具是否擺放整齊、課程情境設計是否合理等。這些評價標準是以成人的標準來考察,并沒有從幼兒身心發展角度來思考。幼兒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身心健康發展意識,采用的教學手段多為保教實踐類活動,如游戲、唱歌、跳舞等。對幼兒教師的定位應是富有愛心的“引路人”而不是認真負責的“保姆”,評價標準應是幼兒教師的師德、人格和價值觀。因此,需要設計更加符合幼兒教師師德養成需要的評價體系,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本質特征“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為核心,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動搖,改變以量化專業技能為傾向的傳統評價思路和體系。
(3)完善幼兒園的用人機制
現行的幼兒園用人標準是對幼兒教師的5項專業技能(講課、唱兒歌、畫畫、彈琴、跳舞蹈)進行重點考量,在立德樹人使命背景下,教師的德行遠比掌握知識量和技能數要重要。幼兒師范教育機構和幼兒園要完善實習制度,讓幼兒教師進行試崗訓練,從表現良好、師德有保障的人選中挑選合適人才。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幼師要想達到自我實現的程度,也要有一定的地位及物質保障。為此,我們需要統籌兼顧,精準施策,營造尊師重教的氛圍,提高幼師的社會地位及待遇,而不是一味地從外在規章制度的角度向幼師提要求。有了外在環境與條件的大力支持,幼師也就會自然而然地真心對待孩子、愛護孩子,呵護他們健康成長。
3結語
幼兒教育的師德師風建設任重道遠,幼兒教師的素質提升不僅限于專業素養和教學經驗,更應該關注責任擔當和師德養成。教育管理部門應建立健全幼師隊伍的師德準入機制,為一線教師提供師德水平和專業素養提升的培訓;幼兒園要注重教師隊伍的德行師表,給予責任心強、師德優秀的教師充足的升職加薪空間;教師自身也要嚴于律己,肩負擔當立德樹人使命,絕不做有損教師形象和不利于幼兒健康成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