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利
課程建設
學校課程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在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尊重和滿足學生的差異性特點和多樣化需求,提供選擇,彰顯自主,達成個性和創造精神的更充分、更主動發展。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以“三微兩突出”(微時間、微內容、微資源;突出主題、突出成果)的特點和顯著優勢在課程教學中得到普遍應用。將微課應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突破時間與空間的束縛,為學生閱讀活動創造良好條件,實現“無界”學習,學生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可以創新閱讀教學模式,增強學生閱讀興趣,提升學生閱讀素養,為小學語文閱讀添翼。那么,微課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怎么用、何時用、在哪用呢?
怎么用
在微課的設計制作和實踐中,做到“三個一”:堅持一個標準,是“針對重難點”,不是“隨意內容”;立足一個定位,是“輔助”,不是“替代”;遵循一個原則,是“創新”,不是“再播放”。在《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中,圍繞單元語文要素設計微課,分四環節:開門見山,直擊問題;典型引路,習得方法;小結方法,明關鍵句;學以致用,拓展延伸。5分鐘的微課教學以點展開,螺旋上升,將聽說讀寫有機結合,促進單元語文要素落地。
不僅是在課堂教學中,在課前線上導學、課后線上檢測中也要使用此微課。課前導學,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利用智校平臺,發布導學單,學生帶著問題觀看微課,自主學習,主動探究。課后檢測,了解學生實際學習效度。課前微課導學、課后對標檢測,學生牢牢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實現了人機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微課的運用是“針對單元語文要素”,不是“任意語段”:是“一種輔助”,不是“替代學生的自主學習”;是遵循學生需求,靈活安排,不是“簡單的重復播放”。
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用好微課,前提是要解決微課何時用、在哪用,才是適時、適當、適切的問題。
何時用
課前用微課,翻轉課堂。微課《一幅名揚中外的畫》,課前發平臺,讓學生理解文章背景,介紹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畫上人物、場景等細節,詮釋《清明上河圖》名揚中外的原因。
課中用微課,精講難點。微課《溝渠里的積雪如何幫助人們辨別方向》,課中穿插,幫助學生理解重難點。讓學生通過簡筆畫,理解溝渠里的積雪“北面化得快、南面化得慢”的現象。
課后用微課,拓展延伸。微課《小學說明文中常見說明方法的判斷》,課后拓展,滿足深度學習需求,實現個性化學習。微課對常見的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等六種說明方法逐一進行講解,并通過游戲闖關,練習運用。
在哪用
在學生的興趣點用。借助微課,激發興趣,活躍氣氛。微課《動物王國開大會——通知的寫法》,通過故事引入,分別找到狗熊發出四次通知的內容,在模擬情境對話中,了解通知的內容,辨析通知的準確性,明晰通知的六要素。
在知識的薄弱點用。運用微課,文本補白,豐富資源。微課《綠》,引導學生品讀詩句,感受排比句式的節奏感,情感表達更強烈的特點。在讀中品、讀中悟、讀中感受“我心之綠,一切皆綠”的美好情感。
在內容的重難點用。通過微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微課《陳述句與反問句的互換》,讓學生了解什么是陳述句、反問句,結合語境運用“一反二加三變”“一反二刪三變”口訣練習陳述句與反問句互換。
在文章的拓展點用。結合微課,拓展閱讀,提升素養。微課《有趣的擬人句》,漫畫導入,感知擬人句。生動介紹擬人句的類別、作用,以及改寫擬人句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練中加深理解,靈活運用。
將微課引入小學語文閱讀,聚焦核心問題,讓語文閱讀“現出來”;重構學習過程,讓語文閱讀“動起來”;搭建互動平臺,讓語文閱讀“活起來”;注重生活聯系,讓語文閱讀“真起來”;激發學生思維,讓語文閱讀“美起來”。52063A11-58EF-4DE5-9324-AF8A0E775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