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煥
拔尖創新人才的研究在創造力研究領域屬于創造力4C模型中的Big C,即巨大的或宏大的創造力,就像愛因斯坦或牛頓等對物理學所做出的杰出貢獻一樣,拔尖創新人才是做出了創造性成果的人。要知道,入選院士的一個最重要標準就是在自己所研究的領域中做出創造性貢獻,我們以中科院院士作為研究對象,總結出拔尖創新人才的成長規律。
拔尖創新人才成長的階段及影響因素
參照學術界杰出創造人才的研究方法以及質性研究程序,經過質性分析得出結論,科學創造人才的成長需經歷5個階段:自我探索期、才華展露與專業定向期、集中訓練期、創造期、創造后期。在每個發展階段中影響科學創造人才成長的生活事件和重要他人各不相同。
自我探索期。這一階段大約是出生后到小學畢業前的階段,這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廣泛從事各種可能的活動,以類似游戲的形式進行,很少有功利的性質,關鍵是在活動中發現自己最感興趣的活動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在從事各種各樣的活動中慢慢發現自己哪些方面比較擅長、比較容易獲得成功的愉快感,從而在獲得愉快感的活動中投入更多的精力,為進入下一階段做好準備。例如,有的人在5歲時就發現自己有數學才華,但是跑步比不上同齡人,唱歌五音不全,進而特別樂于從事與數字有關的活動,在看數學書和做題中發現樂趣。還有一位是從小數學毫不費力,在小學三年級時有一道數學題難得自己睡不著覺,為了解這道數學題翻看高難度的數學書,進而闖進了數學的圣殿。
科學創造人才成長的重要他人是父母和老師,他們的鼓勵、贊揚和寬容是自由探索的心理環境,自由地與所感興趣的事物玩耍更是他們自我探索的過程,這一過程使得他們在從事特定活動中獲得樂趣。這期間良好發展的重要意義是獲得了支持創造者未來從事創造性活動最長久、最強勁的推動力,因而是個體主動性形成的重要時期。
才華展露與專業定向期。在前一時期廣泛探索的基礎上,學生積累了一些進行活動的經驗,形成了對自己的一些基本認識,但是這一階段初期他們進行的活動仍然是廣泛的。這時也許是一些特殊事件,比如,獲獎等使他們感到特別激動或愉快的事件發生,使得他認定自己從事某一方面的活動會帶來更多的愉悅感,在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從事某種活動更容易取得成功;或者是在廣泛探索的基礎上,發現自己做某方面的事比較有優勢;或者眾多活動中他更愿意從事某一項活動,在某一項或幾項相關的活動中更能獲得成功的樂趣,也包括發現自己在另一些活動中很難取得成功,從而回避某些活動,從而集中精力于某一方面,產生領域上的定向。例如有位科學家對物理教師當年在課上做的“一張紙可以托住一滿杯水”的實驗特別感興趣,于是做了許多這方面的實驗,從而對實驗物理產生濃厚興趣。
由于創造者開始將精力集中于變異領域或方向,所以開展能夠引起青少年興趣的活動很重要,活動的趣味性、一定的難度和同伴的競爭都可能激發少年的極大興趣。有一位科學家,發現自己做事比同伴快很多,這一成就感激發了他進一步學習的強烈愿望,極大地滿足了自己的勝任感,于是開始投入更多精力學習。這期間最重要的是授業教師的因材施教。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主要是引導、鼓勵,通過學業上實際的進步讓學生發現自己的才能所在,同伴之間的競爭也有利于更好地認識自己。還包括,此階段指導教師會告訴學生,“我的指導是不夠的,你應該到XX找到幫助你獲得更好發展的教師”。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Bloom)研究發現,越是早定向,就越有助于早日做出創造性的成就。
集中訓練期??茖W創造人才大多是各領域中的杰出創造者,他們的創造首先是針對特定領域的,因而需要掌握這一領域的基本知識和熟練技能。因此集中訓練時期相當于大學本科至研究生,以及工作一段時間內的學習和技能掌握階段。指導者的知識是精深而系統的,他們引導學生將他們自身的活動融入該領域有關的文化與交流中,發現并參與專業活動,運用各種各樣的辦法提高專業水平,并將學生引導到學科的前沿。學生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做出巨大的奉獻,嚴格要求自己。研究者“專注的努力”是十分必要的,為此加德納曾提出一個“浮士德交易”。說的是研究者就像浮士德一樣,科學創造人才也會為了自己的科學研究工作做出巨大的犧牲。很多時候是犧牲人際關系,有些人甚至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幾乎所有的科學創造人才都有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刻苦學習的經歷。在研究工作中,體驗科學研究工作取得進展帶來的喜悅,這一時期情感發展的源泉是獲得勝任任務本身帶來的滿足感與智慧感。
這期間,教師或導師對學術的敏感及自身的學術修養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如果導師本身就站在學科前沿,使學生一開始就從事挑戰性的工作,學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潛能,一些學生甚至在博士階段就能夠在導師的指導下做出創造性成就。但是大多數人在確立課題、研究方向上難以獨立,因此還處在學術積累時期,可以在導師的引導下,在一定的學術氛圍里形成一定的學術敏感性,形成自己的學術品位與風格。從這一時期開始,科學創造人才的主要任務是獲得與領域有關的技能與情感。科學創造人才成長的重要他人是自己的老師,包括大學時的老師與研究生期間的導師,同時得益于開放的學習環境。一些人沒有讀研究生而是大學畢業后直接進入研究所工作,這時研究指導者或研究小組的組長實際上就擔當導師的職責。
創造期。這一時期研究者開始獨立進行科學研究,以獨特的視角看待問題,能產生新的觀念與問題,運用前期積累出來的經驗發現本領域的新問題,或者運用獨特的方法解決本領域的關鍵性學術問題。
科學創造人才成長的重要他人是研究合作者,影響的重要環境是學術氛圍。這期間起作用的是研究指引或支持,研究者處于一個什么樣的環境之中,受到何種支持是重要的。在創造期,交流與合作的環境與氣氛非常重要,競爭有利于激發人的精神、發掘人的潛能;同時創造又是需要高度合作的活動,由于科學發展日趨復雜,許多學科領域里重要的發現是由一大群人來完成的。研究報告上常常有10個、20個甚至更多人的名字。那些不能與別人共事的研究者也許會被排斥在許多重要項目之外,因而失去進行重大研究的機會。創造性的科學發現既需要良好的學術條件,更需要良好的人文條件?!翱茖W不是一個人的戰爭”,而是一個團隊、一個集體甚至是一個國家的戰役,這場戰役需要后方供給,需要互相支援以及友好競爭,要求社會環境能夠給他們提供支持性的條件與支持性的信息,例如,科學的人才管理方式與評價標準、學術自由競爭等。研究發現,工具支持與情感支持有助于思想觀點的獨創性,而物質支持有助于觀點的適宜性;盡管獨創性和適宜性都是創造所必需的,但是獨創性更能體現創造的本質特征。同時,時間和評價壓力使得研究者思維的靈活性變差??傊?,科學創造需要的外部動力是支持性的信息,而不是控制性的驅動。
創造后期。在創造后期,科學創造人才有很多人成為學生及整個學術領域的重要他人,通過指導學生、科研成果的產品化,以及運用自己熟悉的知識進行科學打假等社會活動服務于社會。由于具備嚴謹的科學態度與深厚的學科素養,這些人對學術環境的培育與下一代年輕科學創造人才的成長起著重要作用。創造時期的社會聲譽和創造者性格、社會活動能力對其創造后期的社會影響有重要作用。
有人甚至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后(至少是10年),在另一方向和領域中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大多數創造者在經過前期的創造之后轉入理論研究,在對學科的發展上提出各種真知灼見,有的也會反對新的發展方向,成為持異見者。但無論如何,他們的反對意見也是有利于當前學科發展的,它使得新見解的提出更慎重。
拔尖創新人才成長各階段的關系
科學創造人才的成長是持續一生的過程,前一個階段的發展為下一個階段奠定了基礎,但任何一個階段都有可能停止下來,以至于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比如某一階段的發展沒有好的環境(政治、社會、經濟的條件,包括實驗室設備、資金等);也有一些人轉變了個人的發展方向,比如改革開放中一些人下海經商也中斷了本來具有優勢的研究方向。因而在創造人才的成長中,我們強調是個人(包括智力、動機、風格、知識經驗等)的內部條件,也包括環境(文化、政策、資金支持、國家發展導向等)的外部條件,還需要個人充分利用和調配外部資源的能力,比如組織大型、長期的合作攻關,需要組織協調和一定的管理能力、合作能力,甚至有時是爭取資源的能力。因為科學研究是發生在真實的社會與個人生活中的,比如獲得家人、單位、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包括所在學科的整體發展水平。為愛因斯坦寫傳記的作者就說,愛因斯坦成就了20世紀初的物理學,物理學也成就了愛因斯坦。說明整個學科的發展水平是一個關鍵因素,甚至可以說,愛因斯坦是代表當時的整個物理學界來領獎的,體現了學科發展的整體水平對個人成就的意義。因此,創造是個人充分整合內外部資源、調整行動朝向一定目標的能力。
我們提出了科學創造人才成長的5個階段,但是這5個階段并沒有嚴格的年齡劃分,每個學科的拔尖人才由于本學科的發展水平不同,因而掌握本學科基本知識、精煉學科技能所花費的時間也不同,更主要的是,每個人的發展速度也是不同的,有所謂“早慧”和“大器晚成”的區別,起步后的發展進程及進入創造后期的時間也不相同,體現出豐富的個性和差異性。無論如何,創造都是首先發生在一顆智慧的大腦中,這一思想的產生具有個人特征,也具有強烈的時代、環境特點,觀點的證實和逐步完善更是在適當的環境中實現與逐步受到認可和廣泛傳播的。因而,拔尖創造人才的成長是一個包括各個階段的過程。
各階段的主要影響因素
影響科學創造人才成長的因素包括家庭中的父母及家庭環境,學校中的老師和學校氛圍,大學與研究生階段、工作最初的導師,以及對自己有影響的科學界前輩,他們的關愛、鼓勵和寬容對科學創造人才的成長至關重要。其中家庭,特別是父母對科學家的作用是持續一生的,教師的影響則是分中小學教師、大學和研究生導師。研究生導師是后期比較關鍵的、直接影響創新人才學術發展道路、研究風格、研究領域的因素。在科學家的創造期,學術環境、學術氛圍、學術管理(激勵)政策、有競爭力的同事和活力滿滿的學生都是助力因素。可以看出,科學創造是科學家自身在前期已經積累和發展起來的個人特征(強基礎智力、自主性動機、問題導向的知識構架、專注開放的研究風格和自主牽引性格)與環境相得益彰進而產生的結果。
拔尖創新人才成長規律研究對人才培養的啟示
拔尖創新人才的確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點,但是他們的成長卻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他的個人特征逐漸展露和發展的過程。正如魯迅先生所言,一個再偉大的詩人,他出生時的第一聲啼哭都絕不是一首好詩。在這一過程中,環境的熱心鼓舞和尊重理解非常必要,重要的是給天才逐漸展露的機會和舞臺。在創造人才發展早期,特別強調不要過分功利化地看待青少年的活動和游戲,而是要給他們嘗試、試錯和發現自己的機會,發展他們的自主動機,產生科學研究的興趣。在創造期,成熟的創造人才更需要適當的創造性環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