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霞
我國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學習是幼兒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表明傳統文化能夠幫助幼兒園孩子們感受到文化的豐富性和多元性,同時激發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本文首先分析了二十四節氣活動在幼兒園開展的背景和現實意義,然后總結了實際教學中二十四節氣的實踐路徑,最后對于今后的幼兒園“二十四節氣”教學工作作出了一定的設想。
一、二十四節氣活動在幼兒園開展的背景和現實意義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們出于對世界有著強烈好奇心的時期,他們對于周圍發生的一切都有著十足的興趣,并且有著探索和學習的精神。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是人們日常生活的指南針,并且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開展相關的二十四節氣活動是為了提升孩子們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同時也激發孩子們對于新奇事物的學習。教師們深度把握“二十四節氣”其中的教育意義,并且將其和日常的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在一起,使幼兒園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化和多樣化,提高幼兒園孩子們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促進了幼兒園整體教學水平和質量的提升。
二、實際教學中二十四節氣的實踐路徑
根據幼兒園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和相關知識儲備,教師們應該將相關二十四節氣的學習分配到三年的學習中,使孩子們的學習呈現梯度化和具有科學性,使孩子們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中了解和掌握中國傳統文化。
(一)層層分解,三維推進——探索二十四節氣教育目標及內容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季節的變化進行區分的,教師在進行課程的安排是需按照這一原則進行。可以將整體的節氣學習分為春夏秋冬四個板塊,每個板塊針對其中的節氣進行詳細的講解,結合一定的游戲和互動,增加孩子們對于節氣的含義理解以及節氣的特征,以便孩子們掌握不同節氣之間的區別,避免孩子們將節氣混淆。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注意教學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同時結合幼兒園孩子的實際接收能力對授課內容進行合理安排。此外,教師還應該將二十四節氣的教學和孩子們的日?;顒酉嘟Y合,對于節氣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進行適當舉例,可以幫助孩子們對于節氣的理解以及幫助孩子們強化不同節氣之間的不同之處,也使教學內容更加具有實用性。
其中相關的課程內容不僅僅是教材中的內容,教師還應該在兒童的角度和視角豐富和拓展“二十四節氣”的內涵。如不同植物在不同節氣的變化,天氣的變化,在不同節氣特定的飲食習慣以及人們某些特定的服裝等。通過簡單有趣的游戲,能夠使孩子們直接地感受到“二十四節氣”,最大程度使孩子們體會到不同節氣之間的差別,增強孩子們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二)處處可玩,時時可做——進行課程環境創設
在迎來具體的節氣時,教師應該營造相應的節日氛圍。可以通過對于教師進行恰當的裝扮和舉行一些節氣相關的活動,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節氣的氣息和氛圍。在孩子們感受到傳統節日帶來的快樂的同時,使孩子們能夠對于中華傳統文化有著更加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比如,在相關節氣到來之時,教師可以組織孩子們畫和剪紙對應節氣相關的圖畫,再張貼至教室或者走廊,使孩子們不僅有參與感,還對于節氣的到來有著更加直接的感受。
(三)由淺到深,由近及遠——優化課程建設內涵
班級不同,幼兒園孩子們的年齡也不同,分為大中小班,其中對于不同的年齡階段開展“二十四節氣”展開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是不一樣的。小班孩子們由于年齡較小,對于相關節氣的學習目標主要是對于氣候特征、相關的風俗進行了解,教學模式主要是通過簡單的互動游戲、美食活動以及體驗傳統的節氣民俗等。中班孩子們在了解和掌握相關節氣的簡單知識后,根據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增加了相關美工、美食制作和相關簡單種植的活動,使孩子們將課本中相對應的節氣知識通過對應的手工作品展示出來,不僅豐富了孩子們對于節氣的理解,還促進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比如,在清明時節,教師在講解相應的節氣知識后,應該針對孩子們感興趣的青團制作組織相應的活動,使孩子們對于清明時節的理解更為直接和實際。大班孩子各方面的學習能力都強于中班和小班的孩子們,所以教師除了相關活動的組織,應將教學的重心放在關于“二十四節氣”的相關文化常識背景以及相關簡單的節氣古詩詞,使孩子們積累豐富的文學常識。比如,在夏至時節,應該賞析相關夏日的諺語或者詩詞,并且要求簡單的古詩詞孩子們能夠進行理解和掌握。
三、今后工作的設想
我國有著非常深厚的傳統文化,對于孩子們傳統文化綜合素質和核心能力的培養是不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的。教師應該把握不同階段幼兒學習的特性和差異性,采取相對應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和方式,使之對于孩子們的“二十四節氣”學習有著更加更大的促進作用。同時,教師應該立足于孩子們的視角去理解相應的節氣,對于教學內容和環節的設置更加科學化和趣味性,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讓弘揚傳統文化的種子在孩子的身上生根發芽。
參考文獻
[1] 李敏.優秀傳統文化在幼兒園活動中的應用現狀及對策研究 ——以淄博市三所幼兒園為例.教育觀察,2022,第9期
[2] 侯小妮.從學校視角探析傳統文化資源利用的方法和策略.教育觀察,2022,第8期
[3] 楊平,丁瑞靜.基于核心素養的高職傳統文化教育路徑分析.現代職業教育,2022,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