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嬋娟
(東方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海南 東方 572600)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此病患者最主要的病理改變是中腦內的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發生變性死亡。劉茹等[1]研究發現,神經系統老化因素、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均是導致中腦內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死亡的重要因素。人中腦內的黑質紋狀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退化、減少,當減少到一定程度(60% ~80%)時,就會出現帕金森病的一系列癥狀,如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等[2]。目前臨床上尚無治療帕金森病的特效藥,多是對此病患者進行對癥治療,其中多巴絲肼較為常用。此藥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但單用此藥治療帕金森病的效果有限,且長期用藥可能導致患者出現惡心等不良反應。丁苯酞在腦卒中的治療中較為常用,能有效減輕腦卒中患者的神經功能損傷。本文主要是探討用多巴絲肼聯合丁苯酞治療帕金森病的效果及對患者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選取2019 年8 月至2021 年4 月期間我院收治的54 例帕金森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病情符合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3],且經臨床檢查得到確診;年齡>50 歲;入組前的1 個月內未使用過多巴絲肼或丁苯酞進行治療;臨床資料完整;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其排除標準是:合并有惡性腫瘤、阿爾茨海默病或其他神經系統疾病;存在嚴重的心、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對本研究中所用的藥物過敏或存在用藥禁忌證;對治療的依從性和配合度差,不能遵醫囑用藥。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參照組和治療組,每組各有患者27 例。在參照組患者中,有男性18 例,女性9 例;其年齡為54 ~84 歲,平均年齡為(68.89±5.55)歲;其病程為4 個月~6年,平均病程為(3.11±1.25)年;其體質指數為17.9 ~24.2,平均體質指數為(21.67±1.54);其中,帕金森病Hoehn-Yahr 分級為1 級、2 級、3 級的患者分別有10 例、8 例、9 例。在治療組患者中,有男性17 例,女性10 例;其年齡為52 ~80 歲,平均年齡為(68.85±5.37)歲;其病程為3 個月~7 年,平均病程為(3.27±1.17)年;其體質指數為17.6 ~24.1,平均體質指數為(21.57±1.50);其中,帕金森病Hoehn-Yahr 分級為1 級、2 級、3 級的患者分別有12 例、7 例、8 例。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用多巴絲肼片(生產廠家: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30198 ;規格:0.25 g×40 s/ 盒)對參照組患者進行治療,其用法是:口服,初始劑量為每次服125 mg,每天服3 次,連續用藥1 周后逐漸增加劑量,每天增加的幅度不可超過125 mg,直至劑量達到1000 mg/d。用多巴絲肼片聯合丁苯酞軟膠囊對治療組患者進行治療。多巴絲肼片的用法同上,丁苯酞軟膠囊(生產廠家: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0299;規格:0.1 g×24 s/ 盒)的用法是:口服,初始劑量為每次服0.2 g,每天早晚各服1次,連續用藥1 周后逐漸增加劑量,直至劑量達到0.6 g/d。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2 個月。
治療前后,比較兩組患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評分、統一帕金森病評分量表(UPDRS)的評分及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質量問卷(PDQ-39)的評分。NIHSS 共包括15 個評分指標,總分為42 分,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神經功能越差。UPDRS 包括運動、行為、情緒、生活狀態等評分指標,總分為147 分,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病情越嚴重。PDQ-39 包括身體活動、精神健康、日常生活、交流、認知、身體不適、屈辱感等評分指標,總分為156 分,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質量越差。治療前后,比較兩組患者癡呆相關血清因子(包括神經營養因子-3、C 反應蛋白和重組人帕金森病蛋白7)的水平。上述血清因子的檢測方法是:采集患者清晨空腹狀態下的靜脈血5 mL,對血液標本進行5 min 的離心處理(轉速為3500 r/min,離心半徑為16 cm),分離出血清。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血清中C 反應蛋白的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中重組人帕金森病蛋白7 和神經營養因子-3 的水平。檢測所用的儀器為7600 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購自北京九強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比較兩組患者用藥后發生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頭暈、睡眠障礙、抑郁等)的情況。
用SPSS 20.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 表示,用χ2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NIHSS 評分、UPDRS 評分、PDQ-39 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NIHSS 評分、UPDRS 評分和PDQ-39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的NIHSS 評分、UPDRS 評分和PDQ-39 評分均低于參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NIHSS 評分、UPDRS 評分及PDQ-39 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NIHSS 評分、UPDRS 評分及PDQ-39 評分的比較(分,±s)
注:* 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 <0.05。
組別 NIHSS 評分 UPDRS 評分 PDQ-39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參照組(n=27)44.23±3.56 32.00±2.85* 110.85±14.13 85.89±8.89* 122.13±11.13 101.61±10.32*治療組(n=27)44.07±3.55 27.16±2.66* 112.23±15.07 72.53±7.45* 119.86±12.01 89.80±9.85*t 值 0.165 6.451 0.347 5.985 0.720 4.302 P 值 0.869 <0.001 0.730 <0.001 0.475 <0.001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神經營養因子-3、C 反應蛋白、重組人帕金森病蛋白7 的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神經營養因子-3 的水平均高于治療前,其血清C 反應蛋白和重組人帕金森病蛋白7 的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血清神經營養因子-3 的水平高于參照組患者,其血清C 反應蛋白和重組人帕金森病蛋白7 的水平均低于參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癡呆相關血清因子水平的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癡呆相關血清因子水平的比較(±s)
注:* 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 <0.05。
組別 血清神經營養因子-3(μg/L) 血清C 反應蛋白(mg/L) 血清重組人帕金森病蛋白7(μ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參照組(n=27)17.93±2.88 26.30±2.14* 8.88±0.79 5.94±0.91* 33.96±4.33 25.43±3.66*治療組(n=27)17.87±2.90 32.80±2.08* 8.76±0.85 4.11±0.73* 33.81±4.18 16.77±2.94*t 值 0.076 11.318 0.537 8.151 0.130 9.585 P 值 0.939 <0.001 0.593 <0.001 0.897 <0.001
用藥后,參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4.81%(4/27),治療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22.22%(6/27),二者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用藥后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帕金森病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為60 歲左右,且男性的發病率稍高于女性。此病患者最主要的臨床表現是運動遲緩(表現為重復運動、運動幅度減小等)、靜止性震顫、肌強直、姿態異常。除上述表現外,帕金森病患者還可出現吐字不清晰、吞咽困難等癥狀[4]。此病可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也會增加其家庭的負擔,因此應盡早對其病情進行診斷和治療。目前臨床上尚不能徹底治愈帕金森病,只能對此病患者進行對癥治療,目的是減輕其臨床癥狀,避免其病情進一步加重。多巴絲肼是臨床上治療帕金森病的常藥物,其主要成分為芐絲肼和左旋多巴。此藥在進入人體后可通過血-腦脊液屏障,并在多巴脫羧酶的作用下生成多巴胺,補充腦內缺失的多巴胺,進而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相關癥狀[5]。丁苯酞軟膠囊是臨床上治療腦卒中的常用藥。此藥可抑制細胞的凋亡,改善線粒體的功能,保護腦神經。研究指出,丁苯酞軟膠囊可提高腦組織內一氧化氮及前列腺素的含量,增強腦組織內抗氧化酶的活性,減輕腦細胞損傷。另外,此藥還可改善腦組織缺氧的狀態,增加腦血流量,緩解腦水腫,抑制腦細胞死亡,進而可改善神經功能。神經營養因子-3 在神經細胞的修復中起著重要作用,可調控自由基的代謝,平衡鈣離子,改善因腦組織缺血造成的神經功能損傷。重組人帕金森病蛋白7 是反映機體氧化應激水平的重要指標,其水平的高低與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密切相關[6]。血清C 反應蛋白的水平可直接反映機體的應激狀態,其水平的升高提示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7]。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的NIHSS 評分、UPDRS 評分和PDQ-39 評分均低于參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血清神經營養因子-3 的水平高于參照組患者,其血清C 反應蛋白和重組人帕金森病蛋白7 的水平均低于參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用藥后,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黃宇[8]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用多巴絲肼聯合丁苯酞治療帕金森病的效果顯著,能有效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其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且用藥的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