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海濤,趙良中
(1.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吉林 吉林 132101; 2.吉林醫藥學院,吉林 吉林 132013)
大數據驅動下的精準教學模式就是以大數據技術為手段,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各類信息進行采集、分析、診斷與預測[1],教師以此為依據對教學的目標、內容、策略、評價方式等進行精準化設計,對學生學習的行為、表現、結果進行精準化監測、干預和評估。大數據驅動下的精準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學目標模糊化、內容寬泛化、評價主觀化的現象,可以實現教學內容精準化、過程可控化、結果可量化,能夠精準識別每一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方式與特征,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2]。《微觀經濟學》是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科基礎課程,筆者基于“雨課堂”智慧教學平臺,開展了《微觀經濟學》精準教學模式改革研究,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了實踐應用,為了解精準教學模式實踐應用的效果,對授課班級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對問卷調查進行詳細分析如下[3]。
此次基于大數據的精準教學模式改革的課程為《微觀經濟學》,授課班級為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的2019級財務管理本科4班、5班和6班,以及2019級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1班和2班,共計178名學生。通過“問卷星”,采取無記名調查方式發布問卷,共收回問卷153份,其中有效問卷153份,占全部學生的85.96%。
調查問卷的問題設計主要包含兩部分。一部分為學生對精準教學模式的認知情況分析,主要包括學生對精準教學理念的認知情況、學生對智慧教學平臺的接受情況以及學生對影響精準教學學習效果的因素的認知情況3個方面;另一部分為學生對精準教學模式滿意度分析,主要包括學生對精準教學模式總體滿意度,對精準教學效果的具體認知情況、教學環節,以及考核方式滿意度4個方面[4]。
3.1.1 學生對精準教學理念的認知情況
學生對精準教學理念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直接決定了精準教學模式開展的成效。通過對授課班級學生的問卷調查,有34名同學回答對精準教學模式非常熟悉,占比22.22%,有44名同學回答熟悉,占比28.76%,有45名同學回答熟悉程度一般,占比29.41%。可見,對精準教學理念基本熟悉的同學合計占比已經達到80.39%。此外,仍有15.03%的學生對精準教學模式不太熟悉,有4.58%的學生對精準教學模式完全陌生。從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對精準教學模式已經比較熟悉(表1)[5]。
3.1.2 學生對智慧教學平臺的認知情況
基于大數據的精準教學模式實施的前提是對學生學習數據的采集,學生學習數據的采集必須借助智慧教學平臺,目前比較常用的智慧教學平臺有“雨課堂”“學習通”“微助教”“課堂派”等[6]。學生對智慧教學平臺的認知情況是精準教學實施的保障與前提。調查針對學生喜歡的平臺進行調研,結明表明:87.58%的學生選擇了“學習通”,62.75%的學生選擇了“雨課堂”,30.07%的學生選擇了“課堂派”,37.91%的同學選擇了“微助教”,3.27%的同學選擇了其他平臺。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普遍認為“學習通”和“雨課堂”2個智慧教學平臺使用體驗較好(表2)[7]。目前,《微觀經濟學》精準教學模式改革主要依托于“雨課堂”智慧教學平臺,“雨課堂”對教室電腦設備的要求較高,由于學校部分教室設備比較陳舊,使得教學效果受到了一定影響。今后應該結合線下終端設備的實際情況,適當考慮采用“學習通”等智慧教學平臺,降低教學平臺對教學效果的影響。

表1 學生對精準教學模式的熟悉程度

表2 學生對智慧教學平臺的認知情況
3.1.3 學生對精準教學效果影響因素的認知情況
調查針對學生對精準教學效果影響因素進行調研,結果表明:84.31%學生選擇了“網絡速度與學習環境”,41.18%的學生選擇了“自律意識、自學能力”,16.99%的學生選擇了“教學內容”。從調查結果分析,“網絡速度與學習環境”屬于不可抗因素,學生的“自律意識和自學能力”以及“教學內容”的改革是今后教學中應重點解決的問題。另外,需要與學生進行深入溝通,整合課程內容,調整授課方式,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表3)。

表3 學生對精準教學效果影響因素的認知情況
3.2.1 精準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學習效果對比
精準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主要取決于學生的滿意度。通過問卷調查,精準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認為教學效果“好很多”的學生有32.41%,認為“好”的學生有28.49%,意味著有60.90%的學生對精準教學模式是滿意的[8]。需要注意的是,有9.80%的學生認為精準教學比傳統教學效果要差一些,甚至有3.27%的學生認為差很多,需要和學生進一步溝通,了解影響精準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盡最大可能改善現有的精準教學模式(表4)。

表4 精準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學習效果對比分析
3.2.2 精準教學下學生學習態度
調查中,精準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有29.41%的學生認為“學習效率明顯提高了”,有22.88%學生認為“課業壓力更重,學習動力更足了”,有21.57%的學生認為“學習目標更明確了”,有13.73%的學生認為“上課時注意力更集中了”,有12.42%的學生認為“上課時參與討論的意愿更強了”。可見,精準教學模式的實施,使學生的學習態度發生了很大的態度,學生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學習動力更足,學習意愿更強了(表5)[9]。

表5 精準教學使學生學習態度發生的改變
3.2.3 學生對精準教學各教學環節的滿意度
調查針對學生對精準教學各教學環節的滿意度進行調研,有71.9%的學生選擇了“重點講解,精準講授”環節[10],有54.25%的學生選擇了“課前預習,習題檢測”環節,有47.06%的學生選擇了“課后練習、單元測試”環節,有41.18%的學生選擇了“教學視頻、案例討論”環節(表6)。

表6 學生對精準教學各環節的滿意度分析
3.2.4 學生對精準教學考核方式的滿意度
精準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查,傳統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對學習結果的考核。為了適應精準教學模式的特點,強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查,《微觀經濟學》進行了課程考核方式改革,改革后,平時成績占50%,期末成績占50%,平時成績主要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形成性評價,包括到課率、課堂討論、課后鞏固練習、單元測試、經濟學報告、思維導圖、經濟學名詞編寫等[11]。課程考核方式改革后,經過問卷調查,有98.69%的學生認為對這種考核方式比較滿意(表7)。

表7 學生對精準教學的考核方式滿意度
與傳統教學相比,大數據下的精準教學更加強調教學內容的精準性。精準的教學內容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接受方式、學習痛點進行設計。通過課前對學生學習數據的采集、分析及診斷,確立學生學習的痛點,學習中的重點、難點、疑點,進而在課堂講授中改變以往泛泛講授的方式,選擇有重點的講解和答疑,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12]。
精準教學模式的起點應該是學生課前學習數據的采集,而學生課前的學習方式決定了學生學習數據的質量,進而決定了精準教學的效果[13]。《微觀經濟學》設計了2種學生課前學習方式,一是線上“慕課”視頻學習和自我檢測的方式;二是“雨課堂”預習課件、教師語音講解和自我檢測相結合的方式。經過實踐證明,第一種方式的效果較好,能夠準確地抓住學生學習的痛點,學生也比較喜歡第一種方式。學生課前學習數據的采集方式沒有統一模式,應該結合課程特點、學生接受程度因地制宜進行設計[14]。
精準的學習資源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消化理解課堂學習內容,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每名學生的學習習慣、接受能力、興趣偏好不同,喜歡的學習資源也不同。精準教學模式可以結合歷年教學大數據的分析結果,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接受方式將學生劃分群組,面向不同的學生群組推送不同形式的學習資源,如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習群組,可以推送有一定挑戰性、高階性的學習資料,而對于學習基礎相對薄弱的群組,可以推送相對簡單、基礎性的學習資料。通過差異化學習資料的推送,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15]。
教育信息化加速了高等院校教學改革的步伐,特別是大數據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促進了高校精準教學改革的進程。大數據背景下,通過精準教學內容的設計,精準學習數據的采集、診斷與預測,精準學習資源的建設,可以實現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精準化推進,良性循環,互為反饋。通過《微觀經濟學》精準教學模式的實踐表明,精準教學模式可以有效解決傳統教學中教與學脫離,信息不對稱現象,能夠提高教師的洞察力和優化教學能力,可以根據學生個體化差異,實現定制化教學,真正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