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軍,麥惠婷,李 鋪,范育利
(廣東同江醫院,廣東 佛山 528300)
急性腦梗死又被稱為缺血性腦卒中,是指腦供血突然中斷導致腦組織壞死。此病可對患者的神經功能造成一定的損傷,具體表現為出現一些神經感覺障礙性并發癥,如運動障礙(偏癱)、語言障礙(失語)、精神障礙(抑郁)等[1-2]。卒中后抑郁(PSD)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精神障礙。急性腦梗死患者PSD 的發生率與其梗死病灶的部位、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關系是目前臨床上研究的熱點[3-4]。本文對我院收治的200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分析,旨在探討急性腦梗死患者PSD 的發生率與其梗死部位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關系。
在我院2019 年8 月至2021 年3 月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中選取200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1)病情符合《中國急性腦梗死后出血轉化診治共識2019》[5]中規定的急性腦梗死的診斷標準;2)臨床資料完整;3)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其排除標準是:1)合并有偏癱、失語等嚴重的后遺癥;2)合并有嚴重的全身性疾病;3)合并有嚴重的精神、意識障礙,不能配合完成相關檢查。這200 例患者的年齡為57 ~79 歲,平均年齡(65.24±4.12)歲。
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對這些患者的抑郁癥狀進行評定。此量表包含17 個條目,評分在7 分以下表示患者無抑郁癥狀,評分為7 ~17 分表示患者存在輕度抑郁癥狀,評分為18 ~24 分表示患者存在中度抑郁癥狀,評分在24 分以上表示患者存在重度抑郁癥狀。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BI)對這些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評定。此量表包括日常吃飯、洗澡、穿衣、大小便、移動等評價維度,總分為100 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強。
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這些患者中,有70 例(35.00%)患者發生PSD(其中包括輕度PSD 患者28 例,占比40.00% ;中 度PSD 患 者34 例, 占 比48.57%,重 度PSD 患 者8 例,占 比11.43%),有130 例(65.00%)患者未發生PSD。
將這些患者中發生PSD 的患者作為PSD 組(n=70),將其中未發生PSD 的患者作為非PSD組(n=130)。PSD 組患者中梗死部位為多部位、額顳頂葉皮質區、枕葉皮質區、基底核區、放射冠區、腦干及小腦的患者分別有37 例(52.86%)、6 例(8.57%)、12 例(17.14%)、1 例(1.43%)、4 例(5.71%)、10 例(14.29%),非PSD 組患者中梗死部位為多部位、額顳頂葉皮質區、枕葉皮質區、基底核區、放射冠區、腦干及小腦的患者分 別 有25 例(19.23%)、25 例(19.23%)、30例(23.08%)、10 例(7.69%)、16 例(12.31%)、24 例(18.46%)。PSD 組患者中梗死部位為多部位患者的占比高于非PSD 組患者,其中梗死部位為額顳頂葉皮質區、基底核區、放射冠區患者的占比均低于非PSD 組患者,P<0.05。兩組患者中梗死部位為枕葉皮質區、腦干及小腦患者的占比相比,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梗死部位的對比[ 例(%)]
PSD 組患者中BI 評分為60 分及60 分以上的患者有20 例,占比為28.57% ;其中BI 評分低于60 分的患者有50 例,占比為71.43%。非PSD 組患者中BI 評分為60 分及60 分以上的患者有78 例,占比為60.00% ;其中BI 評分低于60 分的患者有52 例,占比為40.00%。PSD 組患者中BI 評分為60 分及60 分以上患者的占比低于非PSD 組患者,其中BI 評分低于60 分患者的占比高于非PSD 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BI 評分的對比[ 例(%)]
PSD 是急性腦梗死患者常見的并發癥。臨床調查顯示,約有30% 的急性腦梗死患者會發生PSD。輕度PSD 患者會出現情緒低落、對治療的依從性下降的情況,重度PSD 患者會出現極端情緒,甚至會有輕生傾向[6]。研究發現,并發PSD 的急性腦梗死患者其神經功能恢復的速度會變慢。發生PSD 是導致其病情加重或復發的一項獨立危險因素。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發生PSD 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有助于了解PSD 的發生機制,為臨床上制定相關預防措施提供參考依據,進而可降低這種并發癥的發生率[7]。對于PSD 的發生機制,目前尚無定論。有學者認為,急性腦梗死患者發生PSD 主要是由腦損傷導致腦部結構、遞質分泌功能出現改變所致。相關的研究指出,PSD的發生與患者梗死病灶的部位有關,梗死發生在左額葉和基底核區的患者比梗死發生在其他部位的患者更容易發生PSD[8]。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在200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中,有70 例(35.00%)患者發生PSD,有130 例(65.00%)患者未發生PSD。PSD 組患者中梗死部位為多部位、額顳頂葉皮質區、基底核區、放射冠區的患者分別有37例(52.86%)、6 例(8.57%)、1 例(1.43%)、4例(5.71%),非PSD 組患者中梗死部位為多部位、額顳頂葉皮質區、基底核區、放射冠區的患者分別 有25 例(19.23%)、25 例(19.23%)、10 例(7.69%)、16 例(12.31%)。PSD 組患者中梗死部位為多部位患者的占比高于非PSD 組患者,其中梗死部位為額顳頂葉皮質區、基底核區、放射冠區患者的占比均低于非PSD 組患者,P<0.05。兩組患者中梗死部位為枕葉皮質區、腦干及小腦患者的占比相比,P>0.05。多發性腦梗死患者會存在多個缺血性軟化梗死灶,發生這種腦梗死的患者易出現癱瘓、失語、癡呆等并發癥。有研究顯示,PSD 的發生與右側腦半球損傷有關[9]。額顳頂葉皮質區、基底核區存在著控制人情緒心理的重要環形結構,即邊緣- 皮質- 紋狀體- 蒼白球- 丘腦環路。上述部位的腦組織受損會對患者的情緒、心理造成影響。正常情況下,上述部位的腦組織會分泌一些情緒相關因子,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在急性腦梗死患者發病后,上述因子的分泌易受到影響,從而可導致患者出現情緒低落、抑郁的情況[10]。有研究指出,活動能力較強、日常生活能夠自理的患者其心理壓力較小,對疾病的接受度和承受力相對較強。自行完成日常穿衣、如廁等基本活動比較困難的患者,通常需要家屬的長期陪護,其心理壓力較大,若無針對性的情感支持或精神安慰,久而久之易出現心理問題。本研究的結果顯示,PSD 組患者中BI 評分為60 分及60 分以上患者的占比低于非PSD 組患者,其中BI 評分低于60 分患者的占比高于非PSD 組患者,P<0.05。這說明,PSD 的發生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有關。
綜上所述,急性腦梗死患者發生PSD 與其梗死部位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有關。臨床上在對此病患者進行康復治療時要注意其情緒、精神狀態的變化,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預防其發生P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