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芬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提出“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 食育作為通過“飲食”開展的教育,它不僅涉及兒童的營養健康,還關注兒童健全人格的養成及文化傳承。順德有著“世界美食之都”的稱號,是粵菜重要的發源地之一,可供食育教育開發的各種資源。在開展食育主題活動過程中,以幼兒為本,關注幼兒的學習興趣,整合出具有地方飲食文化特色的主題單元。本文以“順德美食”單元的開發為例,對大班食育主題活動生成策略進行研究,提出教育策略,為相關類似活動的開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食育;主題活動;生成策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提出“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順德,民間古稱“鳳城”,地處珠江三角洲,是廣府粵菜的重要發源地,有著“世界美食之都”的稱號,順德飲食文化豐富,底蘊深厚,是園本主題活動建構的重要資源。食育作為通過“飲食”開展的教育,它貼近幼兒的生活,通過食育活動培養幼兒健康的飲食方式,以及對食物、自然和文化的認知,是幫助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方式。
一、主題活動生成策略研究的意義
在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中預設主題活動方式是占據主導地位。在開展過程當中經常會這樣的現象:活動主要從教師想要達到的教育目的出發,忽略兒童為主體的作用,無法兼顧兒童的興趣。當兒童在活動中產生的疑問或行為反應時,教師不能及時恰當的應對,導致錯失教育良機。因而教育效果不理想。所以,預設主題活動要達到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對相關的生成線索和生成策略加以分析和研究。
我們以順德小吃為切入點,結合本土飲食文化資源,進行大班食育主題活動生成策略研究,可為教師更科學地進行生成主題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提供有效的幫助。
二、大班食育主題活動情況調查
為了解幼兒、教師對順德小吃的認識、態度、參與情況,及教師在以往開展食育教育活動中的生成經驗以及應對策略。對我園70名大班幼兒、30名教師進行了調查,經調查發現認識并吃過3-4種以上的順德小吃的幼兒達46%,認識并吃過1-2種以上的順德小吃的幼兒達39%,而大部分幼兒及教師對順德的美食探究充滿興趣。通過訪談教師發現大部分教師都意識到生成活動的重要性,他們認為環境的變化,幼兒的問題、反應、行為和教師的新想法都可能導致教學活動的改變,他們會在教學準備時有意識地給教學計劃留下彈性空間,作為生成活動應對策略。由此可見教師在應對生成活動的策略是比較單一。
三、大班食育主題活動的生成策略
(一)主題預設階段
在主題預設階段,需要充分了解幼兒對某一食物的興趣和前期經驗,把幼兒的興趣和意向納入到主題活動預設過程中。教師組織幼兒討論,對幼兒關注的熱點進行聚焦和把握,以此為據生成食育主題活動,是為更好地開展主題活動奠定基礎。
策略一:聚焦話題
教師留意觀察聆聽孩子的聲音,感知孩子的興趣和需要,聚焦幼兒關注的話題。如國慶節過后孩子們討論著在順德本地游的見聞,教師抓住幼兒關注順德特色美食這一熱點,與幼兒進行討論,根據幼兒的在節假日參加本地游吃過的順德小吃,確定了“美味雙皮奶”的主題活動并制定計劃,此項活動得到了孩子們的積極響應,取得良好的效果。
策略二:引發探索
教師組織幼兒討論,鼓勵幼兒進行大膽聯想與猜測。如他們討論著“順德雙皮奶”是怎樣制作的?與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并用圖畫記錄下來。這時教師提出問題:制作“順德雙皮奶”需要的材料和工具有哪些?你們記錄的做法中能真的做出“順德雙皮奶”?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尋找答案?這時,孩子們決定去尋找答案。
(二)主題實施階段
在主題建構階段,教師應支持幼兒以自主、多元化學習方式,不斷地推進探索學習。此階段教師應根據幼兒興趣和需要,為幼兒提供真實材料、時間和空間等方面的支持。起到激發幼兒維持和發展探索興趣和行為的作用。保障了主題學習活動的順利推進,使幼兒在探索活動中建立起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策略一:材料支持
如,在“白白倫教糕”的制作中,大家一起討論制作倫教糕需要哪些材料?什么是秈米粉、酵母粉? 200克有多重?怎樣制作?等等的問題。這個時候教師可為孩子提供相真實的材料,也可以和孩子“走出去”的方式,帶領孩子一起探索尋找答案。
策略二:時間、空間支持
幼兒園一日活動的時間是有固定安排的,這樣的安排經常會打破孩子學習或工作專注力,讓孩子無法跟隨興趣而推進學習,對學習探索活動產生局限性。為避免此情況,教師讓孩子一起來做計劃烹飪時間表,在食育主題活動時間上給予支持。在空間支持方面,我們運用“留白區”給孩子一方自主創造的空間。孩子們可以在此提出疑問,記錄方法和過程等。如在 “美味雙皮奶”主題活動完成后,留白區出現了一碗牛奶加一坨姜加問號的畫面,教師關注到了這一情況,進行了全班幼兒討論會,給他們提供更多的支持,后續生成了“姜汁撞奶”的活動。教師的支持策略使孩子的創新性思維得到尊重和實現。
(三)主題分享階段
在主題分享階段,實施“回顧反思、交流分享”策略,可以幫助幼兒回憶主動學習的過程,也可為其他幼兒提供經驗。
策略:回顧反思、交流分享
主題的結束階段,教師帶領全班孩子討論“怎樣把“雙皮奶”變得更好吃、特別?”等問題,啟發幼兒思考、交流。結果孩子提出更有創意的想法,在“雙皮奶”加上美味的干果:葡萄干、杏仁、芝麻、花生等,好看水果:芒果、火龍果、圣女果、葡萄、橙等,好吃的零食:巧克力、餅干、糖果等等。而教師盡可能地幫助幼兒實現個性化的作品。教師還會引導大家討論:怎樣把制作食物的經驗分享給其他人?孩子自己制作分享板,到各班去分享自己的故事,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社交能力等,促進幼兒的綜合能力提升。
四、結語
幼兒園大班食育主題活動生成策略研究,以順德特色美食為切入點,利用本土飲食文化資源,以幼兒為本,關注幼兒的學習興趣,整合出具有地方飲食文化特色的主題單元。在主題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對主題發展中的預設、建構、分享三個重要階段,提出5個相應的支持策略,支持幼兒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探索,學會積極主動、獨立自主、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獲得全面發展。幫助教師在實踐中理解生成,把握時機采取恰當的生成策略,更科學地進行生成主題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參考文獻
[1]馮曉蘭. 幼兒園生成性主題活動策略研究[J]. 成才之路, 2018, 000(028):66-66.
[2]黃翠. 幼兒園主題式課程下的食育課程構建策略研究[J]. 數碼設計(上), 2019, 000(005):235-235.
[3]季紅珍. 幼兒園食育主題活動開展策略探析[J]. 成才之路, 2020, 000(003):102-103.
[4]吳一嫻. 例談幼兒園主題活動中生成活動教師策略的實施研究——以小班主題活動《"?"開來》為例[J]. 科普童話, 2019, 000(016):P.146-148.
[5]顧荷英.生成課程的源泉是關注幼兒[J].上海教育科,2010(1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