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芳
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就,往往跟其本身的意志品質有很大的關聯。意志堅定、能直面挫折的人往往會取得更高的成績。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是小學教師應該注重的。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品格意志形成的主要階段,在這一階段對他們進行意志品質的培養可以幫助他們克服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使他們在面對挫折時能勇往直前,樹立起強大的信心,從而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強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相對其他學科,體育作為一項必修課,對學生意志品質培養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在當前小學教育中,教師要發揮體育課程的作用,既要教授學生體育知識和技能,讓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還要注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讓學生學習體育精神,在活動訓練中增強學生的意志力,為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總之,要根據新課程要求,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鍛煉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吃苦耐勞、不畏挫折的優秀品質,提升學生的意志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意志品質的含義
在人們學習生活或工作的過程中,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的狀態下,有計劃、有目的地支配自身行為的品質,被稱為意志品質。在心理學研究層面,意志品質都是和人們自身的主動確定目的相結合的,具體指人們可以通過調節自身面對并且克服所面臨的困境,達到預定的目的。每一個人,不管在學習還是生活、工作中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都會面臨一些難以克服的挫折,而意志品質可以為人們提供勇氣和動力,直面困難,勇于克服。在傳統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給學生傳授一些基本的體育知識,以及一些基礎的動作和訓練技巧,更注重的是學生體質上的增強,而對學生思想品質層面的訓練比較缺乏。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以及素質教育的開展,體育這一學科所肩負的責任也越來越重要,不僅要關注學生身體體質方面的健康,更要注重學生品質意志方面的培養和鍛煉,讓學生在體育訓練中培養自己堅強的意志,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
二、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意志品質培養的難點
(一)學生品質意志的培養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
在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中,很多教師的教學理念較為落后、陳舊,僅僅將體育教學作為一種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體育技能的課程,而對其在鍛煉學生意識品質方面的認識不足,沒有意識到體育教學在鍛煉學生意識品質方面的優勢所在。這樣在制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的時候就不會涉及這個方面,無法對學生意志品質培養提供足夠幫助與支持。另外,雖然有學校注意到了體育教學對學生意志品質培養的優勢,但是沒有具體的科學的實施方案,總是實施過程不順利,態度未擺正,這樣既沒有能真正地使體育教學起到應有的作用,還導致了教學資源的浪費。
(二)教學中互動交流缺乏有效媒介
教學是“教”和“學”的相互支持、相互促進,是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和交流展開的。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也是需要教師和學生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而交流需要一定的媒介。在一些體育課上,往往缺乏有效的媒介,教師在體育課上并未注重教學內容的整合,讓學生進行一些自主活動和運動的做法也導致整體教學十分混亂。在教學中沒有計劃或目的,隨意展開的一些教學活動就會使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變少,即使有互動對教學也沒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自然無法通過常規教學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培養層面的教育和引導。教學的“教”便無法為小學生意志品質培養提供足夠幫助,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意志品質培養效果不理想。
(三)體育運動教學內容較為固化
在一些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學的內容往往是多年不變,而且教師給這個班級上完后,給另一個班級也上同樣的內容,沒有顧及班級之間的差異,以及學生之間的差別。固化、落后的教學內容自然難以打動喜歡新鮮事物、活潑好動的小學生,他們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變得相對較差,教學效率自然就低,更難以說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方面的鍛煉了。時代在發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應該與時俱進,教師應該積極學習新的教學理論,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靈活科學合理地選擇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地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意志品質能力方面的鍛煉。
三、在體育教學中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路徑
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體質情況,發展現狀等,指定科學的有針對性的培養措施,對小學生進行意志品質的培養,最終實現小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全面提升。
(一)轉變教學思想,突出體育本質
相對文化課程,學生對體育課更感興趣,認為體育課就是活動課,是娛樂和放松的時間。學生之所以會對體育產生錯誤的認知,主要是因為部分教師對體育缺乏重視,教學缺乏目的性,沒有意識到體育的本質。體育是鍛煉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優秀的品格的重要途徑,為此,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意志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樹立教學目標,以目標為指導,探究有效的策略,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培養學生的意志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發揮榜樣作用,培養學生良好品質
在小學教學中,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向師性,對教師的依賴性很強,在他們的眼中,教師是無所不能的值得他們模仿和學習的對象,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要給學生做好示范,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以身作則,與學生共同進行訓練,通過清晰的語言、規范的動作指導學生,為學生樹立學習榜樣,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在訓練中堅持下去。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向學生講解優秀運動員體育明星艱苦奮斗的事跡,激起學生的共鳴,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讓學生以優秀運動員為榜樣,學習運動員的精神,并落實到實際行動中,自覺參與體育訓練,在訓練過程中形成優秀的品質。
(三)鼓勵引導學生,鍛煉學生意志
學生在體育學習中,難免會遇到許多困難,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意志力會產生動搖,容易產生放棄的心理,教師要抓住時機,在語言上激勵學生,在行動上支持學生,幫助學生堅定信念,提高學生的心理調節能力,讓學生在體育訓練中,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克服困難,堅持完成訓練。體育作為一門運動型課程,學生的學習成果能立刻表現出來,因此,在課程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表現,根據學生的行為進行判斷,及時引導學生,調整學生的心態,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面對體育,在學習中克服困難,跨越挫折。例如,在長跑的訓練中,對學生而言,完成800米長跑是一個較為艱難的過程,對學生的耐力和意志力有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耐力跑的訓練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容易出現不良的反應,如感到身心俱疲,不愿意繼續跑步,意志力薄弱的學生容易放棄訓練。耐力跑是訓練學生意志力的有效途徑,在學生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從旁鼓勵,用言語激勵學生,誘導學生堅持跑完全程,讓學生嘗試挑戰自我,突破自身的極限,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從而促進學生意志力的提升。
(四)傳名人、巧引導,學習體育拼搏精神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加強體育精神的宣傳,讓學生認識到體育的重要性,改變學生對體育的看法。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先對學生進行基礎的體育訓練,再讓學生自由活動,這樣學生對體育缺乏正確的認知,不了解體育精神。為此,教師要對體育教學進行改革創新,優化教學內容,在課程教學中,不僅要教授學生體育知識,還要宣傳體育精神。在各項體育競爭比賽中,不乏有一些體育名人努力拼搏,最終取得優異成績的事跡。其頑強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都是值得學生學習的。比如,讓學生了解乒乓球女皇鄧亞萍,一個小個子女孩付出了許多努力,一步步走上世界冠軍的寶座的歷程;比如,中國女排是怎樣一次又一次逆境求生,形成了中國人為之學習的“女排精神”。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給學生講述這些體育健兒的拼搏精神,讓學生了解到這些人的奮斗歷程。每一個體育健兒的成長都是充滿了艱辛的,學生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永不放棄、堅持不懈、吃苦耐勞、拼搏向上的積極的品質精神,這對小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也有重要的影響,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他們在學習中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挫折后該如何選擇有一個明確的指引,對他們技能、耐力、信心、勇氣等方面的培養都有很大的幫助。
(五)通過培養學生自信,形成頑強的意志品質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體育標語和口號,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喊出口號,通過長期的宣傳教育,將體育精神深深刻印在學生的大腦中,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學生。此外,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特長,挖掘學生的潛力,對學生進行科學、規范化的體育訓練,培養學生的體育技能,將體育精神宣傳與運動訓練相結合,強化宣傳效果。自信心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為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通過語言、目標和動作鼓勵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引導學生克服困難,走向成功。當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微小的進步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激勵學生堅持學習。例如,在短跑的訓練中,部分身體素質差的學生的成績始終不理想,教師要對學生認真訓練的精神表示肯定,再指導學生正確跑步技能,鼓勵學生不斷訓練。同時,教師要制定不同的測試標準,讓身體素質較弱的學生能知道自己一直在進步,從而產生繼續學習的動力,努力訓練,在這個過程中形成頑強的意志品質。
(六)開展體育訓練,培養學生體育能力
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但不同學生喜歡的運動項目有所不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設計多樣化的體育教學活動,明確活動的目的,在活動中體現體育的價值,培養學生的能力。比如,學校每個學年都會舉辦運動會,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成立籃球小組、田徑小組、跳遠小組、拔河小組等不同的興趣小組,設計不同的活動方式,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不斷堅持,培養學生不放棄、努力堅持的良好品質。同時,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豐富教學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挑戰自我。比如,教師可以設計“叢林探險”活動,根據教學需要,調整活動的內容和難度,有組織、有目的地訓練學生,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在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榮譽感,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進行訓練,小組之間相互競爭,營造良性的競爭氛圍。除了培養學生的榮譽感外,教師還要端正學生的動機,樹立學生的體育意識,讓學生正確看待體育,增強學生的內部動機,積極進行體育鍛煉,提高自身的能力。此外,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游戲融入活動,利用體育游戲娛樂性、趣味性、競爭性和教育性的特點,優化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能力。體育游戲的內容豐富多樣,教師要選擇合適的內容開展游戲活動,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游戲,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例如,教師可以設計“推小車”的游戲,訓練學生的平衡能力,設計“擲沙包”游戲,訓練學生身體的靈活性。游戲作為一項集體的競技性活動,能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意志品質,讓學生在游戲中拼搏進取,培養學生堅韌、果斷的良好品質,促進學生不斷發展。
(七)會合作、共成長,培養學生責任意識
體育競賽大都為團體合作比賽,如足球、排球、籃球、接力賽等,這些項目都需要隊員相互配合,團隊合作,這就需要學生的責任意識與大局觀。在團隊合作的過程中,學生要學會尊重他人,將自身放置于集體中,相互鼓勵,相互支持,共同成長,為了集體的榮譽而拼搏,從而培養他們的堅韌品質。因此,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使學生養成強烈的團隊意識及責任意識,要讓學生在團隊合作的氛圍中不斷培養堅韌意志,要使學生不知不覺地融入體育教學,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科素養
四、結語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思想,突出體育的本質;發揮榜樣作用,激勵學生堅持學習;宣傳體育精神,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通過這些方法開展體育訓練,培養學生體育能力,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