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歷
李先生,46歲,三月前在上班途中摔傷,出現膝蓋關節疼痛,隨即待附近的醫院就診,X線拍攝檢查后,提示沒有骨折的發生,為進一步確診,醫生建議李先生進行MRI檢查,李先生認為沒有骨折,就沒有必要再檢查,于是自行購買藥酒涂抹,1個月后,李先生的膝關節腫脹消失,但是走路時,膝關節疼痛明顯,無法發力,于是李先生又到醫院進一步檢查,MRI結果顯示李先生是半月板損傷,于是為其安排了手術治療,李先生在經過手術與一系列的康復治療后,已回歸到正常的生活當中。從上述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受到外傷后,膝關節出現明顯的關節腫痛,在拍攝X片提示沒有骨折后,也不能掉以輕心,需要進一步進行檢查,因為關節還包括韌帶、半月板、肌腱以及軟骨等組織,因此在出現上述李先生的情況時,應當盡早接受治療。那么,半月板損傷與膝關節骨折臨床表現有哪些?又如何進行區分呢?下面由本文對這兩種疾病進行科普說明,以此來提高公眾的意識,減少疾病的發生。
一、半月板損傷的概念是什么?
半月板是一種纖維軟骨組織,由2個纖維軟骨板構成,其邊緣較厚,與關節囊緊密連接,中心部較薄,多呈游離狀態,具有加深關節窩、緩沖震動、增強關節穩定性以及保護膝關節的作用。半月板長期磨損或受外力影響而出現急性損傷,導致其出現撕裂,可使半月板部分功能喪失,對關節內造成干擾,對膝關節的正常運動造成影響,長期處于半月板損傷的狀態,還會出現繼發骨性關節炎等并發癥,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二、膝關節骨折的概念是什么?
膝關節由股骨、外側踝和脛骨內、外側踝以及髕骨構成,使人體結構復雜、損傷機會較多的關節。膝關節的關節囊薄而松弛,常附著于各關節面的周緣,周圍有韌帶加固,以此來增加關節的穩定性,膝關節的韌帶主要包含髕韌帶、脛側副韌帶、斜韌帶以及膝交叉韌帶等。在關節內,有由纖維軟骨構成的半月板,與脛側副韌帶以及關節囊緊密貼合。膝關節骨折作為骨科常見的創傷,包括髕骨骨折。脛骨骨折以及脛骨近端骨折等,膝關節骨折后還會伴隨著半月板撕裂傷、挫傷、脫位以及韌帶損傷等癥狀。
三、半月板損傷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一)疼痛
半月板受到損傷的疼痛程度不一,大多數患者在半月板受到損傷后仍可行走或活動,只在出現扭轉或旋轉等動作時,受疼痛影響會使活動受到限制。
(二)腫脹
半月板損傷的患者常出現關節腫脹,當半月板有較大或者混合型撕裂的患者,會伴有關節積液的出現。
(三)關節彈響
部分患者在急性受傷時可出現撕裂或者關節彈響,具體表現為上下樓梯、蹲起或者跑跳等運動時,膝關節出現彈響,偶爾會伴隨疼痛等癥狀。
(四)關節交鎖
關節交鎖是半月板損傷的典型特征,當出現關節交鎖時,不代表患者膝關節完全不能活動,而是由于半月板撕裂損傷所引起的膝關節伸展障礙。患者在行走或者活動過程中,膝關節突發性不能屈伸,出現卡頓等現象,同時伴隨著疼痛等癥狀,需要進行反復屈伸或者扭轉來恢復關節功能位。此種現象多見于桶柄樣撕裂所造成的半月板損傷,是由于半月板的肢體活動時出現移位,卡頓在股骨踝間窩所引起的癥狀。
(五)關節韌帶損傷
急性半月板損傷的患者,可能伴有膝關節相應韌帶的損傷,包括交叉韌帶、內、外側副韌帶損傷等癥狀,對于慢性半月板損傷的患者,還可伴有股四頭肌的萎縮等癥狀。
四、膝關節骨折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直接外傷引起的膝關節骨折,可出現疼痛、腫脹以及活動障礙等癥狀。間接損傷引起的膝關節骨折,膝蓋部可能會出現凹陷、疼痛以及腫脹的癥狀。膝關節骨折患者,伸膝功能逐步喪失。
膝關節骨折通過觸診可查找出壓痛范圍,能捫及骨折塊分離或者缺損的情況。無移位骨折,可表現為中度腫脹,解剖關系正常,但骨折端壓痛較為明顯。有移位的骨折,壓痛明顯,可觸及骨折端的間隙。
膝關節骨折還伴有關節內積血,積血可進入鄰近的皮下組織層,增加膝關節組織張力,疼痛劇烈。在進行查體檢查時,浮髕試驗正陽性,則提示關節內積血。
五、半月板損傷與膝關節骨折應當如何區分?
(一)半月板損傷診斷
可根據外傷史或者臨床表現進行診斷。在查體時,查找固定而局限的壓痛點,對其進行過伸、過屈或者旋轉擠壓等試驗,使患者出現疼痛或者關節彈響等特征,以此來判斷半月板損傷的位置。同時可在關節腔內注射點睡或者空氣-碘水雙對比造影,根據顯示的半月板輪廓,判斷其損傷部位。在對半月板進行診斷時,也可通過關節鏡對半月板的損傷情況進行診斷,同時也可通過關節鏡進行相應的手術治療。
(二)膝關節骨折診斷
通過外傷史以及臨床癥狀或者體征進行診斷。當患者膝關節出現腫脹時,可觀察到患者皮膚表面出現擦傷以及破損等癥狀;患者膝關節部位疼痛劇烈,伸膝功能異常;觸診可發現壓痛范圍以及骨折塊分離的情況;浮髕試驗陽性,提示膝關節骨折伴關節內積血。
在患者外傷后,首選檢查方式為X線檢查,可直觀清晰地觀察到患者是否有骨折情況的發生。對于骨折沒有明顯移位或者不完全骨折的患者,可通過CT進行檢查,能夠清晰地顯示骨組織的結構以及輪廓,診斷效果更理想。
X線檢查未見明顯骨折部位,而臨床癥狀較為典型時,則需要采取磁共振(MRI)成像進行檢查,來判斷是否存在膝關節軟骨損傷、半月板撕裂、以及韌帶損傷等癥狀。
對于已經確診的膝關節骨折患者,還可通過膝關節鏡進行檢查,以此來判斷是否存在交叉韌帶、半月板損傷等合并傷,提高診斷準確率,提高治療效果。
(三)半月板損傷與膝關節骨折的區分有幾點?
1、臨床表現區分
半月板損傷常表現為膝關節疼痛,不能伸直,出現關節腫脹、膝關節內積血等癥狀。慢性患者常出現關節交鎖、關節彈響等癥狀。
膝關節骨折臨床表現為有明顯外傷,疼痛劇烈、腫脹、活動障礙,伸膝功能喪失。
2、體格檢查區分
半月板損傷患者可通過體格檢查進行診斷鑒別,包括麥氏試驗、提拉研磨試驗、下蹲試驗、過伸試驗、過屈試驗以及半月板旋轉擠壓等試驗,試驗結果呈陽性,則表示存在半月板損傷等現象。
膝關節骨折患者可在體格檢查時能夠觸及明顯的壓痛范圍,可探及骨折塊分離或缺損的情況,同時膝關節伸膝功能障礙,提示膝關節骨折。
由此可見,膝關節骨折,可能伴隨著半月板損傷的情況,但是半月板損傷時,不一定會出現膝關節骨折,因此,在臨床上可通過患者的體征和具體表現進行區分,或者通過X線檢查以及MRI等手段進行鑒別,使患者能夠及早接受治療,減輕痛苦,早日回歸正常的工作和生活。