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萍
摘 要:小學三年級隨著學習科目的增加,學生的課程壓力空前加大。語文作為主科,重要性從未降低,但其他科目的增加,勢必分散學生的學習精力,放在語文學科上的整體時間減少,但語文學科的學習任務重要性卻從未減弱。尤其三年級上學期,對學生而言是一個重要的適應階段,加之“雙減”政策的要求,教師在考慮因學科增加而已經使得學生的整體作業量增加的前提下,如何提升小學語文作業質量、保證語文學習效果是擺在三年級語文教師面前最重要的課題。本文嘗試探究“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作業質量提升的有效途徑。
關鍵字:雙減;小學語文;作業質量;提升途徑
小學三年級的學習隨著科目的增加,各學科課后作業總量也驟然增加。在以往經驗中,為克服其他學科分散語文學科的學習精力,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往往會在“量”上增加,以保證學生保持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能力,跟上學習進度。而在“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的作業設計既要減“量”,又要提“質”,還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化”。教師需深入研究小學語文的作業設計,從形式、內容、數量等多方面優化質量,保證對語文教學效果的鞏固。
1.“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作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字詞作業簡單重復,重記憶輕運用
字詞作業的傳統形式,抄寫、背誦、造句,學生在課后寫作業時往往覺得枯燥、厭煩。尤其反復的抄寫,只記住了字詞本身,并不能有效運用到實際中。即使同時布置了造句的作業,仍然是學生為了完成而完成,不會深入思考字詞本身的意義和運用的場景、技巧和方法。
1.2數量多,壓力大,有效性低
三年級的語文作業因為要與其他學科競爭時間分配,通常在數量上體現重要性,學生作業完成壓力大。而且教師在作業數量上增加了之后,就不再思考質量上的優化,無論是作文、小組合作、還是閱讀等方面,都不加以整合規劃,不加以設計的布置下去,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壓力很大,且對作業的意義沒有充分理解,完成質量差,應付的可能性更大,對學習內容的鞏固作用有限。
1.3忽視學生個體差異,作業千篇一律
作業問題的通病就是全班相同,對學生進行沒有差別的訓練。能做到針對性批改評價的教師已經很稀缺,而能做到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對小學語文作業進行個性化設計的老師更是鳳毛麟角。因學生的理解力、領悟力、基礎水平等影響,學生在課堂吸收的知識程度不同,對已學知識的掌握也存在差異,如果作業毫無差別,就會導致學生在知識鞏固中的個性化需求難以滿足,不利于學生的能力培養。
2.“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作業質量提升途徑:
2.1以句子容納字詞,提升應用能力
不再簡單重復抄寫字詞,將字詞融入句子中,組成句子或對話,為字詞的使用創造語境,讓學生以抄寫、朗讀、背誦的形式完成作業。例如三年級上冊,第一課《大青樹下的小學》中對新字的掌握,壩、 漢 、艷、扮、揚、讀、摔、跤、鳳、潔,以課文的語境造一個句子:站在壩上的漢族學生,都是艷麗的打扮,在高高飄揚的國旗下,有的讀書,有的摔跤,只有我在看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墻上搖晃。通過這樣一個句子,既濃縮了課文內容,又包含了所有生詞,學生在完成作業的時候不僅復習了課文,也記住了字詞。以這樣的方式日積月累,學生就會培養起語感,養成閱讀習慣,在句子的朗誦和背誦過程中牢記字詞本身以及用法,提升字詞在語言中應用時的能力。
2.2增強作業綜合性,貼近實際學習和生活
小學三年級的課程增加了英語、科學和綜合實踐,品德與生活課程更換成品德與社會,這樣使得作業在數量上有了絕對性的增加。語文作業可以融合自身的內容,減少數量,也可以結合其他學科、貼近實際生活,增加綜合性和實用性。例如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可將寫日記和詞段運用兩個作業結合起來,也可以與英語課的內容相結合:寫一篇今天的日記,包含以下兩個內容:1、用一句話描述英語課上老師說的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單詞,說說為什么;2、再找一些詞來形容“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通過這樣一種學科內融合及與其他學科融合的形式,為學生減少了作業量,同時創設了一個貼近生活和回顧其他學科知識的情境,使學生更有興趣完成作業,并在作業完成過程中學會應該掌握的知識。
2.3關注心理傾向,激發主觀能動性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習慣以及不同的心理傾向。對不同學科的喜好程度、領悟力都影響著作業的完成效果。關注學生的差異化和個性化心理傾向,會為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提供更加科學的依據。把作業的內容做多種方案,讓學生自主選擇完成方式,評價作業時采用多角度、多維度的標準,如工整程度、正確率、創造性等維度。例如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習作《奇妙的想象》,讓學生用手寫、手機/電腦打字、錄音、視頻等方式完成自己的故事,然后讓學生分組交換習作,評選出最喜歡的故事,說說好在哪,需做哪些修改,最后再做“想象島”的展示。通過類似的方式設計作業,為學生提供完成作業的多種選擇,降低學生對完成有一定難度的作業的抗性,激發學生有效完成作業的主動性。另外,可結合“費曼學習法”,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錄音、視頻、書寫、繪圖等方式)復述當天語文課上的重點內容,以為老師做輔導指南的形式“寫”下來,要求突出重點、解釋清晰、主次分明,這樣通過知識點的復述訓練,既加深了知識的印象,又學會了有效的學習技巧。
結束語
“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作業質量的提升,既要考慮減少數量,也要考慮提升質量,同時還要考慮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和學科壓力。數量上的減少,主要使用學科內作業合并的方式;質量上的提升主要采取學科間的知識融合,語文學科具備非常強的包容性,可以在作業設計時充分與其他學科教學進度融合,增強作業的綜合性;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個體的心理傾向,則有利于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主觀能動性。“減量”“提質”“個性化”,這三個要素是”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作業質量提升途徑不可忽略的關鍵詞,也是作業提升途徑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趙欽花.“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小學語文作業創新設計[J].教師,2022(09):39-41.
[2]薛云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高效作業設計策略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2(09):120-122.
[3]黃敏敏.淺談價值取向準繩下如何保障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的質量[J].讀寫算,2021(04):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