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彬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逐漸得到教師的認可和落實,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學為中心,促進學生發展。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互動交流,啟發引導,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導學互動課堂教學模式就是在體現“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基礎上的實踐探索。
關鍵詞:導學互動;生本理念;課堂教學
高中學生已具有一定的學科知識基礎和獨立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能夠在探索和實踐活動中獲得新知識,因此導學互動這種教學模式就非常適合高中階段的學生。開展導學互動課堂教學關鍵是要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讓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學習,鍛煉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從而構建啟發性和開放性的生本課堂。
一、構建導學互動生本教學課堂的含義和意義
實施《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后,高考更注重學生運用數學知識、數學思維和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加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考查。開展“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也是培養學生適應新課標對數學核心素養方面的要求。
導學互動課堂教學改革倡導的核心教學理念是“自主學習、以導促學、交流互動、學思結合”,在課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做好指導,把教師在教學時的啟發引導和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充分結合起來,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問題,幫助學生在面對問題時能運用數學的思維和方法。在教師啟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實現高效課堂。
二、現階段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直以來,基于教師主導的課堂表現為:鞏固舊知識—導入新知—內容新授—學生練習—復習鞏固。這種方式較易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學生沒有主動參與到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只需認真聽講,在教師的指導下做筆記,缺乏自主思考能力。長此以往,學生會認為學習數學枯燥無味,對數學學科逐漸失去興趣。導學互動數學課堂體現在走向學生,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注重學生思維鍛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滿樂趣,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
三、導學互動生本課堂教學策略
從本質上而言,“教”是為了“學”,要學有所得,就要教有所思。課堂教學是學生和教師之間溝通、互動的過程,是知識共享、共進、共受的過程,是學生在課堂學習時自我革新的過程,是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解疑、共同進步的過程。因此,為了構建導學互動的教學課堂,踐行“以生為本”的原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應實施導學互動生本課堂教學策略。
(一)改變教學觀念,實施互動教學
想要構建導學互動以生為本的高效課堂,首先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教師的教是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學習,需要寬容接納學生,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心聲,尊重學生,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只有當教師和學生相互尊重,成為朋友,學生才敢問、敢說、想說,能說,才能在互動時積極主動。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各類學習任務,形成層次遞進的學習梯次,讓學生參與數學知識的發現和生成過程,探究問題的解決,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組織作用,為學生搭建學習任務支架。通過師生互動和生生交流,學生逐步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得到問題的解決方法,感受數學學習的挫折和成功。
(二)構建互動平臺,促進思維發展
導學稿是引導學生學習的學案,承擔著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師生之間互動交流,學習成果交流、展示和總結的任務,是實施導學互動教學的平臺。導學稿是為學生學習服務,必須從學生學習能力出發,基于學生的學習操作習慣進行創新設計,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導學稿的設計通常需要考慮能滿足以下功能:(1)指導學生自主學習;(2)明確展現課堂需要學習的知識體系;(3)滿足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需求;(4)可以讓學生在課堂學習做隨堂筆記;(5)便于學生進行反思小結;(6)作為以后復習鞏固使用的資料。構建好互動平臺,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自主探究,獲取知識。
(三)學生是學習主體,教師起指導作用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明確實踐性是互動教學的具體要求,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學習活動是課堂活動的主線,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結對子交流探討、小組合作。
例如:在學習“空間平面的直線、平面的平行和垂直”內容時,教師可利用教室中的空間平面或一些教具,向學生提出問題,教室里哪些面是平行或垂直,哪些線是平行或垂直,學生先自行思考,然后可以分為幾組,學生之間互相交流、集思廣益,共同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再根據學生的答案進行總結。充分重視學生在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之間積極交流,勇于回答問題,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能夠有充足的發表見解的機會。通過類似的方法,不僅使教學內容具體化,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讓學生之間通過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加強與教師的交流,提升表達能力。
(四)創設情景教學,實施互動教學
為完成每節課的教學進度,教師可能會忽略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識,發展了數學核心素養,導致基礎較差的學生經常處于似懂非懂的狀態,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師時應該豐富教學手段,用創設情景的方式來調動學生課堂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很快跟上教師的步伐,能夠深入理解知識點。
例如:在學習“概率”問題時,就可以幫助學生創設下課時去超市買東西的情景,思考商家如何進行補貨。教師向學生提問題:是不是所有商品都要補貨,還是根據上周的銷售來決定哪些補貨,哪些不補。而后提出概率的知識點,假設出函數式子的必要條件。通過先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先自主思考,教師充分參與到學生的交流中去,引導學生思考,指出學生錯誤的地方。通過這種創設情景、交流互動的方式,能有效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進行小組交流,實現共同進步
高中學生已經形成一定的發散性思維和合作交流能力,教師不能用固定不變的教學方式教學,要不斷豐富教學方式和形式,可以實施互動教學,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對某個重難點知識進行討論和探討,發揮每個學生的思維與智慧,促使小組內的每個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一個深入的理解,幫助學生掌握學習中遇到的難點。利用小組間合作交流的方式,加深學生對于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分段函數”時,教師可以適當創設情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先提出取整函數y=[x]的概念,繼而提出一個現實的問題:
出租車的計價:3km以內10元(包含3km),超出3km但是不超過10km的部分2元/km,超出10km的部分3元/km,然后根據這些提示提出問題:(1)小明坐車行駛了8km,他需要支付多少錢?(2)列出車費和行程的函數關系式,(3)若小華支付了35元,他坐車行駛了多少公里?
可以把學生分為若干組,組與組之間的學生可以進行討論,或者學生和教師之間可以進行討論,教師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歸納總結,讓師生之間能夠充分互動,互相交流,鍛煉思維。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運用導學互動的教學模式,是實現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溝通互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助于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章林鋒.“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11).
[2]尹俊成,牟桂榮.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淺析導學互動、主動探究課堂教學模式的結構[J].黑河教育,2005(01).
[3]吳榮華.以生為本:“問題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的運用芻論[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