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心茹
摘 要:孫以強是我國著名的鋼琴家、作曲家,推動了我國的鋼琴音樂文化的發展。他將我國的民族特色與西方的創作手法巧妙的結合,給如今我國的鋼琴音樂文化的樂壇上留下了一首首經典之作。鋼琴作品《春舞》是孫以強最具有代表性的創作之一,鋼琴曲當中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以及別具一格的藝術感染力。本文主要從鋼琴曲《春舞》的創作背景入手,探討那個時代的音樂創作的整體風貌,并以此為研究線索深入分析鋼琴曲《春舞》的藝術風格特征。
關鍵詞:孫以強;《春舞》;創作風格特征;
一、孫以強的創作概況
孫以強是我國著名的音樂家、鋼琴家、作曲家,推動了我國的鋼琴音樂文化的發展。他的作品大多都以中國風為主,十分擅長于將我國的民族特色的音樂元素和西方的音樂創作手法相結合,雖然他創作的作品篇幅都比較短,但音樂的旋律十分優美動聽,曲式結構清晰簡潔,節奏個性鮮明且帶有十分濃郁的民族特色。
孫以強一生都致力于我國的鋼琴文化的發展,他認真的學習西方國家的鋼琴創作手法,并取其精華與我國的民族特色與西方的創作手法巧妙的結合在一起,這樣大膽創新的創作手法給如今我國的鋼琴音樂文化的樂壇上留下了一首首經典之作。發表的作品有鋼琴曲《春舞》、《谷里飛舞》、鋼琴伴奏《贈衛八處士》、《宿王昌齡隱居》等,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合唱及小提琴曲等,孫以強的作品廣為流傳,在他的眾多創作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非《谷里春舞》與《春舞》莫屬。著名的鋼琴演奏家朗朗的專輯《黃河之子》當中收錄了我國十一首鋼琴作品,當中鋼琴曲《春舞》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孫以強所創作的鋼琴曲《春舞》問世以來,就面向全世界驕傲的展現出我國的鋼琴作品優秀的創作魅力。
二、鋼琴曲《春舞》的創作背景
鋼琴作品《春舞》是孫以強最具有代表性的創作之一,鋼琴曲當中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以及別具一格的藝術感染力,風格與思想深受當時的生活時代與民族特色影響,在作品中筆者感受到了作者對西方音樂創作手法的靈活運用及對我國傳統民族特色的傳承與發揚。1980 年孫以強受著名鋼琴家劉詩昆的邀請,在新疆采風獲得靈感創作出鋼琴曲《春舞》。當時正是碩果豐收的季節,來到了新疆的葡萄園,孫以強見到勞動工人們歡快且忙碌的豐收畫面,靈感油然而生。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讓西方的音樂創作的手法傳入中國,這個時代倡導全新的創作理念和思維方式、多元的文化沖擊,從而讓這個時代的創作有著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這一時期特別多的作曲家結合著外來文化創造出很多風格新穎且極具有時代影響力的鋼琴作品,其中,孫以強所創作的帶有十分濃郁的新疆民族特色的鋼琴曲《春舞》就是其中之一。
三、鋼琴曲《春舞》的風格特征分析
(一)濃郁的新疆特色
第一,維吾爾族音樂元素。切分節奏是維吾爾族的民族樂器手鼓最為經典的節奏表現手法,在維吾爾族的大多數民族音樂中,切分節奏的出現是十分頻繁的,切分節奏的特點是十分輕快的,且強弱分明,有著強烈的律動感,讓人不禁聞歌起舞。鋼琴曲《春舞》的聲部運用了具有維吾爾族民族特色的手鼓切分節奏,音域十分寬廣,織體飽滿,逐漸將曲子的情感推進,塑造出了熱烈歡快、歡歌歡舞的熱鬧場景,使得樂曲的旋律更加具備著濃烈的新疆維吾爾族的民族特色。
第二,哈薩克族音樂元素。鋼琴曲《春舞》的中部是對比二段式,曲子開始由左手的雙音從四分音符到八分音符模仿著草原上奔騰的馬蹄聲從遠到近,第一段主題在高音區,由主音進入,運用歡快的后十六音型為輔,如同草原上的人們歡快的演奏心愛的動不拉,熱烈的歌唱著自己的內心。樂曲的情緒十分熱烈歡騰,好像拉開了排隊的序幕曲子的第二段所傳達的是各個優秀的騎手們在草原上騎著駿馬進行激烈的競爭,圍觀的姑娘們在一旁歡快的為他們喝彩,樂曲的旋律主要是雙手八度的交替,節奏十分的緊密,氣氛渲染的十分激昂,讓聽眾感受到了一副熱鬧非凡的賽馬現場,沉寂在歡騰的氣氛當中。
第三,塔吉克族音樂元素。鋼琴曲《春舞》中部和再現部之間的過渡,應用了塔吉克族經典的民族特色音樂元素,如同鷹笛般悠遠、寧靜的聲音,好像驕傲的雄鷹在高空中展翅高飛,又好像在一座座延綿起伏的高山指尖翻轉飛翔,扶搖直上。
(二)鮮明的節拍和跳動的旋律
在樂曲的節拍上,新疆少數民族的音樂有著獨特的節拍,為音樂增加了獨特的民族魅力,這同時也是新疆民族特色的鋼琴作品最為明顯的特征之一,樂曲的節奏特點與民族的文化、語言、樂器等息息相關。在樂曲的旋律上,新疆的民族音樂大多數來自生活,樂曲中應用了大量來自大自然的聲音與音色,重點表現在樂曲“五聲旋律”運用,讓音樂充滿著濃厚的民族特色,獨具魅力。鋼琴曲《春舞》在樂曲中大量的應用了新疆的民族音樂元素,從而達到主旋律的五聲化。
(三)演奏節奏的表現
鋼琴曲《春舞》的節奏是十分豐富多彩的,一會兒是優美柔和、一會兒又是熱烈奔放的,變化多端的同時也增加了演奏的難度。曲子開始的音樂十分的輕快優美,演奏者在演奏時手指要控制好下鍵,彈奏的過程中不要離開觸鍵,將樂曲流暢連貫的銜接起來,隨著樂曲的旋律起伏控制力度的強弱,完美的傳達出作品的空靈與通透性。樂曲的第 6 小節的琶音極具穿透力,形成一種遠方回音的樂感,與之前的小節共用一個右踏板,如同小溪流水的輕柔。第 7-8 小節的三連音在演奏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時值,演奏者的右手提前把雙音的指法擺弄好,注意手關節的支撐,樂曲要保持流暢的同時強調高音部分。
四、結論
鋼琴曲《春舞》是我國的民族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曲子,鋼琴曲當中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以及別具一格的藝術感染力,風格與思想深受當時的生活時代與民族特色影響,樂曲的音樂形象十分的豐富。孫以強的鋼琴曲《春舞》在藝術風格與演奏技巧上都展示了我國濃烈的民族文化特色,促進了我國傳統民族特色的傳承與發揚。因此, 《春舞》是一部具有很高研究價值、具有時代標志的作品。
參考文獻
[1] 孫以強《谷粒飛舞》《春舞》的時代風格與演奏技巧研究[D].魏哲媛.南京師范大學.2017
[2] 中國近現代鋼琴音樂的民族化初[D].徐莉.山西師范大學.2015
[3]探析中國鋼琴音樂民族化特征之典范——《春舞》的演奏特點[J].朱虹,陳韋彤.四川戲劇.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