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東
經濟全球化發展背景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人才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還要求他們具有一定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課程改革中明確要求教師需要關注學生能力發展,重視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養成。但是,在了解初中英語教學工作開展情況期間,教師發現初中生口語表達能力薄弱,未養成良好的口語學習習慣。為此,本文從初中英語教學現狀出發,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導致出現問題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最終總結出了一系列提高初中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方法。
一、口語表達能力
口語是語言輸出的重要手段,更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表達思想的途徑。一個人的口語表達能力強弱,會影響信息傳遞的準確性。英語教學中強調的口語表達能力,指的便是學生使用英語進行口語交流的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語言表達能力指的是學習者運用語言表達某種信息的能力,而口語表達能力則是通過口頭語言表達自身思想和情感的能力,主要目的是交流。而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則需要從兩個方面出發。其一,保證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熟悉的話題與他人進行交流,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通過正確的發音、語調、時態,連貫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其二,能在學習期間用英語與其他同學進行簡單討論、交流。
二、初中英語課堂中口語表達能力教學現狀
(一)教師忽視學生能力培養
就當前教育發展情況來看,教師格外重視教育改革,并在不斷嘗試將新的教學理念滲透到教學中。即便如此,教師在開展實際教育工作期間,還是會受教育大環境的影響,過分重視學生的英語成績,并對提高學生英語成績的方法進行研究。為此,教師在分析新型教育理念時,會將重心放在提高教學質量、改變學生學習態度等方面,以此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這種情況下,教師會忽視口語表達能力培養相關的內容,學生只能依靠閱讀英語課文、回答英語問題鍛煉自己的口語能力。由于學生缺少教師指導,他們只能在不斷試錯中尋找正確的鍛煉方法,但在此期間,學生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會對學生的正常發展造成消極影響。
(二)學生學習態度消極
英語教師在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期間,不僅需要選擇合理、高效的教學方法,還需要學生愿意積極地參與其中,主動學習相關英語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為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打下良好基礎。但是,就當前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他們并沒有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這非常不利于學生能力的發展。教師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發現,他們之所以態度消極,是因為未能認識到提高自身此種能力的重要性。對初中生來說,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并不能為他們帶來直觀的積極影響。比如,學生鍛煉自己的閱讀能力,可以在考試中提高答題正確率,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可以提高聽力成績或者寫作成績,而口語表達能力是一種較為生活化的交際能力,學生在校期間并不能發現它的價值,所以很多學生會認為鍛煉此種能力浪費時間和精力,這使他們在面對口語表達能力培養時態度格外消極。
(三)英語課堂枯燥乏味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較為叛逆的年紀,他們對較為枯燥的事物都比較抵觸,甚至還會產生厭煩心理。這就需要英語教師在教學期間,對教學模式進行調整,選擇有趣的方法開展英語教學,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讓他們愿意投入英語課堂當中,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忽視了這一點,在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期間大多依靠單純的對話交流,或者為學生提供一些視頻,讓學生對此進行模仿等。這些方式并不能活躍課堂氛圍,久而久之學生會因為覺得英語課程枯燥乏味,而失去學習積極性,甚至有些學生會開始抵觸英語課程。這樣不僅沒辦法達到教師預期的目標,還會對英語教學的正常開展造成影響。
三、初中英語課堂中影響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提高的因素
學生在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會影響學生的心態,導致他們不敢開口表達。通過與學生進行溝通,筆者發現主要影響學生能力發展的因素為以下幾個方面:缺少情感關懷、缺乏表達意愿、知識儲備不足、缺少表現機會。為此,筆者從這四個方面出發,分析了學生當前的發展情況。
(一)缺少情感關懷
教師在了解期間發現,學生在學習時不僅會受自身能力影響,還會受心理因素影響。其中能對學生心理造成影響的,便是教師的態度。教師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期間會發現,初中生都比較敏感,他們很容易被外界影響。教師在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期間,必定會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此種情況下就需要教師注重情感關懷,多給予學生一些鼓勵。因為很多初中生英語水平較差,所以在進行口語鍛煉時缺乏信心,不敢大聲表達。此種情況下,教師需要換位思考,通過鼓勵的方式積極引導學生。但實際上,很多教師會沒有表示或者直接批評學生,這會對學生造成較大的打擊,非常不利于學生之后的成長與發展。甚至還會影響學生的心理,使他們遇到口語表達問題時,變得越來越膽怯。
(二)缺乏表達意愿
教師在開展教育工作期間會發現,學生的學習態度會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所以,教師如果想要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需要激發學生的表達意愿,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當中來。但是,在實際教學開展期間,學生表達意愿不足,他們并不愿意主動用英語表達自己。教師通過溝通交流,對學生缺乏表達意愿的原因進行了調查,最終發現當前很多初中生并沒有發現口語表達的價值,所以對此并不感興趣。當教師組織他們開展口語交流活動時,很多學生都會對此比較抵觸,學生認為自己當前的能力沒辦法與其他人進行口語交流,還有些學生感覺自己的英語口語有明顯的口音,擔心其他同學嘲笑,所以也并不愿意主動表達。這些情況都在影響學生的想法,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逐漸失去表達意愿,從而難以提高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知識儲備不足
學生想要用英語準確、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就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但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他們當前所掌握的詞匯量是比較有限的,大多為教材中出現的詞匯。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詞匯量相對比較豐富,因為他們還在平時的習題練習中積累詞匯。即便如此,學生的詞匯量還是不足以支撐他們完成口語表達。另外,學生知識儲備不足,并不單指詞匯量不足,還包括語法知識掌握不牢固,這導致學生在進行口語表達時常出現時態錯誤、語法錯誤等。學生之所以會出現此種情況,是因為在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過于傳統。學生在學習期間會將重心放在背誦單詞、短語方面,這樣雖然能讓學生高效掌握英語單詞,但并不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無法使學生養成主動積累詞匯的良好習慣。在此期間,學生不僅無法增加知識儲備,甚至還會產生不敢表達、不愿意表達的想法,嚴重影響學生發展。
(四)缺少表現機會
口語表達能力是在實際對話中逐漸養成的,英語教師想要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需要為他們提供表現機會,讓學生敢于開口、敢于表達,適應英語口語表達后,他們的能力自然會得到提升。但是,在實際英語教學開展過程中,缺少表現機會是對學生此種能力發展影響最大的因素。就教師的教學開展情況來看,他們并沒有主動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口語表達機會。學生所獲得的表現機會大多在課堂中,如教師結合課文主題、引導學生進行自由對話。然而,在對話期間,學生會借助課文內容進行表達,這會影響學生的思維發展。從學生角度來看,學生自己也很少主動尋找表現機會,所以未能養成口語練習的習慣,此種情況非常不利于他們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從家庭角度來看,很多初中生的家長英語水平有限,他們無法在家中輔導學生的英語,也無法陪學生進行口語練習。這些情況使學生沒有機會去展現自己,也無法鍛煉自己的口語能力,從而影響他們的能力發展。
四、初中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方法
(一)轉變教師教育理念,重視能力培養
為了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需要教師改變自己以往的教育理念,從新課改角度出發,認識到培養學生能力,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價值。在此期間,學校需要讓教師認識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弊端,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另外,還要結合當前時代發展背景,引導教師了解提高學生口語能力可以為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當教師的理念發生轉變后,英語課堂的格局才能發生較大的變化。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時,才會重視能力培養,合理引導學生進行口語鍛煉,逐漸提高他們此種能力。
例如,學校可以為教師布置一個任務,讓教師結合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當前英語教學的看法。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可以從學生態度出發去了解,“你認為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重要嗎?”“你喜歡教師現在的教學方法嗎?”“你認為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呢?”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同時也可以從學生的角度了解到提高他們能力的價值,從而改變教師過分重視成績的想法。另外,教師還可以從學生的回答中總結一些合適的教學方法,比如情境教學、生活化教學等,教師可以直接借助此類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口語表達環境。當教師與學生的想法統一后,整個課堂的氛圍就會發生改變,他們會向著同一個目標共同努力。
(二)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合理引導學生
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引領者。所以,教師的能力直接決定著教育的質量,想要在教學期間提高初中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在教學期間為學生樹立榜樣,讓學生可以將教師作為參考,不斷激勵自己。教師在引導學生期間,可以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借助互動式教學的方法,與學生進行口語交流,在不知不覺間鍛煉他們,這樣學生可以慢慢習慣用英語交流。并且,在與進行交流時,學生不僅會收獲知識,他們的心態也會發生變化。最初學生會因為膽怯不敢與教師交流,但在教師的不斷引導下,學生會在交流中獲得成就感,變得敢于發言,敢于用英語與他人交流,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此期間得到提升。
例如,教師在對“This is my sister”進行教學時,除了要為學生講解教材中的知識點外,還可以結合其中的內容與學生進行互動,隨機用英語提問學生:“Do you have a sister?”學生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回答“Yes”或“No”。此種簡單的口語對話,會讓學生從中獲得信心。隨后教師可以提高問題難度,與學生進行交流。“Who can introduce his sister in English?”即便問題較難,依然有學生愿意嘗試與教師交流。“My sister is very beautiful.”“My sister loves to laugh.”。學生盡可能用自己所掌握的詞匯和英語知識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教師進行互動。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能感受到教師具有較強的口語表達能力,他們會以此激勵自己,逐漸形成英語口語交流習慣,不斷尋找鍛煉機會,提高自身能力。同時,教師的自身素養也會得到提高,高效實現英語教學改革。
(三)增加學生知識儲備,制造表達機會
初中生口語表達方面的能力難以得到發展,是因為他們當前的知識儲備不足,即便學生渴望提高自身的口語能力,他們也會因為詞匯量不足而受到限制。為此,教師需要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引導學生在學習期間積累詞匯、短語,加深學生對英語語法、語調的了解,為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打下良好基礎。以往的教學模式很難達到這一目標,教師需要結合教育改革新理念,尋找合適的方法。最終教師發現,在教學期間引導學生養成積累習慣,能提高教學效率。并且,在培養學生此種習慣時,還可以讓他們擁有更多機會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之后,教師再結合教學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表達機會,讓學生的能力在實踐中得到提升。
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期間,通過為學生布置任務,培養學生積累習慣。由于英語屬于一門語言類學科,所以閱讀教學格外重要。單純閱讀很難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結合閱讀內容學會知識積累,豐富知識儲備的同時,鍛煉學生語感,為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打下基礎。教師可以結合課內文章閱讀進行延伸,增加學生閱讀量的同時,為學生提供更多積累知識的機會。以“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并根據自己的理解,整理總結其中較為重要的單詞、句子,嘗試對其進行翻譯,有難度的部分做好標記。之后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與學生一起翻譯課文,討論他們積累的知識。此時,學生能更高效地掌握相關知識。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后,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從網絡中搜集的、與本次課文主題相關的課外閱讀資料,讓學生自主閱讀,并積累知識。當學生整理好筆記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Do you communicate a lot with your parents?What will you say to your parents?”讓學生結合這兩個問題,用英文發表自己的想法。學生會將自己儲備的知識學以致用,在表達過程中將儲備的知識與所學內容融合起來,達到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目的。
(四)設計口語互動活動,鍛煉口語能力
為了能在英語教學中進一步鍛煉學生,引導學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還需要教師合理引導學生,并為他們提供鍛煉機會。一般情況下,教師會在課堂中用英語與學生進行互動。但是,由于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學生無法充分發揮自身的口語能力。針對此種情況,教師需要做出調整,注重脫離課堂,結合英語課程的相關內容設計口語互動活動,讓學生可以在此期間自由發揮。但如何結合初中生現狀,設計口語互動活動,還需教師對此進行深入思考。
例如,教師可以每周利用一節課開展口語互動活動,收集學生的意見,確定活動主題。教師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夢想期間,發現很多學生比較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么。為此,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個“Say your dreams”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用英語暢所欲言,互相交流。在活動開始之前,學生會主動結合這個主題進行思考,并組織語言。在實際活動開展期間,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用英語進行交流,這樣他們的壓力會減小,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實力。在整個活動開展期間,學生會處于較為松弛的狀態,他們能在交流中感受到英語口語表達的魅力,也能在交流互動中提升自身的能力。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與初中生進行簡單交流,了解他們對活動的看法,發現問題,不斷改進。
(五)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照顧學生情緒
英語教師教學期間,不能一味地重視能力培養,還需了解學生情緒的變化。尤其在面對初中生時,當教師發現學生的某一種能力難以得到提高時,要積極與學生溝通,了解實際情況。在此次教育工作開展期間,教師發現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難以得到提高,是因為他們不敢開口,擔心被人嘲笑。針對此種情況,就需要英語教師從中進行調節,給予學生鼓勵,同時也要約束其他學生。比如,有學生在用英語回答問題時,或者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口語交流時,其他學生要認真聆聽,不要竊竊私語,更不要因為有人發音不標準而嘲笑同學。這樣學生才會逐漸放下戒心,愿意在課堂中表現自己。為此,教師在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期間,要格外注重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例如,教師在對“Can you come to my party?”進行教學時,會發現這一課的內容非常適合設計情境,可以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口語交流,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在結合課文內容創設情境之前,可以先與學生進行交流,讓他們說一說自己對口語表達能力的看法。大部分學生在回答期間都認為此種能力十分重要,但其中一些學生也說出了自己口語表達能力難以提高的原因,比如擔心有口音、擔心其他人嘲笑、擔心說錯等。針對此,教師可以與學生約法三章,“第一,有人用英語發表意見、回答問題時,其他同學需保持安靜;第二,不能因為英語發音不標準嘲笑同學;第三,無論同學口語表達情況如何,都要及時給予鼓勵。”確定這些內容后,整體的課堂氛圍會發生變化,教學質量也明顯得到了提高。
五、結語
綜上所述,提高初中生口語表達能力,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教師充分了解此種能力,了解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然后才能結合教學現狀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法。通過本次的思考探究,英語教師需要在之后的教學開展中,重視教育改革,提高自身綜合素養,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學生養成積累習慣,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并為學生提供口語交流機會,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