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潤錫

摘 要:思政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課程。教師在素質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應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學科知識間的銜接融合,達成教育目標。文章從學生思想、能力、情感發展角度入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概述小學數學閱讀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的實現路徑,以期引導學生在閱讀學習體驗中拓展數學視野,實現數學素養、學習能力、情感意志與思維品質的綜合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教學;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
教師在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新形勢背景下,應從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目標出發,在數學閱讀活動中,體現學科的人文價值和科學價值,強調德育、心育、美育、智育、勞動教育實效,讓學生在滲透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的閱讀思考中,實現文化素養、思想品格、道德觀念、精神文明與數學能力的協調發展。
一、歸納探究原理,注釋文化智慧
數學閱讀是學生對數學概念、定理的持續內化和思考過程。教師在融入思政教育的閱讀活動中要聯系社會、科學、生活、文化,揭示數學語言系統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和寓意,啟發學生在滲透數學文化的思考探究中,潤物細無聲地接受道德思想教育,樹立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例如,在教學“圓”時,教師可結合“割圓術”“圓周率”向學生講解數學家努力鉆研、勤奮自強、嚴謹求實、勇于探索創新的數學思想和人文精神,鼓勵學生在閱讀與歸納中,自主發現圓的基本特征,了解半徑與直徑的相互關系。數學閱讀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交流和思考,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經驗、認識與興趣,精心設計閱讀話題,讓學生獨立自主觀察、操作、歸納數學所獨有的性質和特征,理解“圓”中蘊含的人文精神。
圓形事物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教師既可圍繞“圓滿”“和諧”“完美”的寓意象征設計話題任務,強化閱讀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也可融入劉徽“割圓術”思想和祖沖之求取“圓周率”的方法,讓學生在觀察、歸納中加深對圓的特征認識,體會我國古代數學家的偉大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嚴謹辯證求實,厚植愛國情懷
閱讀包含理解、聯想、記憶等各種心理活動因素,是學生對數學符號、公式、圖表、術語的感知認讀。教師在課堂可融合時代特征和數學思維規律,擴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力和感染力,讓學生在數學信息閱讀中延伸邏輯思維,感受數學所蘊含嚴謹求實、刻苦鉆研的思想精神,把握新時代愛國主義理想。
例如,在教學“比例”時,教師可用國旗的比例,調動學生潛在的思維情感,讓學生在數學經驗積累中了解國旗由來和象征意義,明白中國共產黨是愛國主義精神最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操場的國旗2.4∶1.6=[32],室內的國旗60∶40=[32],對比發現兩面國旗的長、寬比值相等[2.41.6]=[6040],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教師提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國旗的長、寬的比都是3∶2,有些國家的國旗長寬比是19∶10,也有些國家國旗長寬比是2∶1,在同樣對角線尺寸的情況下,3∶2比例,要比2∶1或19∶10的面積更大。同學們知道國旗的設計者是誰嗎?國旗有哪些象征意義?”教師可圍繞“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滲透愛國主義思想,同時圍繞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脈絡,向學生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世界意義,引導學生從數學思維角度,辯證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樹立堅持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相統一的理想信念。
三、類比合情推理,弘揚社會美德
教師在數學閱讀教學中,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中心,利用現實社會問題引出思考的目標和方向,讓學生在信息材料的解釋與分析中,從已有的事實出發,憑借生活經驗和情感,合情歸納、類比、推斷、演繹,運用數學語言條理清晰、嚴謹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思政教育的滲透,要與時事政策和現實生活問題緊密聯系,相互補充,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數學信息的運算分析與創造性理解中,建立強烈社會責任感和環境保護意識,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
例如,在教學“扇形統計圖”時,教師可融合“勤儉節約、環境保護、艱苦奮斗”等社會傳統美德,響應契合節約型社會建設要求,引導學生在類比、統計、歸納、推斷中,用數學語言和數學方法,梳理解決問題的思路。教師提出要求:“空氣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多行業煤炭消耗量產生回彈,存在超標排放等問題。請同學們觀察、了解扇形統計圖描述數據的特點,然后對各行業污染物進行統計分類。”
教師以“打贏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為主題,引導學生對大氣污染源進行定義及分類,讓學生在質疑、思考、交流中認清責任,樹立高度環境保護意識。教師讓學生閱讀材料畫面,統計各行業污染物的排放源。閱讀要讓學生運用數學思維,從已有的事實、邏輯、公理、定理、規則、定義角度出發,觀察、分析社會現象,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
數學問題背景和閱讀材料的設計,要突出數學知識與生活應用的相互關聯,讓學生在數據推算中,感受扇形統計圖應用的廣泛性,在有條理、有邏輯、有論據的演算、推理、論證中,形成嚴謹細致、一絲不茍、嚴肅認真的思想品質。大氣污染源指向大氣排放對環境產生有害影響,相關數據的統計、演算,是學生思想、情感、個性、道德品質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要讓學生用數學知識演繹、推理,解決現實生活問題,引導學生在計算、抽象、聯想、推理、驗證中認識世界,樹立適應和改造環境的社會責任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四、擴展理性審美,假設猜想證明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結合客觀事物,擴大思考范圍,反映出數學理性精神、美學價值、科學思想、方法、語言的知識觀念。數學的定理、命題、概念,是一種求真、求實、求證的發展歷史,充分演示了數學理性、完美、辯證、嚴謹、統一、趨同的精神特質。教師要捕捉數學文本的求真精神和美學元素,讓學生在多樣、生動的閱讀學習中,實現知識技能、思維品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協調發展。
例如,在教學“角的度量”時,教師可關聯“比例”“面積”“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知識要點,引入幾何圖形的和諧美、對稱美、曲線美的特點,讓學生在獨立猜測、操作、抽象、概括中測量、分辨、繪制圖形,加深對概念、法則、定理的認識。教師提問:“怎樣畫出國旗上的五角星?”可引入黃金分割比的概念,展示國旗蘊藏的美學價值,讓學生關聯數學思想、經驗、情感,體會國旗表現形式的比例性、和諧性和藝術性。
五角星由五個小三角和正五邊形組成,三角形一類頂角36°,底角72°,另一類頂角108°,底角36°,兩類三角形相似比√(5-1)/2 ≈ 0.618(黃金分割比),在底角作一條角平分線,可得一個相似三角形,可謂“增加一筆,無窮盡也”。數學的美在于精巧的語言、方法,這種美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純粹的理念世界,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數學工具不斷去閱讀、思考、創新,讓學生在數學嚴謹美、對稱美、和諧美、規律美的熏陶中感受美、欣賞美、辨別美、創造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形成高尚的審美理想。
總之,數學閱讀是學生對數學信息、知識、方法、思想的吸收。教師要強調數學知識與科學、技術、社會、美學、勞動之間的交互作用,啟發學生在習題運算和閱讀推理中能廣泛鏈接已有的知識經驗,感受數學文化的發展、演繹,加深思想道德認識。教師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引導學生在融入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多樣閱讀體驗中,經歷觀察、猜測、類比、推理,深刻理解所學知識文化的價值、意義,讓學生在理性與感性思維的交織、接納和實踐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成長為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發展需要,具有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高尚品德修養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李蕉.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邏輯[J].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與研究,2021(02).
[2]楊俊玲.數學教學實施“課程思政”的思考[J].成才之路,2021(31).
[3]劉詩文.課程思政融入小學數學的實踐與思考[J].山海經:教育前沿,2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